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16例*

2017-10-19 08:06魏惠平
中医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益气西医

靳 佩,王 昱,魏惠平,王 铮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甘肃 兰州 730030)

·临床研究·

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16例*

靳 佩,王 昱,魏惠平,王 铮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甘肃 兰州 730030)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法,给予中药免煎颗粒剂(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1剂/d,温水冲开,分早、晚2次鼻饲或口服。两组均治疗7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恶化0例,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恶化1例,有效率为68.7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疗效肯定,在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减少胃潴留、改善腹腔压力、改善炎症指标和促进清蛋白合成方面有明显效果。

胃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疗法;重症;肠内营养不耐受/中西医结合疗法;健脾益气法;临床观察

胃肠功能障碍在中医学文献中无明确记载,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 “痞满”“反胃”“泄泻”等范畴,病机多与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有关。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然而,胃肠道是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等应激情况下最先、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有研究[1]显示: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经鼻胃管喂养期间胃肠不耐受的发生率高达56.3%,从而导致肠内营养治疗中断或能量供给不足,影响治愈率及ICU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使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可以明显提高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治愈率。2015年3月—2016年12月,本课题组根据中医学“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原则,采用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1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住院的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平均(68.17±12.25)岁;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病程平均(5.12±1.65) d;肠内营养不耐受病程平均(2.12±1.03)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平均(18.62±3.12)分。对照组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平均(66.18±13.18)岁;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病程平均(5.36±1.49) d;肠内营养不耐受病程平均(1.97±1.12) d;APACHE-Ⅱ评分平均(17.56±3.78)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按照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提出的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标准[2]。AGI Ⅰ级:代表自限性的胃肠道功能改变,有胃肠道功能损害或衰竭的风险。AGI Ⅱ级:代表需要干预才能恢复正常状态的胃肠道功能障碍。AGI Ⅲ级:代表AGI Ⅱ级经干预措施后仍不能恢复正常胃肠功能的胃肠功能障碍。AGI Ⅳ级:代表可直接危及生命的非常严重的胃肠功能衰竭,可累及其他器官功能导致其他器官新发功能障碍。

肠内营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按照参考文献[3-4]制订。①入住ICU使用肠内营养制剂48 h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②胃肠功能障碍AGI Ⅱ级以上;③APACHE-Ⅱ评分≥12分。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和消除诱发因素。②维持生命脏器的支持疗法,如呼吸支持。③加强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供应量达标。④药物治疗。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由成都康弘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214,5 mg/片),5 mg/次,3次/d,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20432,40 mg/瓶)40 mg,溶解于生理盐水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咀嚼片(由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41234,0.25 g/片),0.5 g/次,3次/d,口服。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由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823,210 mg/粒),630 mg/次,2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法,给予中药免煎颗粒剂(由广州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物组成:黄芪15 g,党参15 g,白术10 g,炙甘草12 g,当归10 g,陈皮6 g,升麻6 g,柴胡6 g,生姜9 g,大枣15 g。1剂/d,温水冲开,分早、晚2次鼻饲或口服。

两组均治疗7 d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

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胃液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监测肠鸣音、胃残量、膀胱内压、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等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参考文献[2]相关标准。显效:胃肠功能达到正常,或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改善1级,但不及2级。无效: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改善不足1级。恶化: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未见改善或加重。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肠鸣音、胃残量和膀胱内压变化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时间肠鸣音/(次·min-1)胃残量/(mL)膀胱内压/(cmH2O)治疗组16治疗前2.12±1.14146.16±34.1218.68±2.13治疗后4.31±1.46**#32.57±12.01**##9.45±1.63**##对照组16治疗前1.98±1.07138.13±37.2517.97±2.24治疗后3.05±1.81*53.45±11.15**11.78±1.86**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7.3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清蛋白水平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CRP/(mg·L-1)清蛋白(g·L-1)治疗组16治疗前32.12±11.1426.06±3.62治疗后10.31±3.76**#31.87±3.64**#对照组16治疗前31.98±11.0726.13±3.25治疗后13.71±4.51**29.05±3.4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8 讨 论

胃肠道是摄取、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是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直接交流的主要界面,也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储存库”和“内毒素储存库”,由黏膜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等组成,能阻断肠腔内细菌、内毒素向外转移,在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胃肠道是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等应激情况下最先且最易受损的重要器官之一。因此,肠内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持手段,更符合机体的生理状态,有利于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患者的生存率,更有效地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近年来被危重病医学领域广泛接受和采纳[6-7]。在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但是患者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情况较多,因此,改善肠内营养耐受、促进营养吸收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途径。脾主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在中医学的气机升降出入理论中,脾主升,胃主降。若脾胃气虚,无力升降气机,则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久病伤及气血,导致气血虚弱,脾胃功能失司,胃的受纳作用受损,可出现恶心、呕吐、胃潴留等症状;脾失运化,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因此,在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时注重顾护中焦脾胃之气,使脾胃气机充足、运化正常,则患者治愈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前辈医家在救治疑难、急重之病时重视脾胃功能在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作用,治疗始终以顾护脾胃功能为主。因此,在危重疾病的治疗中,调理脾胃、顾护脾胃成为重要环节。

本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疗效肯定,作用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减少胃潴留、改善腹腔压力方面有明显效果;能进一步改善炎症指标,促进清蛋白合成。

[1]MONTEJO JC.Enteral nutrition 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multicenter study.The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working group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and coronary units[J].Crit Care Med,1999,27(8):1447-1453.

[2]REINTAM BLASER A,MALBRAIN ML,STARKOPF J,et al.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terminology,definitions and management.Recommendations of the ESICM Working Group on Abdominal Problems[J].Intensive Care Med,2012,38(3):384-394.

[3]葛世伟,刘云,何先弟,等.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0):2057-2059.

[4]郑安锐.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BRAGA M,GIANOTTI L,GENTILINI O, et al.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improves gut oxygnation and reduces costs compared with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J].Crit Care Med, 2001,29(2):242.

[7]FUKATSU K,ZARZAUR BL,JOHNSON CD,et al.Enteral nutrition prevents remote organ injury and death after a gut ischemic insult [J].Ann Surg, 2001,233(5):660.

1001-6910(2017)10-0006-03

R57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10.03

王昱,副主任医师,jpyishui@163.com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青年项目(zq2015-24)

2017-06-12;

2017-08-21

(编辑 颜 冬)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益气西医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