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7例

2017-10-19 08:06张德志
中医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皮化生萎缩性胃炎

张德志

(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临床研究·

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7例

张德志

(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给予益气养阴方(甘草、莪术、佛手柑、白术、陈皮、麦冬、白芍、党参、北沙参、炒谷芽)口服,对照组47例给予胃复春片口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61.7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病理状况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疗效,能够缓解患者胃部组织病理性改变,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病情。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药疗法;益气养阴方/治疗应用;胃萎缩积分; 黏膜异型增生积分;肠上皮化生积分;TNF-α;IL-1β;IL-6;临床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萎缩、肌层增厚等黏膜病理性病变,其常伴有的黏膜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现象为癌前病变[1]。正常的胃黏膜转变为胃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而积极阻断或逆转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临床胃癌的发病率[2]。资料[3]显示:炎症因子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目前,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并没有特效的西药可供选择,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展,其中益气养阴方具有滋养胃阴、益胃生津的功效[4]。2016年3月—2017年3月,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7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其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平均(48.22±6.72)岁;病程平均(4.25±2.93) a。对照组47例,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平均(47.51±6.65)岁;病程平均(4.24±2.86) a。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5]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试验病例标准

2.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③入院前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者;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胃部有溃疡、息肉、癌变等患者;④患有其他炎症性疾病者;⑤患有糖尿病或精神疾病者;⑥患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或原发性疾病者;⑦嗜烟、嗜酒、吸毒者;⑧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方,药物组成:甘草3 g,莪术6 g,佛手柑10 g,白术10 g,陈皮10 g,麦冬15 g,白芍15 g,党参15 g,北沙参15 g,炒谷芽20 g。1剂/d,水煎2次,共取300 mL药液,分早、晚饭后2次口服。

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由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524, 0.36 g/片),4片/次,3次/d,口服。

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

4.1 病理状况积分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胃萎缩、黏膜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病理状况积分[6]。

胃萎缩。1级:无胃固有腺体减少,计0分。2级:胃固有腺体减少<1/3,计1分。3级:胃固有腺体减少1/3~2/3,计2分。4级:胃固有腺体减少>2/3,计3分。

黏膜异型增生。1级:无细胞学异型性,计 0分。2级:轻微细胞学异型性,计1分。3级:中度细胞学异型性,计2分。4级:重度细胞学异型性,计3分。

肠上皮化生。1级:无肠上皮化生,计0分。2级:肠上皮化生小于黏膜的1/3,计1分。3级:肠上皮化生占黏膜的1/3~2/3,计2分。4级:肠上皮化生大于黏膜的2/3,计3分。

4.2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在空腹(禁食≥12 h)状态下采集肘前静脉血5 mL,注入到不抗凝的玻璃试管中,室温静置30 min,将离心机温度调至4 ℃,预冷后离心15 min,转速为3 000 r/min,分离血清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样本收集完毕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7]同批次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相关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病理检查提示胃萎缩、黏膜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理检查提示胃萎缩、黏膜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稍有改善,病理检查提示胃萎缩、黏膜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持续或加重,病理检查提示胃萎缩、黏膜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明显加重。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74,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病理状况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病理状况积分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胃萎缩积分黏膜异型增生积分肠上皮化生积分治疗组47治疗前2.40±0.371.97±0.332.74±0.42治疗后0.93±0.26**##0.61±0.23**##1.03±0.28**##对照组47治疗前2.41±0.361.98±0.322.75±0.43治疗后1.82±0.34**0.96±0.27**1.64±0.3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TNF-α/(mg·L-1)IL-1β/(μg·L-1)IL-6/(μg·L-1)治疗组47治疗前2.76±0.6479.16±16.5358.25±11.51治疗后1.33±0.45**##32.43±8.04**##18.27±4.64**##对照组47治疗前2.74±0.6378.43±16.6157.84±11.46治疗后1.92±0.52**48.22±10.11**32.95±8.38**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炎,多为临床胃癌主要的癌前状态[9],临床表现为胃黏膜萎缩、固有腺体减少、黏膜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中医学认为:该病由脾胃虚弱、气机阻滞、胃络血瘀所致[10]。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定期复查,对于胃部组织病理性病变并未有改善;以益气养阴为主的中医药疗法可有效缓解或逆转胃黏膜组织病理性病变,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11]。

益气养阴方中甘草清热解毒,补脾滋胃;莪术活血止痛;佛手柑和胃化痰;白术生津止渴,养胃气;陈皮化痰健脾;麦冬滋胃阴;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党参益气养血;北沙参滋阴养胃;炒谷芽开胃健脾。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阴之效[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理状况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益气养阴方能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胃部组织病理性改变,提高临床疗效。

慢性炎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进展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病菌感染、免疫功能下降、饮食、环境等[13];其中幽门螺旋菌感染是主要原因,为胃癌公认的Ⅰ类致癌原[14]。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相互影响,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进展,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健康的胃组织发生病变,可诱导TNF-α、IL-1β、IL-6等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炎症因子可在细胞表面形成一种炎性微环境,使机体正常细胞的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由基态转变成激发态,进而导致细胞癌变[15]。TNF-α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分泌的细胞毒性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低量的TNF-α可参与细胞免疫的抗炎反应,有抗感染、抗肿瘤等作用;过量的TNF-α能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表达作用及对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增大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白细胞可穿出血管壁损伤胃黏膜细胞,引起胃黏膜组织血流量减少,最终导致胃黏膜组织病变[16]。持续地低酸分泌可引发胃萎缩胃炎,甚至发展成胃癌[17]。IL-1β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可调节胃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减少胃酸分泌。IL-6主要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分泌,是一种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具有保护和损伤双重功能的细胞因子。IL-6可通过STAT途径介导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诱导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中性粒细胞的表达[18]。资料[17,19]显示: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高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益气养阴方能有效下调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

本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疗效,能够缓解患者胃部组织病理性改变,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陈凡.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6):346-348.

[2]陈国忠,黄贵华,李桂贤,等.益气活血养阴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4):577-579.

[3]HNATYSZYN A,WIELGUS K,KACZMAREK-RYS M,et al.Interleukin-1 gene polymorphisms in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as risk factors of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J].Arch Immunol Ther Exp,2013,61(6):503-512.

[4]高明英.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4):325-326.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3):119-128.

[6]周继旺,丁世玲,张卫星.叶酸片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7,49(2):42-44.

[7]朱丹.附子理中汤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影响[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

[9]张玲霞,庄坤,张沥,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与萎缩性胃炎关系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3):279-282.

[10]党民卿,王道坤.萎胃灵1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6,29(7):13.

[11]杨军用,周云,王琳,等.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2):73-74.

[12]张永样.中药药理学新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233.

[13]闫春晓,张翠萍,戴素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相关性[J].齐鲁医学杂志,2012,27(1):40-42.

[14]宋鸿,赵亚刚,孙大勇,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上皮增生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2987-2987.

[15]PERRAIS M,ROUSSEAUX C,DUCOUROUBLE MP,et al.Helicobacter pylori,urease and flagellin alter mucin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J].Gastric Cancer,2014,17(2):235-246.

[16]卢灿荣,孙刚,周智勇,等.血清中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552-1554.

[17]乔文,李娜,李长顺,等.IL-1β与人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1):47-48.

[18]WALLET M A,BUFORD TW,JOSEPH AM,et al.Increased inflammation but similar phys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older-aged,HIV-1 infected subjects[J].BMC Immunology,2015,16(1):43-47.

[19]CHEN H N,ZHU W,XIAO L,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cannot reduce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dysplasia: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J].Gastric Cancer,2016,19(1):166-175.

1001-6910(2017)10-0014-04

R573.3+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10.06

2017-05-17;

2017-08-23

(编辑 颜 冬)

猜你喜欢
皮化生萎缩性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脾胃虚寒痰湿瘀阻型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效果研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肠上皮化生怎样检查治疗
胃宁和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