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载体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7-10-21 10:45张幸格秦园园
新智慧·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小学生活动

张幸格 秦园园

【摘 要】空间观念是几何形体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初步的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水平。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生活经验的再现,实物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数与形的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活动 发展 小学生 空间观念

在以下活动中,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数与形的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一、生活经验的再现

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如圆形的车轮、正方形的地砖、长方形的门窗等。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发现桌子有点摇晃,准备用一根木条固定住,该怎样钉才最牢固呢?小朋友会看到有经验的人将木条斜着钉下去,经过这样的修理后,讲桌就会很牢固了。这种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物体的形状会带来某些特殊的物理性质,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把这个经验再现于课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再如教师教“轴对称”时,可以将小学生经常参与的折飞机活动带入课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几何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找到它们的连结点,尽快地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几何本质。

二、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顺序的、持久的、以视觉为主的认知活动,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又一个重要途径。除了利用已有的经验外,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也可以从观察活动开始。如认识长方体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形成表象;接着,放手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长方体模型或本身所处的教室进行观察、研究,并填写观察记录表;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合理有效的观察方法,创造性地得出棱的条数,可这样计算:3×8÷2=12条。因为每个顶点都有相交的3条棱,8个顶点应有3×8=24条棱,由于每条棱都相交于2个顶点,每条棱重复数了一次,所以要除以2,这样,学生从对实物、模型的感知,已过渡到对本质的概括,但仅仅有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该提供细长的长方体,让学生边观察,边描述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这三对相对的面,以加强学生的深度感知能力。

三、操作活动

掌握物体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凭观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实物。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话动,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做一做等实验活动,促使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话动,从而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比如,用一张硬纸片制作一个正方体。学生在操作前,首先得考虑该如何制作。这就需要学生将立体的图形转换成平面的图形。有的学生可能会在硬纸片上画下6个相等的正方形,然后用透明胶带布一个一个粘起来;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直接在硬纸片上画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再粘;有的学生还会想到在正方体的展开图相关的正方形的一边留下一点粘合胶水的地方等等。学生在制作之前就先想好了一定的步骤,但是这种想法也只是想象,还需要实际操作来进行验证。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在二维与三维之间转换,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观念的特点决定的。学生把握住物体的特征,形成空间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四、想象活动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想象往往和观察、实验等活动结合起来,几何学习中的想象要有实际依据。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但这些只是学生对圆柱的直观形象认识,怎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向学生出示一面长方形的小旗,然后让学生闭目想象一下,如果沿着这个长方形小旗的一边旋转一圈,所围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形成的是圆柱的哪个部分?学生在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圆柱轮廓形象,空间观念逐步形成。从这个课例可以看出,正是借助了想象,学生才对圆柱有了一个形象的感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想象情境,让学生养成自觉在头脑中将实物抽象为图形、框架,帮助学生积累几何形体的丰富感性體验。

通过表象的旋转、平移和切割,可以让静止的表象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大胆地把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学生的空间观念何愁不能培养。

总之,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亲历活动的整个过程,合理想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上,这几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以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断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孔启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张静秋.谈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天津教育,2016(9):54.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小学生活动
“活动随手拍”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我是小学生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