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2016-11-11 23:05沈凡米
考试周刊 2016年84期
关键词:玩中学空间观念生活情境

沈凡米

摘 要: 教师要善于通过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设计要从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挑战,逐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猜测、发现、验证与交流,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物体表象概念,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 空间观念 “玩中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不同学段都安排认识图形的内容。在第一、二学段教学此类内容,教师要运用富有体验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触摸、搭建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各种形体的特征,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运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感知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安排了“认识物体”这一学习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观察、触摸、搭建等活动,引导学生不同程度地感知物体,使之建立比较清晰的物体表象概念,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对这几种形体有初步认识。上课时,恰逢圣诞节快到,笔者创设了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挑战,促使学生初步感知四种形体的特征。笔者首先通过师生交流引入新课:同学们,12月有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一些学生略一思考,迫不及待地说出答案。此时,笔者趁机运用课件播放圣诞节的音乐、画面。笔者在音乐声中戴上圣诞帽,扮演圣诞老人背着礼物袋走出来。“圣诞老人”请小朋友帮忙把礼物盒从礼物袋中搬出来,并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到这些礼物吗?”学生回答:“想。”笔者提出要求:“让我考考你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礼物盒,你能给这些礼物盒的形状取个名字吗?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有的说它叫长方体,因为它长长的、方方的;有的说它叫圆柱体,因为它圆圆的,像一根柱子;有的说它叫球体,因为它像皮球;有的说它叫正方体,因为它方方的。

这一活动的设计,笔者先让学生观察,给学生提出挑战:你能给这些礼物盒的形状取个名字吗?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从而抓住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由此可见,教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和嘴巴,为他们提供观察和表述的机会。

二、质疑问难,通过感知比较,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在这一板块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一些物体,让他们在摸、玩、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这些形体的特征。主要完成如下两个挑战活动:1.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首先,笔者出示一个礼物盒并告诉学生里面是圣诞老人要把各种形状的积木作为礼物送给大家,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说这些礼物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给自己的同伴听。在学生交流之后,笔者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个叫长方体,不叫正方体?为什么这个叫圆柱体,不叫球体?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圆柱体与球体的区别。2.我们摸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方方的,都是有棱有角的。为什么一个叫长方体?一个叫正方体?学生继续触摸两种形体并在小组内讨论,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笔者出示圆柱体和球体引导学生交流:“谁能对这两个物体提出疑问?”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圆柱和球都可以滚,为什么一个叫圆柱,一个叫球?”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笔者用激励性语言肯定他们的观点:“同学们在玩一玩、摸一摸的过程中能发现这么多数学知识,还能找到形体的不同,你们真了不起!”

在感知这四种形体特征的基础上,笔者抛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长方体与正方体不一样的地方表现在哪儿?圆柱体与球体有什么不同?”借助这一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触摸、观察、比较、交流、分享,进而发现图形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各种形体的特点,在头脑中逐渐建立比较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创设“玩中学”情境,促进感知走向深刻

“玩中学”是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在“玩”物体中,教师可提出挑战性问题,强化学生对物体形状及特点的感受,促进学生主动观察、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在挑战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在教学中设计的“搭建宫殿”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各种形体的特征。笔者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时间过得真快,我马上得赶回去了,你们想不想送一件礼物给我带走呢?”学生脱口而出:“想!”笔者说道:“我想请小朋友为我搭建一座美丽的宫殿,住在里面就不会孤单了,我已为大家准备好了材料,你们分小组合作搭建吧!”完成之后,各组代表介绍本组搭建成果。笔者对他们的作品提出疑问:1.你们用哪些材料搭建的呢?2.为什么不用球体做宫殿底座呢?有的说球体放不稳,不能做底座。有的说如果先把球固定的话,球体也是可以做底座的。3.圆柱体可不可以做底座呢?为什么?有的认为不能,有的则认为横着放不能做底座,会滚动,竖着放就可以;还有的受到同伴的启发说,横着放也可以做底座,就是要先把它固定好,等等。4.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就可以搭在宫殿下面做底座呢?学生能讲出很多种可以做底座的理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综观本节课教学活动设计,体现“玩中学”的特点。教师从头到尾都让学生“玩”,观察、触摸、搭建等都是在活动中完成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由观察物体,初步感知图形,到触摸物体,进一步刺激感官,找准物体间的区别,再到搭建宫殿,学生在应用中感知物体的特性。整堂课让学生在“玩”中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通过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设计要从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挑战,逐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猜测、发现、验证与交流,进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物体表象概念,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加智.在感知、观察中学习“图形与几何”[J].教育观察,2014(03).

[2]李星云.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08(08).

猜你喜欢
玩中学空间观念生活情境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着眼空间观念培养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探索和总结出中职学前美术“玩中学 学中玩”课程内容、结构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