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象征”表达

2017-10-22 08:47许玉兰XuYula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象征可视化符号

许玉兰/Xu Yulan

信息化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交流范围越来越广,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快速便捷的“读图时代”,通过“读图”人们可以快速接受信息。因此,信息的可视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可视的表意准确的图形能取代文字语言,实现快速、广泛地交流,然而图形与信息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可视化图形的本质和表达规律,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可视化表达。

一、读图时代的信息可视化

信息革命在人类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改造中带来了质的飞跃,它不仅使生产力的发展迅猛化,更是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洞察世界的方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不久前,数据视觉化还只是一项锦上添花的技能。大多数情况下,从中受益的是重视设计和数据并主动进行相关投入的管理者,但现在不同了 :视觉化沟通已经成为所有管理者的必修课,因为在越来越多情境下,视觉化将成为传达工作内容的唯一途径。”①

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是通过“图形”进入到人类描述、表达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来,这一形式开启了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篇章。“图形”作为介入的工具让人们能够更快速直观地认知和表达外部世界。

信息的可视化表达需要将数据资料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更直观有效地传播信息。因此信息的可视化表达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图形设计、认知原则。认知原则主要研究人类感知、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图形设计则是研究视觉传达的方法。在信息可视化中的“图形”,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人们接受图形时可以迅速转换,快捷简单,这和视觉的形象思维有关,图形呈现的画面与周围的事物相近,大脑在感知时不需要像阅读文字那样进行多次转换,这种识别包含着一种本能的直觉反应。“图形”在创意思维的支配下形式多变而新颖,其目的是阐释某种观念或刻画某种内容,强调视觉符号的语言作用和象征意义。“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瞬间传播到全球空间范围。因此,作为可视化信息传达的“图形”它的功能与形式都在不断拓展,已经不是简单孤立的造型和色彩的呈现,而是一项科学与艺术的综合系统,给了视觉传达设计师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信息传播的“象征”意义

“事实上,某些抽象的命题是能够被翻译成视觉形象的,因而它完全可以转变为一种形象概念。”②信息的可视化设计承载的不仅仅的单一的信息传递,还肩负着视觉设计中传承与创新、跨界与突破的时代使命。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也将引领人们艺术化地生活与发展。在这个将抽象或是观念性的命题转换为视觉图像的过程中,运用视觉象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1

图2

首先,运用图形的象征表达有利于文化和信息的快捷传播。对信息的可视化设计目的在于快捷方便地进行传播与交流。从“形”到“形”的体验无须解释,能包含更多的文化信息,更有助于“跨越性”的文化传播。其次,运用象征性“图形”传播信息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育人们的审美意趣。现代社会的受众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领悟能力,因此,运用视觉化图像传递信息,不但要求图形表意准确,还需要图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将文化和艺术交织起来,做到“着眼前之物,托深远之意”,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不但能提供高雅的审美享受,更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趣。再次,图形的象征性表意,有利于跨越种族的沟通交流和文化的广泛推广。图形本就无国界,采用全球共识的象征性图形能跨越语言和文字沟通的障碍,真正实现“沟通无极限”。也能让我们的大众文化和时尚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有效传播。

三、“图与意”的可视化象征表达

信息的可视化设计,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利用对图形图像的设计,将繁琐枯燥的信息文本、信息数据进行可视的形象化表达设计,以更生动、更便捷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视化的信息不但有助于向大众传递信息,而且能为人们在获取和交流信息方面提供更轻松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人们认知和理解信息的能力。然而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海洋里,面对众多且善变的受众,如何提取信息,如何进行视觉设计,如何进行对信息的优化传递,如何准确表征信息的本质,都成为对设计者的挑战。

在信息的可视化传播过程中,图形的首要功能是:信息得以充分体现并能引发受众的心理认知,从而将信息准确传播。信息如何通过图形在传播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被准确认知,已经成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图形设计中“图与意”的准确表达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将信息观念以具象的形态进行表达,转换为直观的视觉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图形设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具象形态的表达和抽象观念的转换,两者交织在一起就是将非视觉的观念,通过图形的表述,最终形成高度提炼的具有象征语义的视觉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象征”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象征,Symbol,源自希腊文,《辞海》的定义是:(1)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2)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的内容在特定经验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使后者得到具体直观的表现。③简单来说,象征就是一个图形的后面蕴含着某种特定的含义,通过读图,使人感受到图像背后所暗示的与此相关的特殊语义。卡希尔从象征的层面对人类的本质做了全新的认定:创造和使用象征符号的动物。神话故事、精神向往、艺术传承、宗教等,都是象征符号体系中的重要成分。它们是人类社会经验交织的精神密网。因此,人类的象征思维一方面来源于自身对自然界的观察与认知,另一方面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惯性联想和约定俗成。

图3

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中,图像作为最重要载体,通过象征图形的表达能够跨越国界直观地传递信息。如图1,20世纪70年代,美国给越南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震惊了整个世界。国际设计联盟(GAI)组织了以“和平”为主题的招贴设计竞赛活动。被誉为平面设计教父的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用最简洁的象征图形向世界人民传达了:谁发动战争谁将自取灭亡的信息。

简明的图形体现着深刻的文化信息,且从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说服力,达到征服人的情感的目的,这就是信息视觉化设计中象征表达的力量。象征表达在信息视觉化的设计中和观众之间建立了一条联结纽带,通过特定的传播媒介展示出来,它除了以直观的图形语言直接描述外,还以人的视觉经验、文化积累为基础,透过图形的表象去暗示其深层的属性,揭示人们内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内涵。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设计基本做到了“图必有意”的地步。贡迪南德•莫森说:“中国人的象征语言,以一种语言的第二形式贯穿于中国人的信息交流之中;由于它是第二层交流,所以它比一般语言有更深入的效果,表达意义的细微差别以及隐含的东西更丰富。”民间传统图案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图案设计中能探知到民众的精神向往、情趣爱好,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图2)。

明朝图案《六子争头》 图中的六个童子共用三个头、六条胳膊、六条腿、各自的形态相互融入对方,相互借用,神态逼真,妙趣横生。该图中除了运用共生的设计手法还运用象征手法将“图与意”准确地表现出来。图中看似三个童子,却是六个动态,将民间传统的对头名状元、金锭元宝、顺境的向往,都融入其中:六个童子争头(头名状元);争腚(金锭元宝);顺境(六六大顺)。无数的设计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改变,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象征意义。如陈幼坚设计公司的形象设计:四喜人(图3)。

在信息的象征化表达中还有一种称之为“程式化符号”的元素。所谓程式化符号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提取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观念,加以概括总结,进行艺术的再加工,最终形成一种公共积淀概念,一种由文化环境形成的,人们熟悉并习惯的“符号”。因此“程式化具有类型性、表号性和象征性”。④程式化符号有的出自团体,有的来自民间谚语或历史故事,还有的来自于网络或当代流行语,是集文化和时尚于一身的特定元素。例如我们看到鸽子和橄榄枝就会想到和平,看到“V”字形的手势就能感受到胜利和欢快。这些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孕育而生的新的程式化符号,在我们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中准确运用这些程式化符号能更有效更准确地转播信息。

四、结语

在信息进行可视化传播的过程中,“图形”相比语言和文字有着更多的优越性,它也是受众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都是先注意到“图形”,进入读图阶段,随后才是根据图的“形”来分析理解图的“意”。因此象征图形肩负了众多使命:信息的快捷传播,审美的渐进培育,跨越种族的沟通交流,文化的广泛推广。这就要求设计者准确表达具象形态的“形”,也要运用象征图形准确传达抽象的非视觉化的观念性的“意”。只有让可视的图形承载最准确的观念信息、最清晰的图像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信息的传播更精准。

注释:

①2016年8月,著名学者斯科特•贝瑞托纳(Scott Berinato)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信息视觉化的科学与艺术》。

②[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 209 页。

③居阅时:《文化符号的象征特性与运用》,《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4月,第115页。

④田自秉:《设计史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第3页。

猜你喜欢
象征可视化符号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学符号,比多少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符号的由来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