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信付”:杭州人的“小确幸”

2017-10-24 02:21章建光
中国社会保障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保卡杭州市市民

■文/章建光

“医信付”:杭州人的“小确幸”

■文/章建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然而,创新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不应仅局限于高冷的科技前沿,在普罗大众眼中,小小的改变也是创新,关键是要找到为什么改变,改变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去改变。从百姓需求出发,才能找到创新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也是创新最原始最持久的动力。杭州“智慧医疗信用支付”(以下简称“医信付”)正是为解决市民因余额不足造成诊间结算失败而推出的创新实践,在医疗领域率先推行“医疗+信用+支付”服务,当病人在医院诊间结算或自助机结算时账户余额不足,符合条件的人群可通过智慧医疗掌上医院授权开通“医信付”,使用“医信付”授信额度对诊疗过程中自费不足部分进行支付,后续再通过各个还款渠道对社保卡(市民卡)账户进行还款,实现“先诊疗后还款”,免去因余额不足造成诊间结算失败而往返充值、结算的烦恼。

一步一步的便捷

看一次病,挂号、检查检验、买药往往都需要排队付费这种“三长一短”的就医程序。早在2012年,杭州市就开始试点推行基于社保卡(市民卡)的智慧医疗诊间结算服务,实现在医生诊疗期间一次插卡、两次结算,即通过社保卡(市民卡)上的医保账户完成医保部分的结算,通过社保卡(市民卡)账户完成自费部分的结算。然而,当诊间结算出现社保卡(市民卡)账户余额不够支付费用时,患者需要先去自助机自行充值再进行结算。

2015年1月,“杭州☒智慧医疗”掌上医院全面上线运行,可在手机端实现杭州市属医院预约挂号、检验检查单查询、就诊排队叫号查询、医生信息及门诊排班查询、医院科室导航、账户查询充值等功能。

2016年10月1日,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市发改委(市信用办)联合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试点推出“医信付”服务,试运行短短20天,近200人开通了“医信付”功能,使用信用消费逾百笔。10月20日,“医信付”功能在杭州市10家市属医院全面推出。参加杭州市级基本医疗保险的市民能在各个市级医院享受“先诊疗后还款”的信用惠民政策。

2017年,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市发改委(信用办)联合制定了《杭州市创新智慧医疗信用支付推进“信用杭州”建设工作方案》,决定从4月1日起,在杭州市主城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区县(市)的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社保卡(市民卡)智慧医疗应用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全面推广“医信付”服务,让更多百姓享受“先诊疗后还款”带来的就医便利。而“医信付”服务的推出,更是深化了“智慧医疗”的服务内涵,提升了医生诊间服务效率,进一步减少病人及陪同人员在医院的往返时间成本,直接改善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截至目前,“智慧医疗”已在主城区14家市级医院及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家区县医院、10家省级医院、3家民营医院和1家部队医院得到推广。活跃开通“智慧医疗”的社保卡(市民卡)持卡人数超过581万人。2016年全年,累计2437万人次的门急诊患者享受到智慧医疗诊间结算带来的便利,交易金额逾11.8亿元。

一笔一笔的尝试

“医信付”服务以社保卡(市民卡)为载体,落地杭州“信用惠民”政策,是征信业务在民生热点场景中的重要尝试,其授信额度是根据杭州惠民征信有限公司(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下称“惠民征信公司”)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得出的。惠民征信公司依托杭州市民卡公司运营十余年积累的用户信息、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的公共信用信息、采用合法途径获取的其他信用信息,对市民的生活信用数据、政务信用数据及其他动态数据进行分析,从身份特质、用信历史、履约能力、社会行为、公益行为等5个维度,对个人信用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估。

在“医信付”推广初期,根据个人信用评分,设置不授信和授予1000元额度这两个授信层级。后期,将继续优化评分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根据患者“医信付”的实际使用情况,动态调整授信额度。同时,设置信用惩戒机制,恶意拖欠“医信付”欠款的失信行为,将会对其个人信用造成影响。

“医信付”服务人群广泛,初期覆盖杭州主城区缴纳市级医保的市民卡(成人卡)持卡人群和各个区、县(市)缴纳当地医保的市民卡(成人卡)持卡人群。后期,还将扩大到所有实名制用户,包括持不参保市民卡、实名健康卡、监护人担保的儿童卡人群。其业务流程及计息规则如下:

诊前开通。市民可通过“杭州智慧医疗掌上医院”APP开通“医信付”功能,后期还将陆续推出自助机办理、市民卡APP在线办理和市民卡营业厅现场办理等多种开通方式。

诊中结算。“医信付”结算流程与原有“智慧医疗”诊间结算过程一致,可通过医生诊间或自助机实时进行医保和自费部分的结算。

诊后还款。市民可通过“杭州智慧医疗掌上医院”APP的“自助还款”功能还款,也可以通过传统途径对市民卡账户充值还款,后续还将增加账户、银行卡、支付宝等途径还款。

免息期及计息规则。“医信付”免息还款期为10个自然日,10日后未还款则计收利息,逾期利息按每日未还欠款本金和逾期利息余额的0.048%逐日计收,直至欠款清偿完毕。

“医信付”服务自2016年10月1日试点推出以来,截至2017年2月,已有4095人成功开通医信付服务,贷款合计笔数达到6714笔,贷款合计金额达到48万余元,还款合计笔数也已达到3539笔,还款本金合计46万余元。

点点滴滴的创新

2016年9月,G20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数字普惠金融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杭州社保卡(市民卡)作为国内率先实现跨部门、跨行业应用的首张智能卡,其应用范围覆盖社会保障、城市交通、公共服务、便民支付等领域,实现了医保卡、就诊卡、公园卡、公交卡、停车卡、加油卡、消费卡、借书证等三十余种卡、证的合一或功能兼容,已经成为杭州市覆盖人群最多、使用范围最广、频度最高、粘性最强的一张智能卡,在社保卡(市民卡)基础上提供的“医信付”服务,正是基于社保卡(市民卡)公共服务和信用服务提供的普惠金融创新模式,其广泛的覆盖人群,极大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得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满足了杭州百姓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多功能社保卡(市民卡)未来计划拓展更多创新实践。以智慧医疗领域为例,杭州社保卡(市民卡)将不断拓展和优化“智慧医疗”服务内涵,利用信息化技术,健全服务网络,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大杭州范围内“全人群”受益、“全覆盖”结算、“全自助”服务、“全城通”应用的全方位智慧医院;建设集医疗、家政、保险、保健、康复、养老、体育健身、居家照料等健康服务为一体,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智慧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借助智能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感知整个城市管理与市民生活,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指数化和居民健康服务资源指数化,为城市管理者和市民提供服务,为资源优化配置和公共服务决策提供依据和赢得时间。

如何创新发展“信用+产业+金融”,服务现代化的建设,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未来,社保卡(市民卡)将充分利用“智能卡+移动手机”的多元化智慧城市生活应用,贯彻“产业+信用+金融”的融合创新模式,依托社保卡(市民卡)品牌公信力、千万级实名用户、第三方支付牌照资源、个人征信数据,以及多领域、跨行业的成熟应用,借助智能网络和大数据技术,逐步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市交通、便民支付等民生领域拓展更多创新实践,为百姓生活提供更多创新服务。

2016年12月,“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在北京发布,杭州连续第十年入榜,并荣获“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十周年·最高荣誉功勋奖”。杭州人的幸福,不仅仅仰仗于好山好水好风景的先天优势,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的无微不至的公共便民服务。“医信付”,作为杭州市民的“信用名片”,为杭州人的幸福生活添上了实实在在的一笔。■

猜你喜欢
社保卡杭州市市民
社保卡遇到问题这么办
不换第三代社保卡影响待遇发放吗
玻璃
全国超140个城市接入电子社保卡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