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贡献

2017-10-25 18:32罗晖
人民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

罗晖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就新时期科技创新的特征、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技创新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集中体现在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对科技创新客观规律的深刻洞见、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崭新诠释四个方面,是指导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引和行动纲领。

【关键词】科技创新 理论贡献 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关键是要从其理论贡献的角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的观点已经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笔者将针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看,近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更多地是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的投入和规模的快速扩张,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的:“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从全球发展趋势到中国的发展历程,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对传统科技创新理论的重大发展。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新机遇和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認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可以看出,创新被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但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的强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为一体的,五项因素缺一不可。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置于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下,从系统理论的角度认识科技创新的作用,是对传统科技创新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二,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作出了深刻阐述。纵观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科技进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创新是一个社会保持活力的基础。在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科技创新确立为一项立足全局的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进入集中爆发期作出的重大决策。从重视资本积累到重视知识积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科技创新确立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对科技创新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贡献。

第三,对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作出的准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确立了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路线图,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战略路径,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第四,改善民生是科技创新的终极使命。我们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也不例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加大科技惠及民生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同民生紧密结合。”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广大民众的需求是科技进步最为强大的动力。而随着近些年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凸显,科技创新要进一步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科技创新的成果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宗旨。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关于科技创新的认识和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思想既是对“向科技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几代领导人科技创新思想的星火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系统地阐明了科学技术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生产力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作用。将科技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要素,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科技创新“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指出“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这些理论、战略目标的提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内在的联系以及辩证统一的原则,为治国理政提供了科学思维方式。

系统全面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占据重要地位

科技创新布局是各种科技创新主体、资源的配置情况,布局是否合理对一国科技竞争力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体系中,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指出:“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强调:“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endprint

第二,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突破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论述对于我国的科技力量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对我国实现在重大技术上的突破,打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第三,构建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创新驱动的本质就是人才驱动,而科技强国的实质也就是各类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断出现,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理论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创造各种条件实现举才不拘一格、用才各尽其能。

第四,构建推动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时指出:“彻底改变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坚持按目标成果、绩效考核为导向进行资源分配,统筹科技资源,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以此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立一个好的体制保障。”

第五,坚持全球视野,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毫无疑问,当今处于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仍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仍然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但正如经济改革没有遵循西方经济学家开出的“处方”、而是采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并最终取得成功一样,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也要走中国特色道路。具体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贡献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首要特征。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区别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科技创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自主创新道路的前进方向。首先,重视基础研究,积极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为自主创新提供源头供给。其次,勇于挑战前沿科学问题,树立科技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志向。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世界科技强国,而最为重要的便是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前沿科技发展脉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战略方向定位,为我国实现“弯道超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次,掌握核心技术是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内容。“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习总书记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立足于我国科技发展“大而不强”以及全球科技发展大势所作出的重要指示,“科技大国”助力我国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而掌握核心技术进而构建“科技强国”必将助力我们再次创造发展奇迹。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工业革命的历史表明,后发国家比如德国、美国等,在追赶中注重采取“非对称”的赶超措施,依靠重大科技发明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形成新的创新网络与产业链条,释放出了巨大的变革力量,加大了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了科技“领跑”。當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正处于从“跟跑”“并跑”逐渐向“领跑”转变的关键时期,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情出发提出的重要科技创新思想,必将成为我国实现科技“领跑”的战略突破口。

(作者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共四川省遂宁市委常委、遂宁市副市长)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网,2015年11月24日。

责编/解轶鹏 孙渴(见习) 美编/杨玲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科技创新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