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促教,以“教”促学

2017-10-25 00:32朱宇光
未来英才 2017年19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材

朱宇光

摘要:小学英语教材,作为小学英语课程的主要信息传播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小学英语教师及教研员对教材的理解、研习与运用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本文根据新课标,运用案例分析法,试从编辑角度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研习教材、利用教材促进教学,通过教学促进学习。

关键词:教材;小学英语;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后,全国小学英语教材改版并重新送审,教材数量由30多套缩减为20余套,质量整体提高,在教育部的呼吁下各地小学英语教材的选用更加理性,使用也趋于稳定。基于教材本身质量过关、使用稳定的前提下,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则更必要而有意义。

程曉堂将“教材”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读物、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1]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本文所研究的教材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教科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也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2]。

参考英国学者坎宁斯沃思(Alan Cunningsworth)提出的整体印象评估(impressionistic overview)和深入评估(indepth evaluation)两种教材评估方法[3],笔者从横向理解、纵向把握、灵活运用三个层面对辽宁省比较广泛使用的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辽师版)进行分析、具体阐释小学英语教材的研习方法,希望能帮助教研人员、教师更加清晰有效地研习教材、发掘教材、驾驭教材,最终实现以“教”(教材)促“教”(教学),以“教”(教材)促学的教学与研究目标。

一、横向理解:明确教材整体结构,透析教材单元板块功能

现行各版小学英语教材为教育部审定通过,具有权威性,教材的编写理念、知识体系、呈现方式等各方面一般都有较明显的规律可寻;而教材的每个单元的板块呈现方式及功能相对固定,能直观地体现一套教材的教学理念及特点;因此,教师只有透析了单元中各板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才能以快速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

首先,明确教材的整体结构。从辽师版《英语》目录可知:每册书包含14个单元,分为12个新授单元和2个复习单元。据此教师可以做初步的规划:每学期18个教学周,去除体育会、考试等活动,余下16个教学周,那么对于这套教材就可以安排为每周完成一个单元,一册书14周完成,余下两周作为教学时间的弹性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整体情况灵活安排教学进度;而两个复习便于划分期中、期末,提醒教学进度。基于此规划,教师的教学整体进度则具备了方向和框架,教师只有努力按此框架实施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整体进度。

第二,透析教材单元板块功能。以三年级上册Unit5为例,每单元五页,内容分别为:新知呈现板块、语音与游戏板块、对话与活动拓展板块、阅读与歌曲/歌谣板块、评价板块。下表(表1)为各个板块的功能、作用的详细解析,教师理解后参照此思路理出其他册教材或其他版教材的单元结构与功能。

分析表1可知:(1)第一部分为该教材的主板块,抓住此板块即抓住了单元教学的核心;(2)第二部分语音/字母为相对独立的板块,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3)第三至六板块是围绕主板块中语言、词汇或话题设计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能否明确这一点且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对其计划,有重点、有层次且有效地合理使用,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纵向把握:明确课程目标,理清教材语言体系

根据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方面。小学英语教材编写须严格遵守新课标的规定与要求,因此五项目标在教材中均有体现。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三方面目标分散在教材各个层面,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教学设计时注意提炼,加以升华和渗透;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知识是最基础、也是教师、学生、家长最为关注的目标,理清教材语言知识体系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并把握教材,更好地落实课程的各项要求。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项内容,对应分析教材时可以按照这五项内容,观察教材的目录、梳理每个新授单元的语言知识,以表格形式呈现。

辽师版《英语》三年级上册前五单元语言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按此方式将余下各单元相应内容填进表格,即可理清一册书的语言体系,教师根据表中内容可以知晓各单元中语言是怎样排列的、如何铺垫的、在哪里复现的、相互关联等关键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明确整个学期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前调整好教学节奏、做科学的教学规划打下基础。

三、灵活运用:发掘教材优势,发现、弥补教材的不足

正如英语教育专家鲁子问先生所说:没有哪套教材是完美的,每套教材有其特定的定位、特点及优势,也有其不足。如:从语言技能上看,人教版(PEP)《英语》重视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外研版侧重听说,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和思维训练。[4] 牛津版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故事阅读特色明显,但是大量的语篇使得教材整体容量和难度加大。[5] 因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应积极发掘、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善于发现、弥补教材的不足。endprint

经过横向与纵向研习,辽师版《英语》的特点优势及使用建议如下:

首先,教材考虑大部分地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内容编排简洁、明确,板块功能突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理解和使用。在师资、课时充足的地区,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各个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对于师资及课时不充足的地区,教师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选择性使用第三、四页的内容,同样能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达到新课标的各项目标要求。

第二,教材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语言知识的呈现采取了精心铺垫、滚动式递进与复现的方式,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例如:在三年级教材中学习过的部分“三会”的语言与词汇,在四年级再次出现并要求“四会”。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注意发掘 Lets act中新语言的拓展和铺垫,强调学习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第三,教材重视“兴趣”的培养,引入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动物、玩具、文体活动等,语言知识被融入童趣十足的会话和卡通中。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掘教材不同单元、不同册次中出现过的有趣话题、游戏或歌曲歌谣,插图或场景,灵活运用于课堂导入、巩固与拓展等环节,丰富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中运用语言,引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善于发现教材的中的不足,适当加以回避或弥补。

1、单元板块设置兼具“简洁直观”和“灵活性”的特点;而这种编排方式给教师留足了灵活性和主动权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为利用好教材优势,教师应事先吃透教材,再按照本地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2、教材重视评价,设有单独板块呈现;然而评价形式单一,很难持续吸引学生的兴趣。笔者建议,课时不足的地区,教师可以将评价留给学生课后进行,教师课前抽查;课时丰富的地区,教师可以随每节课的“小节”或“回顾”环节,变换形式,灵活开展,这样,既落实了课标的评价要求,又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四、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承担了小学英语课程的启蒙和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英语教材的理解与驾驭水平影响着教师教学实效。笔者从教材编辑角度对教材的整体结构、板块功能、语言体系、教材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解析,并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出了具体建议;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有限,有待今后继续深入开展,希望能为教师及教研员提供一种教材研习的角度和方法,为促进教材的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推进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程曉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第2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8-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4] 刘和青. 人教版和外研社版小学英语教材的对比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5.

[5] 张露. 两套小学英语教材的评估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