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临床效果分析

2017-10-26 01:46李志辉王英娟王琳
河北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滑膜炎创伤性滑膜

李志辉 王英娟 王琳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7.21.024

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临床效果分析

李志辉 王英娟 王琳

目的探讨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科治疗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症状改善情况、膝关节Lysholn评分、膝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Lysholn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IL-6、TNF-α、SO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控制症状,抑制膝关节内的炎性反应,促进疼痛、肿胀的快速缓解,提高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黄参方;隔姜灸;治疗结果

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是由膝关节遭受撞击、扭伤等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造成对滑膜的应激反馈[1]。本病临床发病率较高,这是由于关节滑膜处于人肢体里浅表的位置,遭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较高。损伤后的关节滑膜会发生应激性水肿,血管扩张充血,造成大量分泌物渗出,形成关节积液,若伴有滑膜血管破裂,则伴有积液积血。同时,炎性物质的释放会刺激关节神经末梢,造成局部肿胀及疼痛[2]。若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由长期炎性刺激形成滑膜增厚、纤维化、关节粘连,影响关节功能,且易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西医治疗以关节积液穿刺引流,加压包扎,并且给予控制炎症,缓解临床症状治疗,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药物依赖性及不良反应。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气血瘀滞密切相关,瘀血与湿热互结,凝聚而发;若反复感受风寒湿邪,则病情迁延不愈。因此,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方法,辨证施治,内外结合,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4]。本研究对在我院骨科治疗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136例采用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38.9±8.2)岁;病程3 h~3 d。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37.4±8.7)岁;病程1.5 h~3 d。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证实存在膝关节积液,但无明显骨质损伤。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研究。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2010 年版中华医学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5]中相关标准,有明确外伤史,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可伴有局部皮温升高,关节有明显压痛,浮骸试验阳性;关节镜下可见滑膜充血、瘀血,关节腔内积液;关节穿刺有淡黄色或粉红色液体,表面无脂肪滴。中医诊断符合气滞血瘀型,症见关节疼痛、胀满,按之有波动感,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温升高等。

1.2.2 排除标准:排除结核性滑膜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折及肿瘤者;合并急慢性感染、半月板损伤或局部皮肤损伤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及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屈膝30°,常规膝部消毒铺巾,根据肿胀程度选择内外膝眼为穿刺点,局麻后,采用7号穿刺针将膝关节穿刺抽净积液,然后用0.9%氯化钠溶液20 ml推入关节腔内,再抽出,反复冲洗关节腔,直至冲洗液洁净为止;之后关节腔内注射2%利多卡因(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2 ml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1 ml;若症状改善则不再重复治疗,若症状改善不明显则每周治疗,连续治疗3周;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2 ml,1次/周,连续注射5次[6]。患者治疗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给予关节制动,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待症状减轻后解除制动[7]。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黄参方为自拟方剂,药用黄芪25 g,党参15 g,茯苓25 g,白术12 g,防己12 g,当归12 g,赤芍药12 g,川牛膝9 g,泽泻15 g,苡米20 g,川芎12 g,白芍药12 g,甘草8 g;随症加减:阳虚者加桂枝10 g;寒凝者加姜黄10 g;关节痛甚者加丹皮10 g、延胡索10 g[8];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 ml,早晚各服用100 ml,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隔姜灸取穴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委中等,采用鲜姜切片成2~3 cm,厚0.2~0.3 cm,中间以针刺10个小孔,置于相应腧穴处,取自制艾柱5壮施灸,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9];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判定。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复查X线显示关节腔积液消失;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复查X线显示关节腔积液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关节功能有所改善,复查X线显示关节腔积液明显减少;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无缓解,关节功能明显受限,复查X线显示关节腔积液无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量表评价膝关节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三项症状及体征,其中疼痛包括5个条目,功能包括17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0~4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肿胀评分依据患肢肿胀程度进行判断,共计0~3分,0分无肿胀,1分轻度肿胀,2分中度肿胀,3分重度肿胀[10]。(2)采用膝关节Lysholn评分评定膝关节综合功能改善情况,总分110分,得分越高表示膝关节恢复越差。(3)于治疗前后抽取膝关节液2 ml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抽取静脉血2 ml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4)所有患者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情况;若再次出现关节肿痛、关节腔积液即判定为复发。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n=68,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n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Lysholn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IL-1、IL-6、TNF-α、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IL-1、IL-6、TNF-α、SO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2组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观察组出现2例膝部周围皮肤瘙痒症状,对照组出现1例膝部周围皮肤瘙痒症状,均可自行缓解(P>0.05);2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2.94%;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13.24%,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情况比较 n=68,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n评分比较 n=68,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IL⁃1(ng/L)治疗前治疗后IL⁃6(ng/L)治疗前治疗后TNF⁃α(ng/L)治疗前治疗后SOD(μg/ml)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6.93±0.658.33±0.27∗#28.61±9.8511.42±3.78∗#1.25±0.460.23±0.11∗#13.46±4.7545.69±7.43∗#对照组16.89±0.6211.14±0.43∗28.73±10.0916.57±5.03∗1.19±0.380.54±0.25∗13.71±4.8332.21±6.15t值0.4145.8410.4086.3140.5434.0320.3979.925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西医研究认为,关节腔内最早受损害的是滑膜,其他损害都是在滑膜损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滑膜受到刺激性损害时,滑膜内可引发一系列的无菌性炎性反应,造成大量组织液渗出,引发关节积液;至发病后期阶段,滑膜细胞增殖活跃,纤维组织增多,管腔变狭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炎性细胞浸润管周,可产生大量粘液,同时滑膜细胞增生引发滑膜肥厚、关节内粘连、软骨萎缩,膝关节僵直、屈曲挛缩,严重影响关节功能[11]。因此,血管反应、炎性刺激是本病的中心环节,早期炎症性充血,有管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之后释放细胞因子IL、TNF等炎性因子,最后造成全身炎性反应[12]。

中医认为,滑膜炎属“痹证”、“筋伤”、“骨痹”等范畴,《素问·痹论》中认为“风、寒、湿夹杂侵入肌体,反应的证状统称为痹。此病以正气不足、肝肾亏虚为本,外伤、风、寒血虚、湿邪侵袭为标,导致肌体不通、气血瘀滞、水湿停聚,经络痹塞阻滞而发[13]。临床表现为不通则痛,症见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因此,其主要病机为“瘀”和“湿”,选用活血化瘀、利湿通络的治疗大法,以通血脉、调气血,达到消肿止痛、散瘀通经的治疗效果[14]。

黄参方为自拟方剂,以防己黄芪汤为组方基础,方中以黄芪、党参为君药,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白术、茯苓性味平和,健脾祛湿;防己益气祛风行水,合黄芪、白术、甘草共为防己黄芪汤,增强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力;三药共为臣药;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血、行气活血;赤芍、川牛膝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泽泻、薏苡仁利水消肿排脓;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该方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滑膜炎性改变,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15];改善静脉瘀滞状态,促进皮下瘀血的吸收,保护血液流变学特性,解除红细胞聚集;从而发挥缓解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隔姜灸是传统中医外治方法,灸治能增强体质,达到“扶正”的目的,从而促使关节疼痛、肿胀的缓解,达到“祛邪”的效果。隔姜灸采用艾叶和生姜,艾叶作为施灸材料具有散寒理气、回阳救逆的功效,制成艾柱后易于燃烧,热力能够穿透皮肤,直达组织深部,散寒祛风除湿,化瘀散结,通经贯脉,扶正固本[16]。因此隔姜灸治疗可温通经脉,使得气血充盈、筋骨得养,并且热力透筋达骨,势强力猛,直至病所。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提示黄参方联合隔姜灸疗效较单一西医治疗更佳,对膝部炎症的缓解快,有利于膝关节内环境的改善,提高疗效。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黄参方联合隔姜灸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确切,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达到膝部气血运行流畅,祛湿消肿,祛瘀止痛的效果。而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Lysholn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说明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有利于膝关节整体功能的恢复,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少。观察组治疗后IL-1、IL-6、TNF-α、SO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L-1、IL-6、TNF-α可反应关节内积液的炎性介质水平,SOD能反应抗氧化能力,可了解细胞受损情况。这些指标的降低反应了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提高细胞修复能力。2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安全性可靠,且治疗效果稳定。

综上所述,黄参方联合隔姜灸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临床效果确切,对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作用明显,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1 郑昱新,詹红生,莫文,等.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湿热阻络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医正骨,2015,27:29-36.

2 郭丰存,郭燕洁.滑膜炎汤联合金黄散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临床研究.中医学报,2014,29:1665-1666.

3 鲁贵生,陈杰,高晓鹏.炎愈消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20-22.

4 郭永祥,侯波,陈国球,等.新伤汤及活血祛瘀散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科学,2016,6:17-20.

5 中华医学会风湿学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学会杂志,2010,14:416-419.

6 赵廷虎,欧传双.关节镜结合独活除湿汤治疗膝关节急性滑膜炎的疗效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53-54.

7 刘俊良.隔姜灸与温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8 瞿芳.温针灸“膝四穴”联合消肿利水方熏洗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57例.河南中医,2016,36:1574-1576.

9 米仲祥,李盛华,毕军伟.消定膏联合陇中消肿止痛合剂治疗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42例.西部中医药,2014,27:34-36.

10 黄美州,秦雪飞,王泉巅,等.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18-20.

11 Matsumoto A,Matsumoto K,Kakimoto N,et al.Arthroscopic findings after autologous blood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location.J Oral Maxillofac Surg Med Pathol,2014,27:10.

12 张康乐,郭艳幸.中药外敷联合滑膜炎颗粒口服及功能锻炼对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临床观察.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8-20.

13 Neogi DS,Kumar A,Rijal L,et al.Role of nonoperatⅣe treatment in managing degeneratⅣe tears of the 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J Med J Orthop Traumatol,2013,14:193-199.

14 王鑫.自拟薏苡化瘀汤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瘀湿互阻型)的临床疗效评价.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

15 秦世旭,徐芹.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7-129.

16 张彦丽.中药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回顾性分析.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7:118-121.

R 686.7

A

1002-7386(2017)21-3293-04

2017-05-17)

073000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滑膜炎创伤性滑膜
生姜粥缓解滑膜炎疼痛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80例临床观察
通经活利汤配合皮肤牵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5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