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2017-10-27 00:27刘娴吴伟文贺振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危害症状发生规律莲藕

刘娴 吴伟文 贺振

摘要:莲藕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本文就莲藕腐败病、褐斑病、病毒病、莲缢管蚜、斜纹夜蛾、稻根叶甲等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莲藕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莲藕;病虫害;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技术指导

中图分类号: S43645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6-0024-05

收稿日期:2016-1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0160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6KJB210015);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6)1011]。

作者简介:刘娴(1992—),女,江苏镇江人,硕士,主要从事水生蔬菜栽培与育种研究。E-mail:18252715593@163com。

通信作者:李良俊,教授,主要从事水生蔬菜栽培与育种研究。E-mail:ljli@yzueducn。

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莲藕的栽培面积约为333万hm2。莲藕主要以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腐败病、褐斑病、病毒病、莲缢管蚜、食根金花虫、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影响莲藕的产量和品质[2-3]。本研究就莲藕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莲藕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1莲藕主要病害

11腐败病

又称枯萎病,主要危害莲藕的地下茎部及根部,并造成地上部叶片和叶柄的枯萎,是莲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腐败病一般可致藕田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到60%以上,甚至绝收[4]。

病原菌:大多数学者认为引起莲藕腐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5-7],也有研究认为缺性腐霉(Pythium elongatum)[8]、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9]、腐皮镰刀菌(Fusarium poae)及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10]也是引起莲藕腐败病的致病病因。

危害症状:由于该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种藕带菌和土壤带菌,因此发病初期地下部分最先受到危害,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地上部分的叶片、叶柄和花蕾也呈现出症状。在发病早期,病藕的地下茎外观通常与正常藕无明显差异,但其维管束变淡褐色或褐色,且随着病情不断扩展,可由地下茎逐渐蔓延至新藕[11];病害严重时可在病茎上看见丝状菌丝体和粉红色黏稠物,即为病菌分生孢子堆;在发病后期,莲藕地下茎呈现褐色或紫黑色不规则病斑,严重时出现纵皱状病斑或腐烂[4-6]。病茎初生的叶片呈淡绿色,从叶缘开始干枯变褐,随后叶片呈反卷青枯状(图1-A、图1-B);其叶柄顶端易呈现弯曲状,叶柄维管束褐色干枯(图1-C、图1-D);病茎抽生的花蕾形体瘦小,花瓣尖缘干枯,最终导致花蕾枯死。发病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似火烧状[12]。

发生规律:莲藕腐败病病原菌能在种藕及土壤中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形式越冬,翌年再度成為侵染源。通常,长期连作的藕田,腐败病发生严重,其次,连续阴雨天气,日照时间不足,或暴风雨频繁天气等也极易诱发莲藕腐败病的发生[14]。另外,藕田土壤酸性较大、水质污染、田间通风透光性差以及单施化肥或偏施氮肥等也会引发腐败病频发[15]。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适宜本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田留种,培育健壮种藕,且在种藕采收时避免损伤,减少病原传播[4];在冬季之前清除田间杂草,并对藕田进行深耕翻耙;以腐熟的有机肥或豆科作物的茎干等绿肥做基肥,配合使用氮磷钾肥,依据莲藕的不同生育期进行水层管理,做到深浅适宜,以水调温调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加植株抗逆性;有条件的实行藕田水旱轮作,可减轻病害的发生[16]。(2)化学防治。种藕前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消毒,每667 m2施入80 kg生石灰+5 kg硫黄粉后耕翻耙平,再灌3~5 cm浅水后定植莲藕;若为连作田块,则可在田间保持 15~20 cm 水层越冬,能有效减少腐败病菌源[15];也可于每年5月中旬将藕田水排干,用99%[XCZ1tif,JZ]霉灵原药5 000倍液浇灌上年病株周边的土壤,于第2天复水,每隔5~7 d施药1次,连续4次可有效防治该病害[4]。当藕田发病较严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g拌入25~30 kg细土,堆焖3~4 h 后施入藕田[15]。

12褐斑病

病原菌:目前已报道的莲藕褐斑病病原菌主要分为3类,即三扁豆生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睡莲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nymphaeacea)(异名:莲褐斑尾孢菌(Cercospora nymphaeacea))[17]和睡莲链格孢菌(Alternaria nelumbii)[15]。褐斑病在莲藕上分布广泛,发生频繁,主要危害莲藕的叶片和叶柄[18]。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叶缘常出现“V”形或弧形的褐色斑(图2-A),叶面出现近圆形的黄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褪绿色病斑或褐色枯死斑,病斑四周常分布黄色的晕圈(图2-B)[15]。通常,病斑的直径多为1~8 cm,在发病后期病斑易融合在一起,导致叶片呈现大块的焦枯斑,部分病斑会形成叶片穿孔的现象;病害严重时,整个叶片除叶脉外均布满病斑,直至干枯死亡,致使叶柄下垂折断[19-20]。藕田湿度大时,病斑表面还会出现黑色霉点[15]。

[FK(W9][TPLX22tif][FK)]

发生规律:该病原菌通常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株或藕田越冬,次年的4—5月开始发病,6—8月为高发期,尤其在阴雨天多、湿度大时易导致该病的重发。一般莲藕浮叶发病较重,立叶发病较轻;深水藕发病重,浅水藕发病轻;连作和种植密度大的藕田发病率高,新藕田和种植密度适宜的田块发病率较低[20-21]。endprint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藕,减少病原菌来源;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改善藕田通风透光条件,施足腐熟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减轻藕田的病害发生[21-22];按照生育期需求合理控制藕田水位,即生长前期宜浅水位,夏季高温、大风时应适当加深水位,可有效控制病害[20]。(2)化学防治。在浮叶完全展开时,每667 m2的藕田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g,拌入25~30 kg细土,堆闷3~4 h后撒施于田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15];发病初期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8~15 d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可有效防治褐斑病的发生[18-23]。

13病毒病

病原菌:莲藕病毒病的研究报道较少。李良俊等在江苏地区“僵藕”叶片的叶肉组织和叶脉细胞中发现有6~8臂的风轮状内含体,且在叶片的粗提取物中发现线条状病毒粒子,因此,认为“僵藕”可能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24];且“僵藕”的发病症状与山下修一等报道的莲藕条斑病毒(lotus streak virus)引起的莲藕发病症状有相似之处[25]。此外,有关莲藕病毒病的报道还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26]和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sMV)[27]2种。

危害症状:江苏等地普遍发生的“僵藕”与正常藕相比,藕身表面有棕褐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加重,棕褐色斑点逐渐发展成棕褐色或黑褐色条斑(图3),且深入表皮以下[24]。在莲藕的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病毒病,主要表现在病株生长势衰退,萌芽迟而休眠早,叶片上有不规则的褪绿斑[26-28]。CMV侵染莲藕时,其叶片畸形,如包卷不易展开、皱缩、叶脉突起等[20-26];而受DsMV侵染时,莲藕叶片呈现花叶症状,严重时叶片卷曲、萎缩[27]。

发生规律:病毒通常潜伏在种藕内或周边的寄主植物上越冬[26]。在藕田主要通过蚜虫来传播,其中蚜虫主要集中于叶片背部或叶柄处,以吸食为害。通常蚜虫较多的藕田,植株的发病率高[20]。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病株或选用无病藕田留种;缩短连作年限或实行轮作制度;及时清除病株或选用

[FK(W12][TPLX33tif;S+2mm][FK)]

无病藕田留种;增施有机肥,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29-31]。

(2)化学防治。在藕田追施叶面肥,加入005%~010%洗衣皂,或喷施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喷施NS-83增抗剂100倍液,每隔10~1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 次可钝化毒源,减轻病毒病的发生[20,31]。

2莲藕主要害虫

21莲缢管蚜

莲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eae Linnaeus),属半翅目蚜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湖南、湖北和台湾等地[32],是莲藕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形态特征:莲缢管蚜有无翅胎生雌蚜、有翅胎生雌蚜、干母、雌性蚜、雄性蚜和性母6个不同的生態型,常见的有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2种[33]。其中,无翅胎生雌蚜呈卵圆形,体长25 mm,宽16 mm,棕色、褐色、褐绿色至黑褐色,薄被白粉,头部及胸部深黄褐色,有6节触角,长16 mm,其尾片长锥形,中部收缩,先端稍钝,有小圆刺突构成的横纹,长4~5根毛[32-34];有翅胎生雌蚜头,体为褐色、褐绿色至黑褐色,触角第3节有圆形次生感觉圈21~23个,喙长大,超过后足基节,其足为黑色,翅呈透明状,尾片近圆锥形,上面长3对毛,其他特征均与无翅蚜相似[32-35]。若虫体小,以4龄为主,其中还有少数的3龄和5龄,形态似无翅胎生雌蚜[33]。

危害症状:莲缢管蚜有趋绿性和趋嫩性的特点,因此主要危害莲藕的浮叶、未张开的立叶及幼嫩立叶和叶柄[36](图4)。虫害较轻时,叶面会出现黄白斑痕,后逐渐黄化,表现为生长不良,致使植株的出叶速度迟缓;虫害严重时,可导致新叶萎缩枯黄,卷叶不易张开,立叶枯萎,花蕊苦干,进而影响地下茎的生长,导致产量受损、品质变劣,严重藕田可减产50%以上[33-37]。

[FK(W10][TPLX44tif][FK)]

发生规律:莲缢管蚜在全国各地皆有分布,其中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25~30代,为全周期生活型。冬季该害虫以卵在桃、李、杏、梅等核果类果树的叶芽、枝条和树皮下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产生有翅蚜,迁飞至莲藕等水生植物上繁殖危害,随后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中上旬出现2次危害高峰,每年10月份,莲缢管蚜又开始从夏寄主回迁至冬寄主上越冬[37]。通常在长期积水、种植密度大的藕田,该害虫发生频繁;相对湿度大于80%有利于莲缢管蚜的生长与繁殖;温度低于20 ℃或高于30 ℃则会明显降低该蚜虫的产蚜量[38-39]。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口数量[33];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降低莲缢管蚜存活率与繁殖率;适时调整藕田水层,及时补充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逆性[32,40]。[JP2](2)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有翅蚜,或在藕田张挂银白色条状物,趋避有翅蚜[32]。(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峰、蚜小峰等[32]。(4)化学防治。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1%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另外,可在药液中添加少许洗衣粉作黏着剂以提高防治的效果[32,41-42]。[JP]

22食根金花虫

食根金花虫(Donacia provostii Fairmaire),属鞘翅目叶甲科,别称食根叶甲、食根蛆、水蛆、饭豆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32],是莲藕的主要地下害虫,发生严重时可使莲藕减产15%~20%[43]。endprint

形态特征:成虫棕褐色,具金属光泽,触角丝状,黑褐色,共11节,且末端较长,头部中央的纵沟明显,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均布有银白色绒毛,腹部呈深褐色[32]。卵长约16 mm,长椭圆形,稍扁平,表面光滑,初产卵为乳白色,孵化前变成淡黄色,通常卵以20~35粒聚集成块,上面被1层白色透明的胶状物覆盖[32]。幼虫体长9~11 mm,白色蛆状物,头部稍小,胸腹部肥大,略弯曲,尾端有1对褐色爪状尾钩(图5-A)。蛹为白色,长约8 mm,外有红褐色的胶质薄茧,其中初化时为金黄色,后逐渐加深,到羽化时呈深褐色[35,44]。

危害症状:食根金花虫以幼虫危害莲藕的嫩茎和根须,自我隐蔽效果好,难以被察觉[45]。受害的莲藕身形成黑褐色斑点(图5-B、图5-C),根部易发霉腐烂;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立叶发黄枯萎,花蕾瘦小[32,46]。成虫和初孵化的幼虫还能啃食叶片,导致叶片空洞或缺刻[37]。

发生规律:莲藕食根金花虫在全国的发生代数与地理分布有关,通常为1年1代,但也有少部分地区1年完成2个世代,或2年完成1个世代[45]。在1年1代的情况下,该害虫以幼虫在莲藕的节间和根须越冬,于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危害莲藕的茎和根须,5月中旬至6月下旬化蛹羽化,6月至7月是羽化高峰期,其中成虫比例最高,7月是成虫的产卵盛期,随后至8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47]。孵化的幼虫一部分入水危害新藕和根系,一部分随成虫危害叶片,其间幼虫危害时间持续最长[48]。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恶化害虫生存环境[47];改变耕作模式,实行轮作换茬制度[45];科学进行土壤管理措施,即冬季排干田水,冬耕冻垄, 春季栽植前每

1 hm2撒施50 kg石灰,灭杀越冬害虫[49]。(2)物理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利用灯光诱杀害虫;亦可使用眼子菜诱杀害虫,待其在眼子菜上产卵后及时采用深埋或烧毁的方法集中处理[32]。(3)生物防治。在藕田综合套养泥鳅、黄鳝,保护藕田生态环境[44,50]。(4)化学防治。撒施225~300 kg/hm2的菜籽饼,或施用20%的氯蟲苯甲酰胺悬浮剂30 mL并拌入 20 kg 细土[32];在成虫发生期可选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12],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15]。

23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别称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夜盗虫等[32]。它在国内分布较为普遍,是莲藕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具有暴发性、杂食性、迁飞性等特点。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0 mm,翅展36~42 mm[32],头、胸、腹均为深褐色,斑纹复杂,中间夹杂白色的斜纹,后翅为白色,无斑纹。卵为半球形,直径04~05 mm,初产时为黄白色,近孵化时呈紫黑色。卵块多为条状或椭圆形,外覆盖灰黄色绒毛[35]。幼虫老熟时体长35~51 mm,头部为黑褐色,胸腹部颜色因寄主及虫口密度而异,有土黄色、青黄色、灰褐色或暗绿色。其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蛹长为15~20 mm,体色为赤红色或暗褐色,近圆筒形[32]。

危害症状:斜纹夜蛾在长江流域1年可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其中幼虫有6龄,在不同阶段均可对莲藕造成一定的伤害[51-52]。幼虫主要危害莲藕地上部分的叶片、莲花、幼嫩叶柄及莲籽,其中1~2龄幼虫以群集为害(图6-A),使莲藕叶片成纱网状(图6-B);3龄后幼虫则分散取食,导致叶片形成缺刻状(图6-C);4龄后幼虫进入暴食期,危害整个叶片,严重时整株只剩下主脉和枝干[15,52]。

发生规律:初孵化的幼虫通常群集为害,不怕光,但4龄后就于黄昏后出来觅食。每年的春末夏初,幼虫开始啃食莲藕叶片,2龄后又开始危害花蕾,4龄后进入为害高峰期[35]。另外,天气因素密切影响着虫害的发生,若7—8月持续高温,土壤含水量和相对湿度均较低,则该年份斜纹夜蛾发生较严重,导致莲藕产量下滑;反之,该虫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53]。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人工摘除斜纹夜蛾集中较多的叶片,或被害虫危害严重的叶片,及时清除藕田杂草;实行水旱轮作制度,灭杀越冬害虫[53-54]。(2)物理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根据成虫的趋化性,配制糖醋液(糖 ∶[KG-3]醋 ∶[KG-3]乙醇 ∶[KG-3]水=3 ∶[KG-3]4 ∶[KG-3]1 ∶[KG-3]2)加入少量的敌百虫进行诱杀,或用柳枝蘸洒敌百虫进行诱杀[32,55]。(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斜纹夜蛾天敌,如蜘蛛和线虫等,以虫治虫[56]。(4)化学防治。根据斜纹夜蛾幼虫的生活习性,在孵化高峰期至3龄幼虫分散前,于傍晚时施药防虫;选用高效低毒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或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53],或15%茚虫威悬浮剂3 500~4 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3 500~4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32]。

参考文献:

[ZK(#]刘义满,柯卫东 关于提高莲产业效益的建议[J] 长江蔬菜,2012(16):134-137

彭静,柯卫东,黄新芳 莲藕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37(1):38

[3]陈丽萍,周可明,张志友 莲藕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5-16

[4]王淑芳 莲藕腐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8(8):84

[5]谷慧珍,张河清 藕莲腐败病的诊断与防治[J]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2):17-18

[6]魏林,梁志怀,成燕清,等 莲腐败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J] 长江蔬菜,2014(19):46-47endprint

[7]周小军,何晓婵,郑寨生,等 莲藕腐败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2015(2):211-214

[8]刘铸德 莲藕腐败病的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1992(3):75-79

[9]胡务义,张国鸣,方必胜,等 淳安县莲藕腐败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初报[J] 中国植保导刊,2009(10):29

[10][ZK(#]张和义 莲藕腐败病的防治[J] 中国农学通报,1994(1):52

[11]陈宝玉,周艳,梁建荷,等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 河南科技,2002(8):19

[12]鲍忠洲 水生类精品蔬菜[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3]张帮华 建莲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 福建农业科技,2014(12):49-50

[14]任巧云 莲藕腐败病的发病特点及其控制技术研究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11-112

[15]柯卫东,王振忠,董文 水生蔬菜丰产新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16]朱圣勇,陶敏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 吉林蔬菜,2013(10):34-35

[17]刘义满,吴仁锋,杨绍丽 24种莲病害名录[J] 长江蔬菜,2015(22):213-217

[18]余松华 莲藕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 中国果菜,2016,36(8):60-61

[19]刘永 莲藕褐纹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 吉林蔬菜,2006(4):26

[20]袁敏秀 莲藕常见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J] 植物医生,2013(4):15-16

[21]何永梅 如何识别与防治莲藕褐斑病?[J] 农药市场信息,2011(8):41

[22]杨文成,吕环照,曾幼民,等 莲藕褐斑病的初步研究[J] 江西农业科技,1992(6):28-29

[23]马小三 莲藕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甘肃农业,2010(5):94

[24]李良俊,李式军,曹碚生,等 僵藕的发病症状及细胞结构[J] 江苏农业学报,2005,21(3):221-224

[25]山下修一,土居養二,與良清,等 ハスで見出されたラブドウイルス;ハス条斑ウイルス(lotus streak virus;LSV)について[J] 日本植物病理學會報,1985(51):627-631

[26]丁自立,吴金平,刁英,等 莲藕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78-3079

[27]Yu X,Sheng J J,Zheng X W,et al First report of dasheen Mosaic virus infecting lotus (Nelumbo nucifera) in China[J] Plant Disease,2015,99(10):1449-1450

[28]張昌德,田晓刚,蒋祝海 莲藕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 上海蔬菜,2008(1):82

[29]邱锦德 莲藕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探讨[J] 广东园林,2010,32(4):68-70

[30]何晓婵,周小军,杨德毅,等 莲藕,菱角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技术[J] 长江蔬菜,2013(10):59-62

[31]刘怀阿,惠飞虎,吕敏,等 水生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J] 中国果菜,2015(12):62-66

[32]黄国华,李建洪 中国水生蔬菜主要害虫彩色图谱[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3]司升云,刘小明,周利琳,等 莲缢管蚜的识别与防治[J] 长江蔬菜,2009(13):34-35

[34]杨文成,杨红 莲缢管蚜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7):15-16

[35]李国民 莲藕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植物医生,2013(4):14-15

[36]柯卫东 莲缢管蚜的发生及防治[J] 上海蔬菜,1996(2):37

[37]熊健,吴凌婧,杜娇,等 莲藕常见害虫的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 长江蔬菜,2010(14):94-98

[38]Ballou J K,Tsai J H,Center T D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natality,and longevity of Rhopalosiphum nymphaeae(L) (Homoptera:aphididae)[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1986,15(5):1096-1099

[39]陆自强,朱建,闻淼,等 莲缢管蚜生物学与种群消长规律的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1,18(4):357-361

[40]魏林,梁志怀,成燕清,等 湖南莲藕主要病虫草害及其综合防治[J] 长江蔬菜,2012(16):118-120

[41]Storey M C Preferenc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water lily aphid (Rhopalosiphum nymphaeae) among Native and Invasive Duckweeds (Lemnaceae) [D] Statesboro: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2007

[42]陈琪,马力,朱捷,等 莲缢管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概况[J] 长江蔬菜,2013(18):116-118

[43]杨猛 莲藕食根金花虫无公害防治技术[J] 上海蔬菜,2001(6):32-33

[44]纪拥军,杨呈芹,马秀凤 莲藕食根金花虫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3):161

[45]鲁运江 莲藕食根金花虫的发生与防治[J] 长江蔬菜,2001(9):18-19

[46]刘镁钢,张静华 莲藕食根金花虫发生初报[J] 湖北植保,2002(4):21-21

[47]邵耕耘,陈金宏,季万红,等 莲藕食根金花虫的发生及控制技术[J] 植物医生,2004,17(3):17-18

[48]覃春华,陈冲,万虎,等 莲藕食根金花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蔬菜,2009(24):57-61

[49]朱捷,马力,陈琪,等 莲藕食根金花虫为害特性及防治方法[J] 长江蔬菜,2013(18):110-112

[50]杨猛,顾茂才,沈学庆,等 藕田套养泥鳅、黄鳝对莲藕食根金花虫的防效试验[J] 长江蔬菜,2001(1):22

[51]曹益明,高云,林双喜,等 斜纹夜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 上海蔬菜,2009(4):74-75

[52]朱剑,牛长缨,张子鹤,等 莲藕斜纹夜蛾的为害及绿色防控技术[J] 长江蔬菜,2013(18):113-115

[53]马来根 绍兴县斜纹夜蛾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44-144

[54]王婉强,朱东成,朱芬 莲田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探讨[J] 华中昆虫研究,2014(12):179-183

[55]叶新 莲田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 福建稻麦科技,2015,33(2):41-42

[56]杨乔良 莲田斜纹夜蛾发生与防治[J] 福建农业,2007(9):22-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危害症状发生规律莲藕
夏季这样管莲藕
黔西南烟草根结线虫病调查研究
稻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藏在泥中的莲藕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莲藕这样不易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