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摔四要点

2017-10-30 06:00柴益民
益寿宝典 2017年25期
关键词:步态椅子太极拳

文/柴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博士 王驭恺

老人防摔四要点

文/柴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博士 王驭恺

跌倒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80万老人因跌倒前往急诊就医,每5个跌倒的老人中就有1人骨折或造成脑外伤。老年人多患有慢性心肺疾病,相当一部分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这些更大大增加了骨折手术及脑外伤后脑出血的风险。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是社会与医疗机构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评估跌倒风险

老年人跌倒的外因是指容易诱发跌倒的一切环境因素,如交通事故、雨雪天气路滑等;内因是指老年人生理或病理变化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行走能力下降。

老年人骨骼肌肉的退化与萎缩,导致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下降,对下肢的控制力减弱,容易跌倒。

2.视力减退。

老年人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如果没有选对眼镜或合理诊治,视力问题会给老年人对陌生环境及障碍物的判断带来困难。

3.药物的副作用。

很多老年人因患多种慢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叠加可能影响其平衡能力。

4.心理障碍。

老年人对跌倒的恐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跌倒过的老人担心再次跌倒,于是他们軎欢静坐,不愿出门活动,久而久之,肌肉更无力,骨量流失,等到再次出门时,跌倒的风险直线上升。

对此,老年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预防跌倒发生。

具备以下特征的老人可自评为易跌倒的“高危人群”:60岁以上、独居、有跌倒史、步态不稳、常头晕乏力、视力不好、有脑梗史、关节不好、睡眠不好、受药物影响、情绪低落。属于跌倒高危人群的老人应加强防范,最好就医咨询。

增加下肢力量

1996年的一项研究证实,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人跌倒几率更低。太极拳的特点在于调整呼吸、控制肌肉,它包括很多缓慢降低并转移重心的动作。长期练习能够增加下肢力量,提高对下肢肌群的控制力,从而有利于控制步态,避免跌倒。

此外,还有一种更加方便练习的“椅子体操”,老年人只需要一把结实的椅子就可在家中锻炼。“椅子体操”共有八组动作。前两组是坐在椅子上,活动上肢和肩关节进行热身;第三四组是面对椅背站立,双手扶着椅背,做屈膝和屈髋动作,训练下肢关节的灵活度;第五六组需要在保证平稳的前提下完成微蹲与起立;第七八组是向后方做抬腿动作,使臀部肌肉感到紧张,以拉伸和放松小腿和大腿的后侧肌群。

太极拳和“椅子体操”也许看上去平凡无奇,但如果能长期坚持,养成锻炼的习惯,一定会对预防跌倒有所帮助。

注意衣食住行

衣着方面,老年人应穿着裁剪合身的衣物,避免被自己的衣服绊倒。应规律饮食,避免血糖大幅波动而导致晕厥、跌倒。另外,老年人还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增加骨骼强度。

住的方面更要重视:起夜去洗手间时应确保有夜灯照亮;过道里要少放东西,避免因无法很好地避开障碍物而跌倒;洗浴时,应使用防滑垫和洗浴凳。

老年人出行时,最好选择防滑材质的、鞋带系紧的、合脚的鞋。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扶着扶手。对于步态不稳的老人,推荐借助步行器、拐杖等辅助器械。

多和家人沟通

多交流也是预防老年人跌倒不容忽视的环节。老年人应该多与家人沟通交流,比如聊一聊生活近况,是否有一些平时可以做到的事情,现在却变得力不从心了,好让亲属们及时知晓存在的问题,以调整居家环境,或带老人就医咨询。相信用心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老年人就能够有效降低跌倒风险,防患于未然。

专家简介柴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再植与再造学组主任。

猜你喜欢
步态椅子太极拳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不想当椅子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看不见的椅子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离家出走的椅子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
椅子会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