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骨干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合作运行机制探究

2017-10-30 07:31刘咸超官小云刘福华曾欣程艳奎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高职院校

刘咸超+官小云+刘福华+曾欣+程艳奎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手,提出了政行企校集团化办学的建议,以期在合作的基础上寻找校企合作利益的共同点,最终实现多赢。

关键词:政行企校合作;集团化办学;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新一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合企业、岗位的需要。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三缺一有”——缺资金、缺设备、缺核心竞争力,有人力智力资源的现象。发展比较缓慢,虽然有各级政府的扶持,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切入点,缺乏办学特色,核心竞争力不强。

针对多数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所呈现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强、双方利益不断受损等突出问题,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以推进学院办学多元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积极积累经验,总结不足,实践政行企校集团化办学,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之间的职教大合作,形成区域大合作推进区域大职教的良好态势。学院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办实体工厂、搭建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等办学多元模式,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性的地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创新之路。

一、实践政行企校集团化办学

宜宾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是由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导,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中职学校等机构,基于互利互惠的原则共同组建的。集团成员原有的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经济核算、人事关系等均不变,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均可加入集团,成为集团理事单位。理事单位之间的各项业务往来,一般通过协作、参股、转让、托管等多种方式进行。

宜宾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吸引了四十多个政企行校实体参与集团建设。集团以项目为纽带,广泛开展校企、校县、校校合作。集团充分发挥了成员单位各自的优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评价模式改革,有效调动了成员单位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之路。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更好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宜宾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大力推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不断提升。

2.构建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学院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确定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专业课程结构。学院实施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明确的课程目标,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与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认真研究课程体系,贯彻以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新理念,促进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以集团化运作为基础,寻找校企合作利益共同点

经过调研、咨询、分析,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利益主要有:政策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等共同利益。在合作中找到各成员单位的利益共同点,是打破松散合作机制的关键所在。

在政策方面,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例如《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就明确指出,“要有效发挥高校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企业需求+高校研究的运行模式,推进校企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储备人才,利用高职院校的科研资源发挥其最大生产力。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弥补了自身在资金、设备、实训场地、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等方面的不足,增强了学校自身的办学活力。经实际调查分析,笔者团队一致认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应首先考虑政策利益,对校企合作持大力扶持态度,不能因携公器之重而瞻前顾后,裹足不前,应制定标准和准则,让校企合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对企业来说应以经济利益为主,深刻纠正与高职院校合作是“亏本买卖”的错误认识。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不仅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前储备人才,更能通过科技转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政策资源向企业集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兼顾企业文化创新、社会认同、政策支持;对学校来说,要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关起门来办学只有死路一条”,通过校企合作,弥补了自身在“三缺”——缺资金、缺设备、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不足,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更能培养学生的吃苦意识、创业意识、危机意识,从而切实履行学校自身承担的社会人才培养责任。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企校要有创新意识,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深化改革措施,促进政行企校在人才流动、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等方面得到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丁承学.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方案设计及实施[J].實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245-250.

[2]李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法制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5):17-19.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依托职教集团实现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