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

2017-10-30 08:35郭周郝新新续进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互聯网协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

郭周+郝新新+续进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传统行业和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教育也基于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在教育模式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发展。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已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互聯网+”;协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将传统的行业、产业与互联网行业有机整合,为各个行业、产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一、“互联网+”的内涵和模式

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实际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充分整合,是以大数据为载体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基于互联网构建工业化的核心发展元素。它有助于促进工、农、商等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互联网+”不仅将互联网作为载体,在内容上也是互联网的创新。它代表的是互联网与当前社会中所有行业的深入融合,所以与互联网相互整合的行业或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潜能。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参与逐渐改变着传统的行业、产业及其客户群,客户逐步转变为各类APP的终端用户。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在经历从纸媒到网络媒介、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由整化零的过程。互联网、互联网的终端用户以及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今,“互联网+”不仅与传统产业紧密融合,也能为资源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提供一个高效运作的载体。在一定的领域内,它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生产技术、工艺、材料以及生产成果置于网络平台中进行多方共享,不仅节省了各成员之间单向沟通的时间,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对大学生而言,如何将互联网与创业进行有机整合,借助大数据的东风实现创业目标,是一项值得认真考虑的课题。

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1.“互联网+”创新创业协同机制。许多高校目前仍采用封闭式办学模式,院校、部门、师生之间协同创新创业活动在一些限制条件面前常常遭遇“滑铁卢”。如何跨越这一道道门槛,实现高效协同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高校应专门设立独立的创业教育学院,逐步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协同机制。独立学院承担高校内部所有的创新创业事务,同时为院校、部门和师生之间的协同沟通创造条件。二是,创业教育学院应该以协调各个职能部门间的合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高效的工作流程推动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比如借鉴项目式或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权限,创业教育学院相当于项目经理,受校董事会领导,并且对创新创业资源有绝对的支配权。三是,各级学院应该大力培养创业导师,尽快实现师生协同,将与互联网有关的创新创业知识引入课堂,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并且以创新创业项目成果作为最主要的能力考核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思考,自主寻求实现项目成果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只需适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项目成型。创新创业项目必须以市场为主导,在项目内容和最终成果方面更多考虑市场需求。鉴于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路径,使项目与区域经济对接,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共赢。

2.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高校应通过互联网为师生搭建一个实时获取创新创业信息和无障碍沟通的平台,并且这个平台应该具备下列特征:(1)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可以是大型社区,也可以是小型空间,但无论何种形式,它必须服务于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广大师生;(2)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能够尽可能地提供跨学科的材料、设备等资源,如高速光纤、电子图书馆、3D打印设备等;(3)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为师生分享经验,在使用章程上鼓励、引导创新者进行分享。

3.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形式。创新创业项目的知识储备源自于课堂教学,因此高校应设置多种成绩考核标准的评价体系。教师可借助MOOCs、SP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与项目式、问题式、启发式、体验式、表演式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结合,构建“互联网+”的智慧学习环境,为有需要的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语

“互联网+”行动计划不仅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热潮,而且已发展成为一项推动产业革新、拉动创业的发展战略。高校作为践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主体,应该基于互联网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互联网+”视野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5).

[2]侯剑波.“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山西青年,2016,19(18).

作者简介:郭周(1979—),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互聯网协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
最后的美丽世界
图表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互联网+”指数(2016)城市排行榜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