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7-10-30 13:15潘鑫美
成才之路 2017年29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潘鑫美

摘 要:地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思维素养的高低是决定高中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因素。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野外观测、多元对照、调查访谈和组织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实践力,提升其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9-0043-02

综合思维素养的高低是决定高中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核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实践力,等等,教师可以通過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这些能力。

一、野外观测,描述环境特征

地理学科是与自然环境和立体空间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复杂的空间描述对于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全的高中生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很难从文字描述中想象出与之相对应的实际物体,所以教师需要想办法改善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进行野外观测,并且进行环境特征的描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进行“地形对聚落及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实地的野外观测。现如今的学生大都处于大都市之中,所见的都是一条条平整的马路、一栋栋高耸的大厦,这些很难让他们认识到地形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影响,这样的想法会对教学的进程造成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到附近的一个聚落点,带领他们站在周围的山丘上进行实地的观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着重观察村子的分布特点和村落周围公路的分布状况。因为不同的地形条件都会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所以村子的“躯体”和城市有很大的区别。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发表一下他们的意见。学生们的发言都是围绕以下几点进行的:第一,聚落分布相对分散;第二,村子规模较小,居民较少;第三,公路是弯曲随山势分布的;第四,农田和民居都是分散的,很难整合到一起。从学生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他们详细地描述了山丘地区的聚落分布特征,这样可以让他们很好地理解到他们在课本上看到的文字叙述,对于他们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可以将课本上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帮助他们有效地理解地理知识,而且进行环境特征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野外观测的实践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对他们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多元比照,分析现象成因

凡事有果必有因,所以自然界中存在的地理现象都会有其形成的原因,如果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这些成因,那么将会对他们的地理学习效率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比照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清晰地把各种成因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让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记下地理现象,对于提高记忆效果很有帮助。“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重点和难点,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会让我们生活的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四季循环等现象,但是,学生们普遍缺乏时空的观念,使得他们对公转和自转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难度。在讲课的时候,为了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教师可以使用多元比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们仔细地分析地球运动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让他们理解起来变得容易一些。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这会使地球每时每刻都只有一半的面积受到阳光的照射。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在自转的过程中,会让照射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四季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摆动,造成地球表面的热量和光线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出现四季的交替。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均是自西向东。向学生们分析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元对比的方法向高中生分析地理想象的成因,让他们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加深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巩固知识的记忆程度,对他们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学生们还举一反三,把这样的方法熟练地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

三、调查访谈,分享研究成果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学习地理更是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身边与地理相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环境,让学生自由自主地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话题参与调查访谈,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共享研究成果,以提高学生有关地理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入农田,让他们区分一些庄稼的种类和了解农作物的产量情况,还有庄稼的买卖行情。在自行了解过后,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写的调查问卷,和村里的村民进行交流,并且让他们和农民分享一些最新的农业观念和农业科技。地形和气候都是影响区域农业的因素,农民们会根据这些因素做出判断:种植什么样的庄稼、种植的时间和收割的时间,他们甚至会根据气候的变化判断出年产量的多少。要让学生们和村民进行交流,有效地了解更多的区域农业知识,拓宽知识面。还有,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分享一些科研成果,让村民了解到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间接地帮助村民进行思维的转变。进行访谈调查,可以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在和村民的交流过程中也能让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巩固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升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主调查访谈,分享研究成果,可以让同学们切实感知地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把握地理基础知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四、组织实践,制定避灾预案endprint

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源于自然,又归于自然的课程,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该在学生掌握和理解地理基础知识后,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课本上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去。例如,在“城市与环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利用简易的沙盘模拟城市的建造,并且讓他们在构建的过程中考虑到各种灾害的威胁及相应的避灾方法。教师给学生们提供的沙盘布局都是相似的,有山丘、有河流、还有植被覆盖的地方,学生们可以在这方小天地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进行他们心目中家园的创造。学生们都非常用心地完成这项作业,他们城市的布局也大同小异。水是生命之源,所以城市的建造会尽量靠近河流;植被覆盖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建设休闲区或者森林公园;还要考虑到风向的变化,可以将住宅区分布在上风口,以减少工业废气对人体的危害。这几个方面学生们都考虑到了,所以城市的布局大致合理且相同。另外,学生们还考虑到了各种灾害的应对预案,比如,在人口集中的地区会有广场的出现,这个广场可以让居民们避免地震、火灾等的伤害。这项活动在锻炼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让他们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而且还能提升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教学效益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

实际教学活动中,这种组织学生实践,并通过实践认知,让学生自己制定避灾预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同时,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地带领学生们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因为这样,对学生们各种基础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对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实践力的培养,进而让学生们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得以形成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晓东.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2).

[2]陈红,吴燕坤,田甜.基于学习进阶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3).

[3]宋春艾.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4(12).

[4]牟启明.试论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5]崔云璋,刘海君.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