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移动支付促进江苏居民信息消费研究

2017-10-31 22:43王子敏张梦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0期
关键词:江苏居民消费

王子敏 张梦

摘要: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居民信息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拉动信息消费为代表的新型内需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文章以信息消费的影响因素为视角,从信息消费的主体、客体、环境这三个方面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居民信息消费的作用机制,并在对江苏居民信息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移动支付作为手段促进江苏居民信息消费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信息消费;移动支付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过渡到中速增长,与此同时,传统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减弱,资本的边际报酬不断降低。与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内居民消费比例较低,如何提升消费潜力,在经济新常态下,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产业迅速发展,并逐步向社会各个方面渗透的大背景下,以国务院2013年颁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为标志,配套推进信息消费增长的一系列文件,显示出我国推动新型消费的重要意图。此时,信息消费逐步成为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点。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方阵中的中坚力量,除了发展自身经济以外,为全国经济增长摸索出一条新型的路径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因而探讨江苏如何更好的推动信息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探讨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作为信息产品与服务的重要载体与媒介,移动互联网络在信息消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移动网络的交易规模在不断提升,交易领域逐步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易观智库数据,2014~2015年,我国移动购物规模增长迅速,2015年总交易额达2.0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6%,占网络购物规模比重达54.1%,预计到2018年移动端购物交易规模占比将超过70%。基于移动互联網的购物的发展,极大的推进了移动支付的应用,使得移动支付逐步从线上支付延伸渗透到线下支付中来,这种移动支付在便利了交易过程、减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却不止如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就是在于从移动支付的角度,探讨其对于推进江苏信息消费提升的意义。

二、作用机制研究

(一)概念界定

1. 信息消费

信息消费从不同学科角度有不同的定义。有研究认为信息消费是指购买和使用的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总和。从价值维度而言,信息消费既包括有偿信息消费也包括免费信息消费。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信息消费,是消费主体通过支付货币获得信息产品及服务,即消费者在信息市场上购买信息的活动和对信息使用价值的享用。信息消费包括对信息产品消费、信息劳务消费、信息设备的消费等内容。

2.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资金债权债务清偿中任何一方通过移动方式接入进行清偿的一种支付方式,是支付方为了购买实物或非实物形式的产品、缴纳费用或接受服务,以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为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的债权债务的清偿的过程。其运营的主要模式有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运营模式、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为主导的运营模式。

(二)作用机制

信息消费在消费过程中,受消费主体(消费者)、消费客体(信息产品和服务)和消费环境(社会环境)3个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1. 移动支付对信息消费主体的作用机制

在构成信息消费的3个结构要素中,消费主体因素对信息消费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变量,而影响信息消费的主体变量因素主要有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信息素质、消费心理这三个层面。

移动支付主要通过对人口统计特征中的支付能力、信息素质中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对信息消费产生影响。首先,移动支付影响居民信息消费的支付能力。据以往文献研究可知,年龄、经济收入会显著影响信息消费。如果时间越充足,精力越充沛,经济收入越高,那么信息消费越高。即居民对信息的支付能力是影响其信息消费的重要因素。移动支付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账户交易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这些特点大大减少了居民进行信息消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移动支付通过提高居民支付能力,降低支付成本,从而提高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其次,移动支付影响信息消费意识。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与移动互联网络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而在移动互联网络中,居民最容易接触的便是信息。不论你是需要使用打车软件查询或预约附近车辆,还是登录某电商平台查询或购买所需产品,信息是消费者无法回避、必须接触的。为了进行相关信息的查找,消费者需要支付相关信息费用,如流量费用。故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信息消费意识。由于信息消费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和边际效用递增的特性,故一旦居民开始进行信息消费,信息消费这一行为就会持续下去并促进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移动支付影响信息消费能力。信息消费者的信息能力高,就能在纷繁无序的信息中筛选、甄别出其所需要的信息,并能熟练应用有关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在信息消费能力中,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能力是指信息消费者可以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居民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居民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消费能力与水平。

2. 移动支付对信息消费客体的作用机制

信息消费的客体是指信息产品及其提供信息产品的服务,本文对信息产品及服务的界定还包含了信息消费的工具。在信息消费中,消费的客体是信息。信息消费是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一般来说,信息资源受信息产业结构和信息产品和服务品种、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信息消费客体方面,移动支付主要通过作用于信息消费工具进而对信息消费产生影响。信息消费工具是指消费者使用何种途径来获取所需的信息,比如书籍、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电商平台等等。通过对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居民会越来越习惯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如通过大众点评网搜寻目标商品的评价、价格、地址等等。而从移动网络获取信息要比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快捷方便得多,故培养移动支付习惯有利于培养居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络这一信息消费工具,从而有利于提高信息消费能力和水平。endprint

3. 移动支付对信息消费环境的作用机制

人类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不断地与周边的信息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信息环境是指与人类信息活动有关的一切自然、社会因素的总和。人们的信息消费总是发生于信息环境中。信息消费一方面受信息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又通过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和改变着信息环境。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是需要经济基础和市场基础的。培养移动支付习惯,首先需要居民拥有移动支付设备,如智能手机、PDA等;其次需要支持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如无线的覆盖、经济市场中金融机构的入驻等等。培养居民移动支付习惯有利于信息市场的繁荣,也有利于推动相关技术、政策法规的完善,从而有利于居民信息消费能力及水平的提高。

三、江苏信息消费的发展特征

江苏信息消费的发展有其独特特征。一方面江苏经济总量居前,2016年其GDP总量出于广东之后在全国出于第二位,经济总量大、地理区域优势明显决定了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全国的引领地位,但是江苏信息化总体水平确并非如此,根据《中国信息年鉴》数据,江苏信息化总体水平落后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表明信息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总量不匹配。第二方面,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以苏州、无锡和南京等苏南城市为龙头,但是苏北和苏中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第三是新兴的以互联網为载体的消费,拉动了江苏众多特色“淘宝村”“淘宝镇”等的发展,为江苏苏北地区的相关产业借助于互联网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江苏经济历来呈现出苏南地区发展水平高、苏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态势,且在农村地区经济又滞后于城镇地区,经济水平导致了农村地区居民的信息消费能力、信息消费环境、信息消费意识等的滞后。但是移动支付的发展为提升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意识、信息消费技能和信息消费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通过在江苏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强化推进移动支付,以支付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易中这一必须的环节,必将推进江苏信息消费的地区间协同发展。

四、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从以下几点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江苏信息消费的发展。

1. 降低信息消费成本:进一步促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江苏城乡网络基础设施的接入渗透率和渗透速度,加大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度降低电信资费,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促进提供更为广泛的电信普遍服务。推动各地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此降低消费者的支付成本并为移动支付打造坚实的市场基础,以此促进信息消费。

2. 推进信息消费应用:首先,由于信息消费工具会对信息消费产生影响,所以要重视和推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和领域的创新,支持知名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发展,加大对领军型龙头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其次,信息消费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保障信息内容提供者的权益。强化产权保护力度,推进基于产权的市场化信息产品和服务交易。

3. 强化移动支付的示范效应:移动支付在应用中,特别是在城市向农村地区扩散中,示范作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路径。通过在移动支付欠发达地区布点带面,强化以生活相关的商品交易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推进移动支付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习惯的培育,提升移动支付的渗透率,进而培育居民信息消费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杨春立.信息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重大领域——信息消费发展特征及政策建议[J]互联网产业发展战略,2014(02).

[2]邱琼,韩炜.2016年中国移动消费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7(01).

[3]邓胜利.国外信息消费研究述评[J]情报杂志,2004(01).

[4]师群昌,师青红.移动支付及其在中国发展探析[J].电子支付,2009(02).

[5]沈小玲.影响信息消费的主体因素分析[J]理论与探索,2008(06).

[6]张媛.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D].安徽大学,2013.

[7]邓碧侠.信息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探索,2012(02).

*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协同推进城乡信息消费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SZB0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苏居民消费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石器时代的居民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