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7-10-31 18:42张彬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0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旅游产业产业融合

张彬

摘要:在西南地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是西南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更好地发展,彼此的融合是一个良好的途径,西南地区优越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也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西南地区在现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样式的基础上,还需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市场以及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育,使旅游与文化产业获得更加完美的融合与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西南地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一、西南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

(一)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拥有共同的本质属性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拥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即经济性和文化性。企业作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主体,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是其本质属性。同时旅游者外出旅游是为了获得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旅游业要满足旅游者的这种要求,就必须为其提供文化产品,因此旅游业也具有很强的文化性。二者共有的经济性与文化性,成为了促进二者融合的内部原因之一。

(二)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具有服务业的共性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同为第三产业,二者有服务行业的共同特性,一是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即消费者在接受旅游产品与文化产品时,必需要经历服务的全过程;二是对媒介的依赖性,一个良好的旅游产品的形成要以优质的资源为基础,同时文化产品中文化的表现也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而旅游资源恰好就是呈现文化的优质载体;三是产业的综合性,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产业部门和领域出现部分的交叉重合,这种共同的产业特性为两大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三)西南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是西南地区一张靓丽的名片,民族文化几乎遍布西南地区的每个角落,如四川省九寨沟因九个藏族寨子得名;西藏布达拉宫为藏传佛教圣地;云南丽江古城充满了纳西风情;贵州梵净山不但是佛教圣地更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为西南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

总之,对旅游业而言,文化的发掘与注入赋予了旅游资源灵魂,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文化的开发与包装则为旅游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旅游是文化创作与展现的良好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有效形式,旅游的介入扩大了文化产业的市场范围,也使部分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可以说,旅游因为文化的渗透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更加富有活力。

二、西南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样式

在西南地区独特的经济基础与地域环境下,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样式如下。

(一)遗产融合类

西南地区自然、文化遗产数量众多,且大多数都已开发成为热门旅游景区,成为承载地域文化的坚实桥梁。部分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文化遗产旅游区,它们主要以文化遗产为核心,将相关的旅游和文化要素集中整合集约进行开发,主要包含古城、古镇、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等。这类文化遗产旅游区以开展商业活动为主,在配备基础的商业业态的前提下,根据其各自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市形态,比如丽江古城内的各个店铺都充满着纳西族特色,再加上独具特色的建筑与民族风情的完美融合,使其成为了七彩云南的靓丽名片。

(二)文化园区类

文化园区类的旅游产品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孕育而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它以某种现代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产业或旅游作为园区的核心和支柱产业,文化园区类的旅游产品主要有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将其进行的文化产品研发生产等活动以旅游吸引物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则围绕其主题文化设计娱乐活动、休闲要素以及接待和服务。在西南地区,文化园区类旅游产品有许多,如贵州的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它融合贵州的文化元素,创造出了丰富的旅游文化产品,并成功将多彩贵州风刮向全球。

(三)商贸服务融合类

商贸服务类旅游与文化融合产品的突出特性就是其消费性,它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消费需求,还能提供文化产品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消费需求。在西南地区,商贸服务类的旅游与文化融合产品的经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提供文化产品比如剧院、传统工艺纪念品店等;另一种是在其他类型的消费中加入文化元素,如文化主题酒店。商贸服务类的融合产品多有集群的特征,在古镇、古村落或人造商业街区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如贵州镇远的古城区,特别是舞阳河畔,聚集着许多各式各样的特色文化商店与酒店。

(四)节庆会展

节庆与会展产业具有明显的文化宣传功能,同时也可以显著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典型的经济性与文化性兼具的产业。节庆与会展活动的举办不但有助于产品的市场开拓,文化的交流,还可以带动地方交通、餐饮、住宿等众多部门的发展。西南地区节庆旅游众多,特别是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有些甚至形成了一批优秀的节庆品牌,如雷山苗族姊妹节,被称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2012年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将会展服务包括在内,近年来西南地区的会展旅游发展迅速,如贵州省通过每年一次的旅游发展大会,带动着贵州各区县旅游飞速发展。

(五)旅游演藝

旅游演艺并非简单的文娱演出,而是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地域性的文娱演出以及相关服务的主题商业演艺活动,分为实景类旅游演艺和剧场类旅游演艺。西南地区的旅游演艺发展火热,是著名的“印象”系列的发源地。在西南地区旅游演艺多出现于著名景区或旅游名城,起初是为了弥补游客“白天观光,晚上无处可玩”的空白;后来,旅游演艺逐渐衍生出其他的主题活动,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慢慢成为独立的旅游吸引物,比如依托山水风的大型实景演艺印象系列,专业剧场演出的多彩贵州系列,以及主题公园表演活动丽江宋城的丽江千古情。endprint

西南地区拥有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地域特征与自然、民族文化资源,根据这些背景情况,再结合西南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样式,可以发现西南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经典景区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民族文化产业赋予旅游丰富内涵。西南地区众多的经典景区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这也使得景区周边的民族文化风情映入了众多游客的眼眸。民族风情从最初旅游的副产品,到现在西南地区旅游的重要部分,可以说经典景区的带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日渐丰富的民族风情活动增加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与体验性,也为西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

三、西南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提升策略

(一)明确政府定位

政府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应当努力扮演好这三个角色:1.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开拓者,政府应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搭建相应的融合平台,引导和推进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2.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规范者,政府应在制度和法律上予以规范,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产业发展的监管;3.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者,政府应协调各方面来改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在鼓励引导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二)重视企业建设

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企业作为两产业融合的主体,其能力的大小与两产业融合的完美程度息息相关。然而西南地区的产业融合更多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在融合发展中的主动性发挥不足。因此旅游与文化产业要实现充分的融合,除了需要更多的旅游、文化企业参与,还需要使企业更加充分的发挥其主动性。对于企业而言,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支持外,还应整合现有资源,找出资源配置与消费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体制和管理制度,适应新型产业结构;改善投资制度,引进新的资源和机制,优化和重组企业模式。

(三)注重市场培育

在当今旅游者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企业对于目标市场的定位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此基础上,政府与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消费群体的培育。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还能参与并引导与创意的形成和生产转化。政府和企业可以与新闻传播业合作,搭建数字信息平台,以此来指导游客,加强游客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知。同时,政府和企业还需要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供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并进一步通过创意开发激发旅游者新的消费欲望和购买潜力,来实现创造更多消费需求与获得更多财富的双赢。

(四)加强创意整合与科技创新

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要发挥资源最大的能效,需要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包装与重组。所以旅游与文化产业需要用创意来挖掘文化类旅游资源,这既需要对未开发利用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或较强旅游价值的资源进行保護、加工与呈现,又需要对已经开发过的各类文化资源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再呈现。科技的进步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产生了促进,同时也是发挥新型旅游创意产品特色的重要手段,因此还需要加强科学技术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应用。为此,政府和企业需要重点培养文化产业园区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体系并按照产业从融合的特点培育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邢启顺.西南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及其社会文化影响[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2]詹诗,金颖若.国内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3]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

[4]阎友兵.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130).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旅游产业产业融合
西部大开发20年:西南地区内部比较
夜郎自大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