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差异空间分析

2017-10-31 18:48郝金连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0期
关键词:区位熵东北地区旅游业

郝金连

摘要: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3个时段,兼顾总量、比例和速度,结合旅游业产值、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旅游业发展速度综合考察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差异演化特征,以便全方位反映区域旅游业发展真实态势,并进一步分析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起促进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集聚;旅游业;区位熵;东北地区

旅游业发展差异受到资源禀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等条件的影响。已有成果从旅游业规模、旅游流、资源禀赋、竞争力等方面对区域旅游差异产生原因、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学者采用增加值和从业人数等指标研究东北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空间分布及区域融合,结果表明,服务业总量规模持续壮大,中心城市作业突出,发展水平整体滞后,各省产业优势和专业分工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圈层结构分布明显,行业内空间差异程度较大,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多采用产值或就业人数等单一指标,不能全方位反映区域旅游业差异的真实态势。需要基于产值和产业地位,兼顾总量和相对比例考察东北地区旅游业差异空间演化问题。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 区位熵

区位熵反映市域旅游业空间分布特征、旅游业部门集中度、旅游业专业化程度,在反映市域旅游业在更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意义重大。采用旅游业产值计算区位熵,符合产业集群内在本质。公式如下:

LQ=(1)

式(1)中:n为研究区域个数,m为产业个数;LQ表示i地区k产业的区位熵,值越大,发展水平越高;x表示i地区k产业在本地区的总产值,即表示地区产业在本地区总产值中的比重与更高层次整个区域k产业在区域总产值中的比重之比。

2. 指数评价法

区位熵反映旅游业相对重要性,对于旅游业总量大,但在经济中占比较小区域,难以体现区域产业地位,兼顾总量和相对比例,提出集成指标——旅游业地位CI,采用指数评价法计算,公式为:

CI=(2)

式(2)中:CI为区域旅游业地位,TI为旅游总收入,TQ为游客总数,TIP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依据计算结果划分出旅游业地位较高区域、中等区域和较低区域。采用归一化法消除量纲差异。

(二)数据来源

如无特殊说明,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5~2014)》、《辽宁统计年鉴(2015~2016)》、《吉林统计年鉴(2015~2016)》、《黑龙江统计年鉴(2015~2016)》、《内蒙古统计年鉴(2015~2016)》,缺失数据通过平均增长率计算得到。

二、實证分析与结果输出

(一) 区位熵时间演变分析

选取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异常年份,即以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2011年东北振兴投资峰会大力倡导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依据,以2007年和2011年为转折点,时间段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即2004~2007年、2008~2011年、2012~2015年)3段,选取3阶段各市区位熵均值,客观刻画区域旅游业专业化程度。研究采用如下划分:1.LQ≥1为旅游业发达区,区域旅游业集中化程度较高,旅游业供给除满足本地需求之外,还进行对外输出。该区城市由第1阶段11个持续增加到第3阶段20个,城市数量比重由27%上升到49%;LQ≤LQ<1为旅游业发展区,该区城市由第1阶段15个持续减少到第3阶段3个,城市数量比重由37%下降到7%;LQ

(二)旅游业地位演变分析

时间段划分依据同区位熵,选择3个时间段采用ArcGIS 10.2 自然断裂法对各市旅游业地位均值客观刻画,分为区域旅游业高、中、低3个层次。结果显示:1.从时间演变来看,3个时段各层次城市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综合指数得分总体呈增加态势,旅游业在区域中地位稳步提升。2.从各市旅游业地位变化来看,哈尔滨、长春、沈阳、本溪、丹东、大连6市旅游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一直保持高位;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延边3市由第1阶段高区转化为2、3阶段中区,兴安、赤峰、牡丹江3市由第1阶段中区转化为第2、3阶段低区,旅游业地位下降;葫芦岛和抚顺2市由第1阶段中区转化为第2、3阶段高区,大兴安岭、阜新2市由第1阶段低区转化为第2、3阶段中区,旅游业地位上升;旅游业地位表现为维持原状,或者向相邻区间转化,未出现跨区间上升或者下降现象。3.旅游业地位中、高市域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蒙东地区,沿哈大、沈丹线分布,旅游业地位较低市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三)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分析

旅游业发展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业产值及旅游业地位的时空差异,采用ArcGIS 10.2 自然断裂法将各市3个时段平均增速划分为4个梯度。2004~2007年,平均增速为37.04%,高于平均增速的市域17个,占总数的41.46%。位于第1梯度的黑河、七台河、通辽、朝阳、铁岭、抚顺、本溪、辽阳、盘锦9市基本属于旅游业落后地区,增速最快;第2梯度有大兴安岭、伊春、绥化、松原、鸡西、营口、锦州、阜新、赤峰、锡林郭勒10盟市;第3梯度有佳木斯、双鸭山、哈尔滨、延边、白山、通化、丹东、鞍山、大连、葫芦岛、沈阳、四平、辽源、长春、吉林、白城、呼伦贝尔、兴安盟18盟市;齐齐哈尔、大庆、鹤岗、牡丹江4市属于第4梯度,该梯度市域旅游业增速最慢。

2008~2011年,平均增速为33.85%,高于平均增速的市域11个,占总数的26.83%。梯度分布变化表现为:大兴安岭、鹤岗2市进入第1梯度,齐齐哈尔、大庆2市由第4梯度进入第3梯度,以上市域旅游业增速提高;通辽、黑河2市由第1梯度跌入为第4梯度,铁岭、抚顺、盘锦3市由第1梯度转化为第2梯度,朝阳、本溪、辽阳3市由第1梯度跌入第3梯度,赤峰、鸡西2市由第2梯度跌入第4梯度,以上市域旅游业增速减缓;高梯度区域减少,分布较为分散。

2012~2015年,平均增速为25.29%,高于平均增速的市域18个,占总数的43.90%。梯度分布变化表现为:黑河、通辽2市由第4梯度跃升到第1梯度,双鸭山市由第3梯度跃升为第1梯度,赤峰市由第4梯度跃升为第2梯度,呼伦贝尔、兴安、锡林郭勒、白城、大庆、长春、四平、吉林、辽源、白山、延边11盟市由第3梯度上升为第2梯度,以上市域旅游业取得快速增长;大兴安岭地区由第1梯度跌入第3梯度,葫芦岛、盘锦、营口、丹东、铁岭、抚顺6市由第2梯度下降为第3梯度,齐齐哈尔、本溪2市由第3梯度转化为第4梯度,以上市域旅游业发展速度减缓。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指标选择

参考国内外研究结论,选择可以量化的旅游资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指标见表1所示,检验其与旅游经济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均在0.01或0.05水平上显著,利用面板数据从弹性系数角度探讨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二)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到自变量之间的相关作用和影响,本文采用阶乘模型建立旅游经济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刻画,包含8个投入要素,为线性化两侧取对数,得到如下模型:

lnYi=β0+β1lnTR+β2lnEi+β3lnT1i+β4lnPi+β5lnCIi+β6lnNIi+β7lnT2i+β8lnBi+ε(3)

式(3)中:Yi为第i年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TR为旅游资源禀赋;Ei为人均GDP;T1i为外贸依存度;Pi为人口密度;CIi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NIi为农民人均纯收入;T2i为交通区位指数;Bi为星级饭店床位数。β1、β2、β3、β4、β5、β6、β7、β8为各自变量的弹性系数,β0为常数项,ε为随机误差项。

依据模型,利用东北三省36个城市2002~2015年面板数据,将时间序列数据叠加,共形成468个样本,采用Eviews6.0多元回归得到如下方程:

lnYi=-14.396+0.741lnTR+0.24lnEi+0.198lnT1i+0.330lnPi+0.126lnCIi+0.477lnNIi+0.235lnT2i+0.648lnBi(4)

决断系数R2=0.78,F=336.5(P<0.01),各解释变量前参数估计都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方程拟合较好。

各因子系数为弹性系数,弹性系数越大,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力越大。按照影响力大小排列,依次为旅游资源禀赋≥星级饭店床位数≥农民人均纯收入≥腹地人口密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指数≥外贸依存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明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增加人民收入是提升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尝试剔除表示收入的两项指标,选择其余5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按照弹性系数大小排序为:旅游资源禀赋(弹性系数为0.618)≥星级饭店床位数(弹性系数为0.538)≥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弹性系数为0.397)≥腹地人口密度(弹性系数为0.332)≥交通區位指数(弹性系数为0.237)≥外贸依存度(弹性系数为0.219)。说明旅游资源始终是旅游业发展的刚性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原因,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收入增加是人均GDP增长的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景点开发、宾馆和道路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保障条件。

四、结论

第一,兼顾到旅游业总量大,但在经济中占比较小区域,结合旅游业产值、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去考量旅游业的集聚演化,可以全方位反映区域旅游业集聚的真实态势。

第二,区位熵结果表明,旅游业发达区,区域旅游业集中化程度较高。各市旅游业在东北地区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市域旅游业地位表现或维持原状,或者向相邻区间转化,未出现跨区间上升或者下降现象。旅游业地位中、高市域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蒙东地区,沿哈大、沈丹线分布,旅游业地位较低市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地区基本为旅游业发展落后地区。

第三,旅游资源始终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旅游业集聚的主导原因,基础设施是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Li L M,Tao W.Spatial structure evol

ution of system of 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A case of Suzhou City[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3,13(04).

[2]Wang S X,He Y Q,Wang X D,et al.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momy[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1,21(06).

[3]万三敏.河南省旅游经济趋同与趋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05).

[4]邢明.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4).

[5]陈英姿.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及区域融合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90044)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L2013411);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248)。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位熵东北地区旅游业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北京金融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绵阳市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熵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现状
基于区位熵的江苏机电产业集聚度研究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