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与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2017-11-01 13:46吕华东唐国富篮瑞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青年组偏头痛夹层

吕华东,唐国富,马 可,篮瑞芳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广西 钦州 535000)

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与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吕华东,唐国富,马 可,篮瑞芳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广西 钦州 535000)

目的分析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与动脉夹层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42例,中老年组38例,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析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年轻人群发病与动脉夹层的关系。结果 青年组高血脂占比为47.6%,高于中老年组18.4%(P<0.05);青年组高血压占50.0%,低于中老年组73.7%(P<0.05);青年组动脉粥样硬化占38.1%,低于老年组86.8%(P<0.05);青年组动脉夹层占14.3%,偏头痛占16.7%,中老年组均无上述因素,比较P<0.05;两组饮酒、吸烟、hHCY、hFIB及糖尿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及高血压等,而动脉夹层、偏头痛为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主要因素,因此临床需高度关注,以积极预防年轻人缺血性卒中。

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动脉夹层

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缺血性卒中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且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亚洲人群中缺血性卒中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狭窄,占比约为33%~50%,而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SCAD)诱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比约为2%,但在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中占比约为10%~25%,临床将其作为第二大引起青年中卒中的病因[1]。脑动脉夹层好发于颈部动脉,SCAD主要因非颈部直接外伤诱发的动脉夹层病变,动脉内膜撕脱后血液向血管壁内流入并形成血肿,血肿对中膜及内膜产生累及后导致血管闭塞或狭窄,血液向血管外膜下流入时会产生夹层动脉瘤,一旦破裂会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夹层主要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动脉系统血管[2]。为分析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与动脉夹层间的关联,现选取患者80例,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42例,中老年组38例。青年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为18~44岁,平均年龄为(34.5±6.7)岁;中老年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为46~75岁,平均年龄为(58.4±7.2)岁。两组患者均与缺血性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相符。

1.2 一般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史、辅助检查及查体等资料,包括血尿常规检查、h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FIB(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颈部血管超声、胸片、超声心电图、头颅多普勒、心电图、头颅MRI、CT、CTA及全部血管造影检查等,分析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 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卡方检验行组间对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 果

两组危险因素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危险因素比较 [n(%)]

3 讨 论

本组结果表明缺血性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大量研究证实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而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提升血液黏度后形成血栓,诱发脑缺血损害,在青年缺血性卒中中吸烟者占38.1%。饮酒也会导致青年人群缺血性卒中,本组占35.7%,酒精可增加红细胞压积,并对前列腺素(PGI2)及血栓烷A2(TXA2)间平衡产生干扰,升高TXA2含量后导致血流阻滞,血管痉挛,提升血小板聚集性后导致血栓形成[3]。

偏头痛及动脉夹层也是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诱因,本组青年组动脉夹层占14.3%,偏头痛占16.7%,中老年组均无上述因素,比较P<0.05。资料称成人<45岁人群中缺血性卒中中偏头痛性梗死占比约为5%~17%,其发生机制可能关联于血小板高凝状态及血管痉挛[4]。另有研究表明偏头痛也明显关联于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则无明显关联[5]。颈动脉夹层多因先天性因素及外源性因素诱发,其中结缔组织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及肌纤维发育不良为常见先天性因素,而近期血清同性半胱氨酸水平上升、糖尿病、急性感染、高血压及偏头痛等为常见外源性因素。此外,颈部轻微直接或不直接颈部损伤、拉伸、急性头部运动、颈部按摩、体育运动及急性头部运动等机械性外伤也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而颈部动脉夹层诱发缺血性卒中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①局部血栓脱落且反复发生,致使动脉源性栓塞反复发生;②形成壁内血肿导致局部管腔闭塞或狭窄,远端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

资料称颈动脉夹层发生率约为1~3/10万[6],在中青年卒中中颈动脉夹层为主要因素,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颈动脉从横突孔穿过时有固定位置,受到韧带及局部骨组织限制机械损伤易撕裂内膜,故而夹层发生率较高。颈动脉夹层中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夹层为最易发病部位,而颅内动脉中颅外段相较于颅内段更易被累及,因颅外动脉有较差的固定性,颈部有较大的自由活动度。椎动脉从枕骨大孔穿过后部分椎动脉夹层会向颅内扩展,颅内段椎动脉无外膜保护,夹层动脉瘤发生率较高,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卒中。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中头颈部疼痛最常见,且比较剧烈,一般而言症状主要关联于夹层所在位置。

HFIB及hHCY也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FIB即凝血因子I,在血浆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其属于重要介质,参与炎症及凝血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也积极参与。当前临床已经广泛研究缺血性卒中与FIB的关系,认为该因素可对缺血性卒中发生及病程进展产生影响。本组研究结果表明hHCY血症也关联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壁,血浆HCY水平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率也会明显提升,故而临床将其作为独立危险因子,已被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当做研究热点。另有研究表明HCY血浓度上升也独立相关于卒中并发症,脑血管疾病患者HCY浓度上升明显,特别是年轻人群卒中[7]。

综上所述,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及高血压等,而相较于中老年人,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动脉夹层、偏头痛等,因此需高度关注,以预防年轻人群缺血性卒中。

[1]陶 媛,许志强,周华东,等.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5):2841-2845.

[2]刘 娟,周华东,王延江,等.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与缺血性卒中[J].中国卒中杂志,2013,22(10):839-843.

[3]陈启东,张 蓉,张 婧,等.70例脑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5,18(8):667-671.

[4]李竹浩,陈红兵,曾进胜,等.致缺血性卒中颅内动脉夹层的MRI评估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7(11):587-593.

[5]陈红兵,李竹浩,洪 华,等.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118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5):366-371.

[6]宋晓微,薛素芳,李潇颖,等.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病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3):142-147.

[7]张卫清,石 进,张英谦,等.中青年缺血性卒中脑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1):23-26.

R743.3

B

ISSN.2095-8242.2017.042.8176.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青年组偏头痛夹层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