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2017-11-01 13:46赵长胜周艳松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赵长胜,周艳松

(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1600)

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赵长胜,周艳松

(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1600)

目的对血脂水平和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内科收治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12例正常志愿者为对比组,均行血生化检测,对比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并比较两组动脉粥样斑块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TC、TG及LDL-C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比组,但HDL-C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95.5%,对比组为18.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对其监测可早期发现冠心病,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脂水平;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主要是因为冠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梗阻引起血供不足而造成的心脏器质性病变。临床研究表明,血脂水平偏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主要风险[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转变,血脂、血糖、血压增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本文主要探讨血脂水平和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内科收治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均通过症状、心电图、血生化、冠脉造影等检测确诊,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47例,女33例;47~78岁,平均(57.1±3.5)岁,病程1~7年,平均(2.2±0.4)年,合并高血压35例,合并糖尿病14例。选取同期112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正常志愿者纳入到对比组,男59例,女53例,40~71岁,平均(52.8±3.1)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集两组研究对象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3.0 mL,按3000 r/min离心处理,持续30 min,取上层血清待检。应用日立7600P血生化分析仪及配套仪器进行检测,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测定。此外,应用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探头频率为7.5 kHz,测量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如厚度≥1.3 mm则判定为粥样斑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水平,主要包括TC、TG、HDL-C及LDL-C;同时,记录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通过检测对比,观察组患者的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比组,但是HDL-C水平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的比较(±s)

组别(n) TC TG HDL-C LDL-C观察组(n=80) 5.31±0.92 2.98±0.51 1.24±0.10 7.37±1.06对比组(n=112) 4.26±0.90 1.33±0.12 1.40±0.15 3.69±1.12 t 7.896 33.015 8.309 22.949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对比

通过超声检测,观察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75例(93.8%);对比组检出18例(16.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全身性、缓慢性病变,外周动脉和冠动脉的粥样硬化在病理表现和危险因素上是相同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能间接反映出冠动脉的病变严重度及涉及范围。临床研究报道,冠动脉的粥样硬化严重度和颈部动脉的粥样硬化表现出一致性。从本研究结果看,观察组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到93.8%,显著高于对于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报道结果一致[3]。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及相关事件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缓慢而又复杂的一个过程,对于其机制普遍认可“损伤反应学说”,具体分成三个阶段:(1)物理性或者化学性刺激会对动脉内膜造成一定损伤,以致于血脂粘附于血管内壁上;(2)血脂会逐步沉积在被损的动脉内膜上,并会刺激动脉内膜增加损伤,而致更多沉积,形成恶性循环;(3)脂肪在沉积后会刺激到动脉内壁平滑肌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进而持续发展成纤维斑块。在形成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部位的炎性细胞会释放出大量氧自由基,而生成强氧化物,而LDL能通经氧化损伤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促进和维持血管壁炎性反应,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这类通过修饰后的LDL在进到内膜之后接触到巨噬细胞会被吞噬,而成为泡沫细胞,此过程使得胆固醇脂聚集,使斑块脂质量增加,进而促进斑块的不稳定化,那些富含脂质泡沫细胞会增大硬化斑块的表面张力,会吸引单核细胞往内膜下进行迁徙,而致炎性细胞的聚集,大量的脂质沉积还会促进炎性介质分泌加重炎性反应,使得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化。所有,在冠心病有关危险因素中,需要把LDL-C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把降低该指标水平作为治疗的重点。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的LDL-C水平明显增高,和正常人水平有差异,和相关报道结论一致[4]。同时,TC、TG水平也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LDL-C、TC、TG是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两者间存在密切关系。

当前,动脉造影是对冠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且所用仪器精密、昂贵,对检测人员有较高的专业要求,难以全面普及。但是进行血脂水平检测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则相对简便,且费用低,重复性好,更具临床应用价值。颈部动脉的位于表浅、解剖清楚、超声更易探测,且与冠动脉有的解剖结构及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相同。所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掌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特征,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并能评估严重度。可以更好地筛选出高危性、无症状性的冠动脉粥样硬化人群[5]。做好预防干预,比如:饮食调整、血脂调节、消除或稳定粥样斑块等方面的治疗,减少冠心病发生及死亡。

综上而言,开展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早诊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能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1]班努·库肯,相生跃,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11):1099-1101.

[2]颜红兵,马长生,霍 勇.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

[3]刘志远,李玉东.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血脂指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3543-3545.

[4]张恩伟.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224-225.

[5]张若青,杨春燕,胡 静,等.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研究[J].河北医药,2010,(12):1571-1572.

R541.4

B

ISSN.2095-8242.2017.042.8181.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