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2017-11-01 13:46史继红吴二军郭云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胃出血质子泵胃部

史继红,吴二军,郭云虎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普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史继红,吴二军,郭云虎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普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目的探讨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普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胃出血的86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均接受凝血酶44例、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和补充血容量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失败患者及时进行二次手术治疗,并对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44例接受保守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6.4%(38/44),其中保守治疗中6例治疗无效者即刻转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1.7%(44/4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后发生胃出血患者采取凝血酶、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补充血容量等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均具有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佳治疗方式。

普外科;手术;胃部出血;保守治疗;效果

胃部手术后近期发生大出血是临床胃部普外科手术治疗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医务人员应即刻采取对应措施予以积极处理,否则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胃部普外科手术大出血临床诊断和治疗较为棘手,常常会发生止血成功后再次出现出血的情况[2]。为了探讨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对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胃出血的86例患者采取保守和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普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胃出血的86例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22~68岁,平均(55.1±2.2)岁,原发疾病包括胃溃疡并发胆结石者45例、十二直肠溃疡并发穿孔者8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大出血者28例、胃癌穿孔者5例,初次手术术式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和穿孔修补术,70例患者在术后2天内发现大出血并接受治疗,剩余患者在术后3~5天发现出血而接受治疗,手术治疗后再次出血部位包括吻合口出血者42例、继发于吻合口出血者例20例、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者18例、遗漏病灶出血者3例、胃部残端出血者3例。

1.2 方法

所有胃部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予以密切监护和护理,一旦发现引流液颜色、性质发生改变或者引流量远大于正常引流量时即刻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对疑似出血患者即刻予以止血药、生长抑素和抑酸药等,并对患者心率、血压、红细胞压积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密切关注,对存在呕吐鲜血若内科治疗效果不良则即刻准备采取二次手术治疗,在直视下行缝扎止血手术,必要情况下对胃壁予以切开从而充分止血,或者是进一步采取十二指肠溃疡根治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①显效指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其胃部出血症状显著改善;②有效指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其胃部出血症状较前改善;③无效指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其胃部出血症状未见改善或较前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44例接受保守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6.4%(38/44),其中保守治疗中6例治疗无效者即刻转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1.7%(44/4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据国内研究报道,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约为1~2%,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术前做好各项检查,确定诊断,手术操作期间应做到谨慎和负责,术后加强患者护理,从而预防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3]。

一般情况下,胃部普外科手术发生出血的现象与时间长短具有相关性,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出血具有不同的可能性[4]。多数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可见少许咖啡色或暗红色胃液从胃管内流出,24 h内流出量<300 mL,随着胃液颜色逐渐变浅出血可能性减少。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出现胃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吻合口部位出血:手术吻合口部位出血是临床胃部普外科手术近期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据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占到所有胃部手术出血情况的85%[5]。吻合口出血多见于小弯部,分析其原因为小弯部黏膜下具有较多血管,并与胃左动脉靠近,由动脉压增高引起,此外吻合口出血也和手术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胃壁会出现水肿现象,因此缝合的吻合口会出现手术线松动而引发出血。②胃残端出血,胃残端出血多因残闭器吻合松动有关,可能导致患者早期出血,若吻合口太紧则会引起黏膜发生缺血性坏死或出血,一旦出现该种情况需及时予以缝合止血处理[6]。③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由于胃壁黏膜下血管丰富,尤其是胃小弯或大弯处具有较多的动静脉吻合支,手术治疗过程中需止血结扎部位较多,若缝扎不牢固或不稳当均有可能引发出血,同时由于结扎线过紧也会导致组织发生坏死或出血,该类出血采取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常常需要采取二次手术治疗。④遗漏病灶出血:手术中遗漏病灶引发出血情况较为少见,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原因为手术医生手术操作期间对胃内病变部位未做到彻底处理或者发生遗漏情况,术中也未对患者予以全面探查,导致部分小动脉发生破裂而引发出血,因此手术医生操作时需谨慎,做到认真探查,防微杜渐。

目前临床上针对普外科手术后胃出血是否需在第一时间内行手术治疗尚有争论,由于胃部手术对患者身心均会带来严重影响,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若发生再次出血即刻行手术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焦虑以及手术治疗风险,所以临床上通常首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内科治疗,如输血、予以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H1受体阻滞剂以及冰盐水洗胃等,同时还需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若胃管内引流量持续增多,且存在鲜红色血液,需即刻采取二次手术止血治疗[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保守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6.4%,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1.7%(44/4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后发生胃出血患者采取凝血酶、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补充血容量等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均具有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佳治疗方式。

[1]王小四.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措施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40-2941.

[2]曹伟强.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75-76.

[3]严红军,南 兵.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1):135.

[4]祁 巍.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J].吉林医学.2012,33(27):5946.

[5]陈 磊,朱海航,王 璐,等.术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性出血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0):1839-1842.

[6]董金良.胃部分切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42-43.

[7]姜元喜,边海鹏,陈 莹,等.胃部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近期胃镜复查价值系统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2):101-105.

R656.6+1

B

ISSN.2095-8242.2017.042.8183.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胃出血质子泵胃部
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
细节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究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胃出血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案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优质护理应用在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质子泵抑制剂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