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骨髓炎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

2017-11-01 13:4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骨髓炎评量心理健康

陈 靓

(四川省骨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骨髓炎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

陈 靓

(四川省骨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从心理和认知行为的角度考虑,探讨心理因素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病情的影响,尤其是研究对这些病患的抑郁、焦虑情绪影响作用。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我院骨病科2016年1月~2016年5间我院骨病科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分析,这些病患中抽取80例进行随机均分,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治理,只进行常规操作。而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有意识地心理认知干预。进行如此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主要就是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DA)。结果 经过干预后的的患者得分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慢性骨髓炎患者实施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慢性骨髓炎患者;抑郁;焦虑

慢性骨髓炎是由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引发的。慢性骨髓炎具有病程长、治疗难、易复发的病情特点。疾病的困扰对患者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治疗费用高、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等各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样的不良情绪如果长期不加控制,将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严重的更是降低了慢性骨髓炎患者病情痊愈的几率。要在早期就对患者心理健康进行干预性教育,保证其心理健康,使得其能够做到工作与生活协调发展,保持一个优良的个人素养[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2016年1月~2016年5月)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是由男性28例,女性22例组成,平均年龄在(43.5±9.3)。而干预组是由男性25例,女性15例组成,平均年龄(45.2±9.6)。入组要求:无精神、视听及认知障碍。患者病程在1年以上,因慢性骨髓炎住院次数≥2次。患者无心、脑、血管方面等其他疾病。两组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情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的常规护理一般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导、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以及进行健康教育。此次案例中对两组患者都进行这些常规的护理。而在此基础上对于干预组进行心理认知敢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第一次接触患者也是第一次护理的开始。这样的每一次接触都具有很重要的心理护理方面的意义[2]。良好护患关系在对心理护理方面有积极作用。对患者及家属发放心理状态任职表,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多方面诱导患者要正确认识病情,正确处理患病后的心理变化,更全面地评估患者情况。加强健康宣教,干预者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知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分析,详细介绍科室治疗疾病的新进展、新技术,认真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④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建立安全感。让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与疾病的关系,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生活质量。⑤充分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和个性特征,协助患者进行社会角色的转变。⑥营造干净温馨的环境,通过播放轻音乐、阅读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以减少焦虑、抑郁的情绪产生。⑦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体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焦虑评分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测定,抑郁评分以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 A S、S D S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1个月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SAS SDS SAS SDS对照组 40 59.61±9.52 64.25±9.12 53.61±11.21 58.66±9.96干预组 40 59.38±9.61 65.66±9.24 43.27±10.06 50.18±9.27

3 讨 论

疾病的困扰会伴随着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一生,除了病痛带来的折磨以后,患者也面临着工作、生活、学习、经济上的压力,以及社会角色的改变。不能处理好心理压力可能使患者出现焦虑、心情抑郁等负面影响。心理、生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的前提就是生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3]。因此,对于慢性骨髓炎的患者的护理不仅局限于患者的身体上的康复,还必须要注重患者心理上的康复,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生存质量。

从认知行为理论方面考虑,患者的精神会受到其主观认知、评价方面的影响,如果认知上本身就有问题就可能造成其行为上的缺陷。不及时纠正其认知上的问题,可能导致其不良情绪、行为的加重。患者的认知也对情绪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而我们采取的干预就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进行纠正[4-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SDA、SAS评分均较高,说明患者具有一定的不良情绪。通过心理行为认知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能用较少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有显著改善效果,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1]经 素.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冲突现状研究[J].青年探索,2007(6):71-73.

[2]高彩风,姬玉萍.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6):94.

[3]孙学玲.浅谈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5):250.

[4]汤红莲,何晓丽.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33-34.

[5]婉 娜,詹玉云,王饶萍,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纠正肾性贫血治疗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9C):2474-2475.

R47

B

ISSN.2095-8242.2017.042.8235.02

课题名称:“补肾健脾”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骨髓炎评量心理健康
基于成果导向的实作评量工具开发与应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