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7-11-01 13:4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心脏血压监测

闫 芳

(江苏省徐州新沂市人民医院导管室,江苏 徐州 221400)

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观察

闫 芳

(江苏省徐州新沂市人民医院导管室,江苏 徐州 221400)

目的探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本院就诊患者100例作为本次探究对象,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和系统干预护理的患者各50例,分别作为本次探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等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32.00%、6.00%,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度(2.98±0.11),而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焦虑度(5.42±0.36),满意度72.00%,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系统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焦虑度,可进行推广应用。

系统护理;心脏介入手术;有创血压监测

在心脏介入手术的过程中患者血压是直接影响手术安全性的一项关键因素。目前,对术中患者血压的监测手段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其中无创监测的优点是应用方便和快捷,但是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较低,所以一般常选择进行有创监测[1-2]。那么,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性,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次我科室为探究分析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本院就诊患者100例作为本次探究对象,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和系统干预护理的患者各50例,分别作为本次探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2岁,平均(52.9±3.8)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5~74岁,平均(53.1±4.2)岁。两组患者均经其本人和家属同意后自愿加入本次探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全部符合以下入选条件:(1)非心律失常患者或者心源性休克患者;(2)入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工作人员结合自身护理经验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护理干预。

观察组:所有患者接受系统干预护理,具体如下:(1)护理动脉测压管,将患者的心脏的水平位置与压力传感器位置时刻保持一致。预防漏液情况发生,要时刻注意测压管的连接。每间隔1个小时冲洗肝素生理盐水,以免发生凝血;(2)保证密切监测、观察。每隔3~4小时记录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在记录前不可调零,并在监测仪波形准确后再取值。详尽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观察其临床表现,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反馈主治医生;(3)预防各并发症发生,在患者的循环功能完善以后,尽快拔出测压管,以预防血液凝固或者血栓。预防感染中,每天对患者实施无菌敷贴。冲管以及抽动脉血后实施严格消毒。

1.3 观察指标[3]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出血和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同时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统计结果和比较

经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等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32.00%、6.00%,组间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统计结果 [n(%)]

2.2 两组患者焦虑度、满意度评估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度2.98±0.11,而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焦虑度5.42±0.36,满意度72.00%,组间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度、满意度评估统计结果

3 讨 论

血压是观察人类生命正常体征的重要的体征。对于年纪较大的老年患者,血压异常的情况会经常发生,所以对老年患者的血压监控室十分必要的。有创血压监测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并受患者青睐的一项血压监测技术,有创血压监测能够捕捉到血压的细微变化,对于应用的控制血压的药物进行调整,进而保障血压处于稳定的状态中,本次探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等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32.00%、6.00%,组间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度2.98±0.11,而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焦虑度5.42±0.36,满意度72.00%,组间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系统护理能够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相对常规护理其应用价值显著[4]。

心脏介人术有创血压监测中进行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首先,这种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重视度,尽早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汇报解决,有效预防不良情况发生。同时,可以规范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5]。

综上所述,通过系统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焦虑度,可进行推广应用。

[1]王志英,黄玉兰.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488-2489.

[2]方彩妮,黄少娅.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方法[J].当代医学,2012,18(20):131-132.

[3]楚广玉,张 清.心脏介入术中监测有创压力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840-1841.

[4]袁 辉,柯 霞,贺艳萍.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方法[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8):129-130.

[5]马新秀.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脏压塞抢救与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7):68-70.

R473.6

B

ISSN.2095-8242.2017.042.8237.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心脏血压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心脏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