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2017-11-01 13:46孟宪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胃体贲门胃窦

田 江*,孟宪杰,黄 艳,林 兵,王 静

(石河子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胃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田 江*,孟宪杰,黄 艳,林 兵,王 静

(石河子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目的比较和分析不同部位胃癌临床和病理组织特点,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和胃镜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06例,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分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胃癌106例中,男女比为2.42:1,年龄51~75岁,患者70例为高发年龄段(66%),胃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39.6%,胃底36.8%,胃体23.6%,3个部位胃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胃窦62.0±12.16,胃体59.76±13.53,胃底66.85±9.26,3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病理组织学分型中分化型胃癌43例(41%),未分化型胃癌63例(59%),分化型胃癌和未分化型胃癌两组平均发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未分化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分化型胃癌年轻。结论 胃癌的高发部位在胃体及贲门胃底,发生在胃底的胃癌年龄较大,胃体的胃癌年龄较小,恶性程度较高的未分化型胃癌在胃体占比较高,未分化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分化型胃癌年轻,以上结论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胃癌;回顾性研究;肿瘤部位;临床病理特征

我国是胃恶性肿瘤的高发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有统计资料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占全球46.8%,死亡率占全球47.8%,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资料显示胃癌在全身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至第二位[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也可能发生改变,有研究显示胃上部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而且不同部位和分化类型的胃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和预后也有不同。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胃癌病例,以了解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理分化程度胃癌的特点,以期为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和胃镜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06例,查阅病历资料,收集临床病理信息。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按照临床病理观察指标对106例胃癌病例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一般特征,肿瘤的部位和WHO组织学分型。

(1)一般特征:按照男女性别分类,按照发病年龄分为≤50岁21例,51~69岁46例,超过70岁组39例,分为3组。

(2)大体特征:肿瘤部位按照肿瘤中心所在位置的解剖部位分为胃上部癌(贲门胃底),胃中部癌(胃体),胃下部癌(胃窦及胃角)。

(3)病理组织学分型:参考2000年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的分型标准,病理组织学分型分为分化型胃癌(中高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未分化型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细胞癌),混合细胞型主要是由两种未分化细胞癌成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特征分析

胃癌106例病例中,男75例,女31例,年龄36~89岁,所有胃癌的(66%)。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比较

2.2 大体特征分析

胃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下部(胃窦)4 2例(39.6%),胃上部(贲门及胃底)39例(36.8%),胃中部(胃体)25例(23.6%),3个部位胃癌的患病年龄分别为胃窦(62.0±12.16)岁,胃体(59.76±13.53)岁,胃底(66.85±9.26)岁,3组年龄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发生在胃体的胃癌患者年龄偏小,发生胃底胃癌年龄偏大,3个部位胃癌性别构成未显示统计差异,见表1。

2.3 WHO组织学分型

106例胃癌中分化型胃癌43例(41%),未分化型胃癌63例(59%),分化型胃癌和未分化型胃癌两组平均年龄有统计学差异,未分化型胃癌的平均年龄60.65±12.08,分化型胃癌平均年龄(67.09±10.3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同分化类型胃癌在胃底,胃体,胃窦3个不同部位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分化型胃癌在胃底占比较高,胃体较低;而未分化型胃癌在胃底占比较低,胃体较高;分化型胃癌与未分化型胃癌在性别构成没有显示统计差异,63例未分化型癌中单纯低分化腺癌39例(61.9%),混合细胞癌13例(20.6%),单纯印戒细胞癌11例(17.5%)。

3 讨 论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着改变,同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高龄病人越来越多,这些因素可也有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总结我院2012~2016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胃癌患者平均年龄(63.26±11.79)岁,平均年龄范围51~75岁,根据国内不同地区文献报道,胃癌病人平均年龄为55.70~64.89[3]岁,结合我院统计结果,胃癌年龄范围36~89岁,年龄跨度较大,年龄<50岁胃癌占比接近20%,中老年人仍然是胃癌的好发人群,男女比率为2.42:1,与WHO公布的全世界范围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之比2.32:1接近[4-5]。近年国外文献报道远端胃癌发病率逐年下降,贲门胃底癌逐年升高;而且不同部位胃癌年龄统计有差异,贲门胃底癌平均年龄最高,发生于胃体胃癌年龄最小,胃窦居于两者之间,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1)老龄人口增多,(2)食管反流,吸烟、饮酒等贲门癌危险因素存在,(3)有观点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胃底腺萎缩、交接区上移、肠上皮化生增加,胃癌发病部位向高位移动,(5)有观点认为HP是贲门癌保护因子,近10余年大规模抗HP治疗,导致胃窦癌发病下降,贲门癌发病上升;贲门胃底部位胃癌患者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进展期贲门胃底癌目前外科手术建议全胃切除[6-8],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预后差;而发生在胃体胃癌是以未分化型年龄较轻为特点,该结果与国内大部分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青年人胃癌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比率高,肿瘤恶性程度高,分析原因为青年发病的病人或许自身存在一定的基因易感性,此外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以及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等也有一定关系。

目前在我国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已经得到广大消化内镜医生的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早期胃癌经内镜治愈性切除,可以获得和外科手术同样的疗效,要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能力,需要熟知早期胃癌的内镜图像特征, 当然首先要有清晰带放大的电子染色图片比如NBI(窄带成像)、LASEREO蓝激光的四种观察模式(白光、BLI、BLI-bright、FICE),能清楚的突出显示粘膜表层微细血管、粘膜腺管变化,为准确判断早癌有力武器。另外清洁的胃腔对发现早期的胃部肿瘤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般使用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商品名:达己苏),于胃镜检查首先前将本品8~10 mL含于咽喉部,片刻后慢慢吞下,约10 min后行胃镜检查,如果进镜观察有泡沫或附有白苔的地方再用达己苏10 mL+注射用水50 mL,反复冲洗即可去除。了解胃癌高危人群胃,胃癌的好发部位,以及根据分化型与未分化型胃癌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即便是进展期胃癌,发现病变后不是送到外科便完事大吉,而是将术后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以积累个人经验,以上结果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诊断有一定指导作用,针对胃体部位未分化癌高发的特点,内镜医生需要对于早期未分化癌内镜特点熟悉掌握,未分化型胃癌多是褪色病变,边界不容易界定,多是平摊及凹陷病变[9],很容易漏诊,对于该部位早期未分化癌ESD治疗的扩大适应症把握应该严格控制,安全起见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贲门胃底部位需要不留死角全方位观察,避免遗漏。

[1]Ferlay J,Soerjomataram I,Dikshit R,et 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Sources,methods and major patterns in GLOBOCAN 2012 [J].Int J Cancer,2015,136(5):359-386.

[2]刘峥嵘,张 静,鲁 羽,等.胃上部癌与胃 下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对比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299-302.

[3]袁 政,唐 伟,沈韧斌,等.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根治术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10):726-728.

[4]邹文斌,李兆申.中国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4):408-415.

[5]刘 固,罗一民,张建文.胃癌1539例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5):61-64.

[6]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96-397.

[7]周思宁,周小兰.不同部位胃癌组织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18):2607-2611.

[8]Isobe T,Hashimoto K,Kizaki J,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in young patients[J].Oncology Reports,2013;30(1):43-49.

[9]喻 杨,金 鹏,杨 浪.早期胃癌130例的白光内镜下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3):165-168.

R735.2

B

ISSN.2095-8242.2017.042.8250.02

田江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胃体贲门胃窦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窦变形临床体会
术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Ⅲ期贲门腺癌预后的研究
消化不良病人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