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7-11-03 13:52李艳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初中化学培养

李艳

[摘 要]化学科学的探究属性和社会属性,赋予化学课程以特定的内涵。随着新课改在全国深入推广,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学会自主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教育阶段的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课,动态生成的知识和以往相比,呈现出了爆炸增长的变化,以往将知识讲“死”、讲“透”的情况变得毫无意义。只要是实验课,很自然的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在冲突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促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

一、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合适的情境过程中更加容易激发探究思维,因此教师要注重营造不同的环境,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能力培养时,提问是非常常用的方法,教师进行提问学生的思维会发散,会更加容易地将各种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化学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前要认真地研读教材的相关内容,营造最佳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提问的难度要控制好,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既能够让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又要经过一定的思考,这是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例如在现在社会中全球气温升高出现了温室效应,让学生探讨温室效应时,就可以让学生从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入手,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发表相关的意见,这样学生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就会归纳总结各种化学信息.

二、充分地挖掘化学教材探究性内容

在探究性学习中,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的参与和体验,主动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就会增强探究的活动能力.化学知识都是现实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而来的,因此所有的课题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性的学习.通常来说,一个课题包含着很多其他的课题,在每个课题学习是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合适的环境中,学生密切的联系现有的实际生活,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法探究时,教师就可以严格地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验证、得到问题答案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实验.在原有的化学知识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那么可不可以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氧气?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就可以进行实验验证,每一组的实验中方法肯定都有不同,首先要进行氧气的制取,学生就要掌握使用的原材料、反应装置、反应条件、收集方法等,对于氧气制取中的催化剂的性质和概念也要有所了解.经过这样的探究学习之后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假设验证问题.例如在进行空气的成分探究时,学生非常好奇我们每天都接触的空气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自己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室条件配备的情况之下,可以允许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让学生比一比哪一组的探究结果更加准确.

三、挖掘实验内容,展开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

化学实验中可供挖掘的探究内容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仅可以探究实验原理,还可以探究实验的最适宜条件,评价并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操作等等。教师要善于挖掘实验的探究功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还会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学生在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如讲到酸和碱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从家里带来各式各样的新鲜植物的花瓣、花冠、果实、果皮等洗涤干净、晾干,加入适量的95%的酒精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浸出液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体积的水,即可自制天然指示剂。又如,在做完“测定溶液的pH”实验后,教师可发给每个学生一张pH试纸,将实验拓展到测定责任田土壤或家庭常见物质的酸碱度上,并要求他们第二天到课堂上交流测定结果。这种拓展实验,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升学或就业运用化学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化学知识

在化学探究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非常的重要.探究就是建立在思考之上,学生只有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才能够掌握探究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话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思考,只是作为课堂的配角进行学习.而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在化学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思考,从而达到探索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制作乙醇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结束之后黑色的残留物是什么?产生这种残留物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消除残留物?黑色的残留物有没有可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教师这种全方位的提问方式,就会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化学的反应过程,将这个细小的现象重视起来,并且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五、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思维

在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探究思维时,要遵循独创性、灵活性、求异性的原则.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行思考,可以综合地分析各种化学实验现象.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举一反三能力,可以进行发散式的思维,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打破思维定势.例如,在一个铝制易拉罐内通入氯化氢气体,在易拉罐中放入一些水,将罐口密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在思维定势之下,一般都会认为氯化氢会溶于水,让易拉罐内的压强变小,最后易拉罐形体会变得凹进去.很多学生都不能意识到铝制作的易拉罐儿,会和氯化氢水溶液发生反应,之后会产生氢气,因此这个实验的最终结果是易拉罐变得非常的鼓.这个实验就体现了思维定势对化学研究的影响,学生在培养探究能力的时候,不能从原有的角度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是要用探究性的思维,深入的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研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的重要,教师要采用良好的方法,依据教材的要求设置探究实验.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大胆的猜想,勇敢的验证,在自主思维的引導之下完成探究的过程,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总之,我们对学生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可以采用活动表现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化评价,实事求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促进其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初中化学培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