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好胃口

2017-11-06 10:39
北广人物 2017年42期
关键词:赵四饶宗野味

张学良的好胃口

张学良一生酷爱美食。早期他在沈阳时,喜欢去大东区的宝发园吃饭。宝发园的招牌菜分别是熘肝尖、熘腰花、摊黄菜和煎丸子。共同特点是嫩,却又嫩得各有千秋。张学良第一次来这儿,是慕名而来,吃后赞不绝口,还赏了掌勺国钧瑞10块大洋。

张学良还爱吃红烧肉。一次,他在中国银行沈阳分行总经理卞福孙家吃了回红烧肉,觉得特别好吃。回到府中,张意犹未尽,又向赵四小姐吹嘘起卞家的红烧肉。赵四小姐当即提出用自家的厨子去换卞家的厨子。张想了很久,终觉夺人所爱非君子,但还是给卞写了封信,提出很想再吃一次“那盘红烧肉”,所以要借卞家的家厨一用。卞当然晓事,立即就将家厨赠予了帅府。此后,张一直把这个厨子带在身边。他给这个厨子开的工资是每个月60块大洋,比一般北大教授还多。

张学良对宫廷菜也很感兴趣。当时,一些原来在宫里干过的御厨纷纷表示愿为少帅一展厨技。但张顾及影响,都没答应。后来,张的五姨娘过生日,张特为她在北海摆了3桌寿宴,完全是仿照慈禧做60大寿时,寿宴的席面操办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在宁波奉化雪窦山,每餐仍要七八个菜。在奉化为他烧饭的就是以前在西安为他做饭的崔师傅,崔师傅是蒋为保证张能吃到北方口味的饭菜,特意派专机从西安接到雪窦山的。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1940年,崔师傅年老退休,才换了其他厨子。

抗战时期,张学良被幽禁在湖南湘西。湘西贫苦,交通不便,吃肉很成问题。为解决这个困难,张经常亲自上山打猎。打回野味,让厨子就将其做成他喜欢的菜肴,比如酸辣野鸡片、香酥斑鸠、黄焖田鸡、红烧野鸭、椒盐兔肉等等。也正是在湘西幽禁的那段日子,养成了他用豆豉下饭的习惯。

随着战事的变化,张学良被从湘西转移到贵州深山中的阳明洞。在那里,他不得不在山洞里生活,靠油灯看书。在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他的身体没有被拖垮,除了精神上的达观,也和他爱吃野味、野菜有关。在住处附近,他偶然发现树上有黑木耳,又嫩又脆,就常常亲自去采,回来用当地的小葱小蒜拌着吃,或素炒,或炖野味。自己吃不完,还给随从。在贵州的几年里,他还学会了钓鱼,常把钓来的鱼让厨师红烧、清炖。赵四小姐还结合当地的烹饪手法,创制了一道拿手菜——豆腐炖鱼。她把张钓来的鱼去鳞、除内脏,切段,入油锅烹炸,用鱼头、鱼尾和豆腐一起煨成鲜汤,然后将炸好的鱼段放入汤中,再放入笋片、木耳,煮成雪白、鲜美的鱼汤。对于这道菜,时任桐梓县县长赵季恒有着深刻的记忆。他曾多次去探望幽居中的张学良。张留他吃饭,又没什么菜,就拿出鱼竿,邀客人一起去钓鱼。据赵回忆:张学良钓技非凡,一会儿就钓上来四五条一尺上下的大鱼,回家后交给赵四小姐去处理,十几分钟后,一盆热气腾腾的豆腐炖鱼就做好了。赵吃后念念不忘,多年后还常对人说:那滋味真是酸爽。

张学良夫妇还都特别喜欢一道名叫“油爆双脆”的菜,此菜是由猪肚和鸡胗爆炒出来的。张称此菜色泽洁白,鲜嫩香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将不入流的食材做成了席中上品。

饶宗颐的“兔论”

饶宗颐是与钱钟书、季羡林并称为“北钱南饶”,或“北季南饶”的国学大师。饶家不仅是富甲一方的大户,而且家学渊源深厚。饶的藏书楼,名叫“天啸楼”,藏书十万卷,是潮州最大的藏书楼。饶宗颐受父亲影响,自幼酷爱读书。15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在继承家业与继续学业的选择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1935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创建了广东通志馆,破格将刚18岁的他聘入馆中,任艺文纂修。

饶宗颐学富五车,有诸多研究成果,但他并不急于在完成后立即发表,而是将文稿一压再压,一方面为了修正老知识,一方面也为了吸纳新知识。

饶宗颐有一个著名的“兔论”:“做学问和做人一样,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守株待兔的耐心。一般人太急功近利了,总想抓住几只兔子,而兔子又跑得非常快,积极追的人未必能够追到。我就靠在树底下,当有兔子过来的时候,就猛然扑上去……”

猜你喜欢
赵四饶宗野味
饶宗颐常用印
饶宗颐作品欣赏
野味千万不要再吃了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那些年,野味带来的病
开心一刻
开心一刻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如此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