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透法治疗银屑病用药规律探析

2017-11-06 17:29周丽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银屑病

周丽君

摘要:利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温病学派产生后使用透法与近代以前历代医家使用其他治法治疗银屑病证相关医案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对比。

关键词:银屑病;温病;透法

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0-0054-02

1 透法的历史源流

明清时期医家治疗伏气温病重视“透法”,叶天士明确提“透邪”概念,随着伏气致病学说在临床的广泛运用,“透法”也在治疗伏邪致病的疾病中得到极大重视,当代医家叶霜认为“透”字,有两层内涵:一是要用透的方法,给邪以出路,透达邪气,不关门打狗;二是除邪要除透,除尽。[1]李可应用伏邪理论治疗疑难杂症时,也注重扶正助阳,开表,透邪为大法。[1]透法最初是作为治疗温病的大法,随着伏气学说逐渐完善为伏邪理论,其临床适用疾病日益广泛。透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法,是基于了伏气学说的理论基础的,且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2 研究目的及方法

利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温病学派产生后使用透法与近代以前历代医家使用其他治法治疗银屑病证相关医案用药规律进行对比,以探究温病“透法”的内涵。

3 研究方案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首医案处方分为透法组(38首)和对照组(49首)。透法组为《温疫论》及其之后的温病大家及后世医家用“透法”治疗银屑病相关病证医案的处方、对照组为近代之前历代医家使用其他治法治疗银屑病相关病证医案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方法: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97-2003软件,分别统计两组药物在功效分类、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数及频率,分析两组治疗用药情况。

4 研究对象及结果

透法组收集从吴又可[3]开始至今的13位医家38则治疗“斑”、“赤斑”、“斑疹”、“疮疱伴掌指不屈伸”、“疹块”、“疮疾疥癣”、“温毒发斑”、“温热发疹”、“温毒夹斑带疹”医案的38首初诊处方,平均每位医家29首处方,处方数仅1首的有7位医家,处方量大于5首的医家有2位:叶天士[4]14首,何廉臣[5]7首,共21首,占总处方的5526%。38首医案处方共涉及药物113种(其中甘罗根汁出现在何廉臣的犀羚白虎汤加味一方中,因该味药仅出现1次,且在《临床中药学》[6]及《本草备要》[7]里没有对它的性味归经作出描述,故排除),排除甘罗根汁后,药物出现的总频次共336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884味。出现频次仅1次的药物共53味,大于等于3次的药物有36味,共108次,占所有药物总频次的814%。其中,连翘(青连翘)、甘草、生地黄、玄参、金银花、石膏、犀角、知母、牡丹皮、淡竹叶、薄荷、赤芍药、黄连、牛蒡子、荆芥、桔梗、栀子、大青叶、黄芩、升麻、石菖蒲、紫草、芦根、杏仁等出现频次较高。

对照组收集近代以前14位医家49则治疗“斑”、“斑疹”、“癣”、“干癣”、“松皮癣”、“白疕”、“蛇虱”、“白壳疮”、“久癣”、“风癣”、“顽癣”医案49首初诊处方,平均每位医家35首处方,处方数仅1首的有8位医家,处方量大于5首的医家有5位:张介宾[8]16首,王肯堂[9]7首,汪机[10]6首,朱震亨[11]5首,顾世澄[12]5首,共39首,占总处方的5526%。49首医案处方共涉及药物103种(其中松香出现一次《外科大成·诸癣·四圣不老丹》[13]、蚵蚾草出现1次《证治准绳·癣·何首乌散罗氏》),且在《临床中药学》及《本草备要》里没有对它的性味归经作出描述,故排除),排除两味药后,药物出现的总频次共422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861味。出现频次仅1次的药物共34味,大于等于3次的药物有48味,共144次,占所有药物总频次的466%。其中,甘草(炙甘草)、荆芥(荆芥穗)、当归、防风、黄芩、赤芍药、川芎、苦参、人参、黄芪、羌活、升麻、生地黄、枳壳、茯苓(茯神)、黄连、乌蛇、栀子、白术、白芷、苍术、柴胡、大黄、何首乌、桔梗、麻黄出现频次较高。

5 透法组与对照组用药分析

51 同质性分析 基于伏气学说使用“透法”与古代其他治法指导下治疗与现代医学定义的银屑病相关病证的用药有以下共同点:药物分类以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肝、胃经为主;药性以寒凉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

52 差异性分析

521 清热药与解表药比例差异 透法组清热药远远高于解表药的使用,对照组解表药高于清热药使用,但使用频率相当。其中透法组的清热药以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为主;解表药以发散风热药为主;对照组解表药以发散风寒药为主。说明温病“透法”并非是以轻清宣透之品为主的治法,也不是单纯的汗法,而是基于辨证论治着眼于正邪关系的各种中医治法的总和,以热郁为基本病机。

522 药性的差异 透法组寒凉药占6667%,温热药占2193%,寒温药比例差异大;对照组寒凉药占4587%,温热药占4037%,寒热比例较均衡。若单纯使用治疗温病所用的“透法”无法满足病机为寒郁或阳虚体质的患者,现阶段“透法”需要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已有认识进行探索和提高疗效;用药需考虑机体的阴阳偏性,寒热偏性,虚实变化,正邪力量,个体化治疗。

523 归经的差异 透法组医案中肺、肝、胃经、心经为主,而对照组以肺、肝、胃经、脾经为主。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透法组中排在第四位的心经与脾经的差异體现出了透法组“从血论治”的特点,反应了《内经》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指导。

6 讨论

透法,无论是在外感热病或是内伤杂病,皆受到古今医家的高度重视,就目前现状来看,透法在温病中的应用趋近成熟。同时其作为祛邪的大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探索性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各种急慢性疾病,如血液病、皮肤病、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看似泛化,却是以中医思维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对疾病的分类和认识,对疾病进行的中医现代解读和治疗探索。本研究分析整理银屑病证相关医案,从药物功效分类、药性、药味、归经四个属性,解读了运用温病“透法”治疗银屑病与古代其他治法治疗银屑病证相关医案的同质性与差异性,让透法治疗银屑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得到呈现。

参考文献:

[1]叶霜伏邪理论发挥[J].中国医药学报2005,15(6):17-20

[2]孙其新论伏邪——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J].中医药通报,2007,6(1):14-18

[3]明·吴有性温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4]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5]清·戴天章重订广温热论[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2010,7

[6]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

[7]清·汪昂撰,郑金生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8]明·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

[9]明·王肯堂疡医证治准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

[10]明·汪机外科理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1

[11]元·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12]清·顾世澄疡医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9

[13]清·祁坤外科大成[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

猜你喜欢
银屑病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优势分析
银屑病的“孪生兄弟”
银屑病的“孪生兄弟”:银屑病关节炎
是什么触发了银屑病的“开关”?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
秋末冬初是治银屑病的黄金期
揭穿银屑病治疗谎言
三味红药合十味乳香涂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
银屑病缠身治疗莫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