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2017-11-06 16:48季磊
经济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新医改公立医院

摘 要:在当今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这对医院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谈起,深入剖析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改进医院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财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0-270-02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三项改革已经在北京市各大医院全面推进,经济数据的监测日益重要,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融入到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医院财务管理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报销和收支管理,更多地是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精细化经济管控,真实反映医院财务信息,保障医院稳定运行,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做好医院效益管理及运行监督。通过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一)多数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盲目性,缺乏风险意识

公立医院为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还多数是老旧的管控模式,停留在简单的收支管控模式下,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医改等大环境的驱动,公立医院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营医院和互联网+的增多,公立医院在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逐渐增大。部分医院经济状况下滑,亏损面扩大,个别医院持续依赖事业基金弥补亏损,甚至出现事业基金无钱可补的现象,这对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极大隐患。

(二)医院财务管理体制薄弱

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新预算法明确指出了要完善医院预算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但部分医院尚未开展全面预算,未能充分发挥预算的管控作用,预算编制时,不能很好地结合医院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编制,在编制流程上不规范,编制出的预算不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等,预算执行时存在执行管控不到位,最后没有完全对应到预算考核环节,全面预算管控没有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现在多数医院一味强调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但缺乏对成本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内部控制的建设也较晚,很多医院的内控建设尚不能落地。在新医改大形势下,经济管理的绩效考评尚在起步阶段。

(三)财务人员整体水平有待加强

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但在多数医院,许多财务人员受旧体制的影响,财务管理理念及方式都较为落后,在“铁饭碗”的思想禁锢下,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和主动管理意识,并在长期不变的工作模式中形成懈怠心理,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工作,很难主动去思考如何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更好地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效率大打折扣。

(四)信息化水平滞后,难以实现医院的现代化财务管理

目前多数公立医院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与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水平相差甚远,往往财务收支核算、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等核算子系统相对独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信息单元的数据传递存在困难,给财务精细化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限,而信息中心因为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和其特殊性无法介入财务软件的开发,这种脱节导致财务数据在传输时缺乏系统性、一致性和时效性,需要大量的人工核对和数据对接,导致资源浪费重复劳动,使得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构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

(一)转变观念,树立风险管控意识

在当前三项改革推进的进程中,分级诊疗等都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医院应迅速转变观念,从上到下树立起风险防范和管控意识,成立风险防控小组,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识别、分析、评价现有和潜在的医院经营风险,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可接受能力,提出经营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安全区间,保护医院资产安全与完整的管理过程。

(二)抓好制度建设和流程再造,注重规范化管理

在管理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这句话囊括了管理的精髓,现代管理的基本要义就是,在同一种制度约束下,按照统一的流程标准去做事。我们应该抓好制度建设,重视流程再造,注重规范化管理,夯实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不断完善细化财务制度、编制财务流程、规范财会工作,编制的流程一定要结合医院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以使得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三)完善财务管理体制,规范财务行为

医院财务管理有四大抓手: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从这四个方面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未来财务共享和IT技术有可能会取代我们重复的制单记账等工作,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去接受这一切,应对这一切,充分利用IT技术,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将财务管理分成几个模块:会计核算组、预算管理组、成本管理组、内部控制组和绩效管理组,各组相互配合,互为支撑,引导财务管理的良性发展,从而规范财务行为。同时,在实施过程,杜绝表面化,要加强其实际可操作性和管控能力,例如预算管理可结合医院管理实际,采取归口管理的方式,进行预算的编制和管控,而不分解到各临床科室。现在多数医院一味强调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但缺乏对成本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应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内部控制的建设较晚,很多医院的内控建设尚不能落地,医院应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认真梳理内控风险点,落实内控风险防控的措施和责任部门,形成内部控制手册,加强日常内部控制监督。基于预算成本内控的管控,定期进行经济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分析,寻找经济管理的不足和盲点,及时修正和管控。这四大抓手都需要财务人员跳出财务看财务,从全院的战略高度去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建设。endprint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IT技术的发展,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这是推进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经途径,对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率至关重要。整合现有的各核算单元,破除信息孤岛,首先要统一各核算系统的科室设置等基础设置,真正自动实现财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和HIS系统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借助OA平台,构建HRP系统,以医院发展战略为指引,将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流程重组贯穿其中,集成医院日常报销、财务核算、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绩效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等医院经济管理于一体,整合优化各业务流和数据流,数据同源,各部门协调,真正发挥医院人财物管理最佳经济效果,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提升财务人员素质,落实责任制

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财务人员,需要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医院需要在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更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需要不断开拓财务人员的视野,拓宽财务人员的思维,增强财务人员与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适当建立激励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使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财务人员还需加强计算机的学习,培养IT能力的发展,将财务专业知识与IT技术有效结合,才是未来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

总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已迫在眉睫,医院作为独立经营的实体,应逐渐突破思维旧势,勇敢地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王洪艳,孙钰,李荷.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1(6)

[2] 褚洪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J].会计之友,2012(6)

[3] 李国雯.试论事业单位如何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J].财会学习,2016(12)

[4] 凌云.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6(11)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 100026)

[作者简介:季磊,高级会计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财务副处长。]

(责编:贾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模式新医改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