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教育”理念下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为例

2017-11-07 01:16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思政思想

雷 竞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7)

2017-06-13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JAS151519)

雷 竞(1979—),男,畲族,福建宁德人,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7.03.019

“三全教育”理念下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为例

雷 竞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7)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期阶段,面临着国内外主流思想与传统思想的相互激荡,而实践教学环节则是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准确把握现状问题的关键。思政课“3+5+6”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结合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全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陈宝生部长指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够时尚,缺少亲和力”等问题[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思政部老师齐心协力,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探索了“3+5+6”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思路

“三全教育”[3]的“三全”是“全员、全人、全境”三者的简称,具体而言:“全员”教育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全人”教育意旨全德之人,完美之人。培养学生具有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全境”教育是指自然意境、校园环境、学生心境、学风情境。把这一教育宗旨与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有效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建设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在“三全教育”理念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应该如何定位?这就涉及到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思政课教学内容“配方陈旧”。由于教学内容新意不高、深度不够、用处不明,教师授课存在照本宣科、内容不够充实、不够鲜活,理论思想高度不够,与时代发展的客观实际有效结合不紧密等一系列常见问题,导致内容吸引不了学生,出现上课抬头率不高的现象。

(2)思政课教学方法“工艺粗糙、包装不够时尚”。主要表现为思政课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空谈理论、不接地气,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以“教师讲”为主的授受式法,未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呈现出被动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

(3)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即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短缺、教师指导帮扶不到位等一系列教学问题。亟待把思政课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有机结合,进而形成“入脑入心”的良好教学实效。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笔者探索出了“3+5+6”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3+5+6”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3”是指学院思政部联合多部门在人才培养的“理论指导、素质养成和创新育成”三阶段,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完善、鲜活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创新、时尚教学手段;不断增创、规范、多样化实践平台,突出和强化“实践育人”教育功效。

“5”和“6”是教学实践模式改革的特色所在。“5”指学生在“三全教育”理念下的能力培养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细化学生“德育”培养指标,积极构建学生心理抗压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实践调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习钻研能力五大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有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6”指围绕以“怎么教”与“怎么学”到“怎么用”的三个教学核心问题,构建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内”与“课外”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与“线下”学习平台、以学校为枢纽的“校内”与“校外”实践平台。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理论指导为辅,学校创造平台为要”的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

图1 思政课“3+5+6”教学模式构建图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成效

在“三全教育”理念下,通过思政课“3+5+6”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围绕在“理论指导、素质养成、创新育成”的“3”个教学发展阶段下,突出“心理抗压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实践调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习钻研能力”的“5”大能力培养目标,着力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6”大平台实现途径的开掘,效果显著。

(一)“怎么教”——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课内与课外教学平台

(1)创新慕课的教学方式,用喜闻乐见来引人入胜,阐述观点:思政课教师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将时事、社会热点及时引入课堂,如《新闻面对面》《永远在路上》《大国崛起》《世界历史》等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慕课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鲜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回应力度。

(2)开启微讲堂的教学模式,用专题报告来深入解读,启迪思想:根据思政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采取教师启发式教学、专题微讲堂讲授式、学生参与讲课式、题目辨析式、知识竞赛式、视频播放式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同时提高教师讲课语言、沟通、PPT制作等多方面技巧,做到时尚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抬头率。

(3)开发“学”与“问”的互动教学平台,延伸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教学问答、班级纸条问答、微平台互动问答等机制,针对学生在课外所遇到的难懂或是时事焦点难题进行有效互动沟通,给予正确的理论引导。由此,师生间互动多了,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更愿意和教师交谈了。

(4)建立思政课程专题调研工作平台,系统掌握教学内容:根据思政课教学计划的统一部署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任务,即使课内教学与课外专题调研和社会调查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开发互动研究平台,制定相关教学课程论文与研究报告评定制度,系统掌握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研究水平。

(5)启动思政课程与“双创”联合项目申报平台,深化教学内容:要求思政课教师承担大学生的“双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职责,围绕“思政课能够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做什么”的核心问题开展系列指导与帮扶工作,开发学生的实践调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应对社会与现实的压力和挫折,审时度势,准确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涵养来调整战略。

(二)“怎么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与线下学习平台

(1)启用线上思政慕课来辅助学习,向优秀看齐:思政课教师为学生推荐思政课优秀课程的网站,通过网上优秀教师的教学慕课来传递优秀的思想内容,补充课题教学的不足,提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意识,向优秀看齐。

(2)创立线上思政微平台来互动学习,向身边人看齐:思政课教师通过学院微平台公众号的推广,发布思政专题优秀文章,以及推送思想火炬微博、青年观察家微信公众号、人民网等相关时评文章,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延伸到学生的学风建设、心理健康、职业导航、生活娱乐等领域。

(3)开发“互联网+思政课”专题学习,向前沿看齐:思政课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组队,拍摄思政专题视频及撰写思政课题报告,通过思政教师的严格把关审核,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思政课”的影响因子,踊跃发布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习的应用价值,传播社会正能量。

(4)要求学生“读一本思政书”,纳入思政课程专题学习成绩评定指标:思政部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读一本思政书”的相关活动,如“给你推荐一本书”之读书月活动、“书香东方”活动等,纳入思政课程专题学习成绩评定指标。

(5)学生分组开展“随堂拍”,留住校园内的美好点滴,分享真善美,传递新讯息:思政课教师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指导学生主动发现“美”之所在,开展“东方最美”征集活动,由思政教师负责评审,学生在校园内进行“随堂拍”,并撰写拍后感,纳入思政教学案例,开展案例教学。

(三)“怎么用”——构建以学校为枢纽的校内与校外实践平台

(1)思政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各类知识竞赛。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为“双创”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校内实践平台。

(2)思政课教师积极倡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产学结合,重在提升”,在校外积极开展以德育为先、志愿为主的公益服务行动,并积极创建专业见习与实践基地。

[1] 光明网.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做到三个协同[EB/OL].[2016-12-15].http://theory.gmw.cn/2016-12/15/content_23267281.htm.

[2] 中国新闻网.教育部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配方”陈旧 “工艺”粗糙[EB/OL].[2017-3-12].http://news.163.com/17/0312/15/CFBBTFH400018AOQ.html.

[3] 王进荣.“三全教育”在独立学院育人成才中的实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94-196.

G648.7

A

1673-5935(2017)03- 0067- 03

[责任编辑]巴永青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思政思想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