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学分银行管理制度优化开放大学课程体系

2017-11-07 09:30顺布尔周秀清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分课程体系学习者

顺布尔,周秀清,哈 萨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引入学分银行管理制度优化开放大学课程体系

顺布尔,周秀清,哈 萨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在教育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开放大学的课程作为主要的教育载体面临着优化重组的新挑战。而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的认证管理制度,其自身能否成功运行也需要建立一个严格标准,同时这一标准体系的建立给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学分银行;开放大学;课程体系;教育

一、学分银行本质与功能

在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者对于自身的终身学习,在时间和空间的开放灵活性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学分银行制度应运而生,其本质目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制度运行来保障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成果得到系统性的积累和转换。

学分认定和转换、学分积累和学分兑换是学分银行制度的主要功能。其中,学分认定和转换是学分银行制度运行所具备的基础功能。[1](P35)这一功能运行的对象是个体在以往学习中得到的成果,运行依据是学分银行制定的系统性标准,运行结果是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是否被认定和可以被转换多少个学分银行标准学分。学分积累是学分银行重要功能。个体学习者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学习成果必然会存在时间上的跨度、地点的不同、学习层次阶段的区别以及学习途径的差异。而学分银行制度可以将被认定为标准学分的学习成果通过积累功能进行记录与积累。只要在学分银行进行了积累,学习者的成果将会在学分银行系统中有了记录。由于学分银行所要积累的对象学分的特殊性,所以学分银行这种积累也具有独特性,其表现在:一是学分的积累不是简单的数据相加,要考虑新旧学分之间的重叠与差异;二是学分的积累也应考虑一定范围内的时效性,因为就像所有商品有保质期一样,学习和技能也具有自身的有效期,一旦超出了相应的时间段,就很难保证所积累的学分是有效的。学分兑换是整个学分银行制度运行的目的,是体现学分银行在教育系统中发挥开放性和灵活性作用的重要功能。对学分进行认定转换和积累,其目的是可以按照个体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进行学分的兑换,让学习者避免重复学习。兑换的结果要按照学分银行指定的框架标准来进行等价的兑换。从国外成熟的学分银行制度运行案例来看,只要在学分银行系统中做到等价兑换,那么学分银行中认定和积累的学分就可以进行兑换,达到以兑换获得相应的学习经历的目的。

二、学分银行与课程体系的有效关联的建立

从国外众多开放大学案例来看,学分银行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点在于要建立对应的标准体系。例如,韩国学分银行对课程和教学大纲设立的标准,欧洲对学习过程的定量和学习成果的定级设立的标准,澳洲对资格的匹配度和等价值方面设立的标准等等,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符合自己发展特色的标准体系。[2]从国内学分银行制度试点案例来看,上海市学分银行对学历教育的课程和非学历教育的证书设立了标准课程体系和证书兑换标准,在此基础上,成功地与多家教育机构取得合作,确立了学分转换的相关规定。[3]确立学分银行的严格标准体系,首要任务就是准确详细地定义认定对象的范围,定位认定对象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出于我国对学分银行制度的角色设定和其本身具有的连接作用的考虑,所要认定的学分应具有更加宽广的范围,认定方式也应更加灵活。从学习层次的角度来看,不应该区别对待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习成果,认定范围甚至可以是其他教育机构的资格证书或学习活动。

确立学分银行的标准体系,当务之急就是要与各类有资质的教育机构取得合作,建立基于“标准化课程”进行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教育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前期的调研试点工作,在现有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宽制度运行框架,细化制度运行标准,积极联合地方开放大学,取得有关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有力合作,以资格证书和技能培训为切入点,在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形成学分银行运行的初步基础。通过试点,进一步验证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顶层设计、技术路径以及工具和方法,为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找路径、探模式、打基础。

经过前期的研究与实践,完成了学分银行制度顶层设计、确定了制度模式和技术路径、形成了系列工具和方法,而且通过学分银行的工具和方法,引进8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认证证书,与5个专科专业中的相关课程实现无缝衔接。

标准化是学分银行制度运行与课程体系优化的结合点。在国家开放大学框架基础上,各省级开放大学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区的学分认证标准及管理办法,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可以借助学分银行这一灵活的教育管理制度与技术支持进一步优化。

三、优化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新需求

优化课程体系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者需求和适应开放大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1.课程体系优化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优化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基础。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面临着社会的学习型变革和教育的终身化建设的需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在我国各项教育改革事业中已成为重中之重。[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开放大学的优化课程体系也要服务于该重大事业,提供充实而优质的内容服务。

二是优化课程体系面临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新需要。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优化应当从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中,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中提供教育服务。

三是优化课程体系面临着劳动者素质提升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2年。由此可见,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着庞大的学习需求,作为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优化要更加考虑我国劳动力的教育现实情况,为我国劳动力受教育度的提高做出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2.课程体系发展方向要符合学习市场的多样化新形态

学习者对于学习的需求日渐多元化。课题组随机对300名开放大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专业、学历层次等基本信息,同时也包括学习者对专业课程建设和优化方面的问答。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学习形态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于课程体系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得到的问卷调查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

首先,学习过程更加终身化。从图1可以看出,在受调查的300名学习者中,按照年龄分布,在所有受调查学习者中,18—22岁的学习者占13%、23—29岁的学习者占52%、30—39岁的学习者占27%,除此以外,40岁及以上的学者也占8%。对受调查学习者提出是否有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打算时,45%的学习者表示有进一步学习的计划。可见,在个体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变得更加重要。

其次,学习需求更加社会化。调查中发现,来自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岗位的学习者中,79%的学习者注重学习能否在生活中带来实用性的知识,80%的学习者注重学习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能否带来帮助。可见,学习已不再是特殊群体的独有需求,逐渐变成了普通大众对于自身生活与工作的日常需要。

再次,学习选择更加个性化。从图2可以看到,受调查的学习者对于课程的类型不只有单一的需求,他们希望有更加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于继续深造时希望选择的专业,52%的学习者希望可以选择与自己本专业相近的专业,另有22%的学习者希望可以选择更加实用性的专业。可以看出,学习者在本专业的固有学习框架内按照既定学习计划学习时,更加希望有灵活的学习制度和课程体系来保障他们想要更灵活和多元化选择课程的需求。

图2 受调查学习者最感兴趣课程占比

最后,学习手段更加信息化。在问卷调查中,针对学习和考核手段进行的调查数据(图3)表明,有46%的学习者更加喜欢网络随学随考的学习考核方式。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深远影响生活和学习的新形势下,学习者更加希望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获取充分的学习资源,从而能够更有时效地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图3 受调查学习者最感兴趣考核方式占比

综上所述,学习者的学习形态有了各方面的变化。这种新的学习需求环境的变化,对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大学的课程从设计到投入使用都要考虑个体学习形态在终身化、社会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等层面的变动因素,为个体学习者的求学深造提供更加多样化而准确的课程选择空间。

3.课程体系优化要与开放大学自身发展同步

开放大学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过程中,发展出了自身独有的教育特点。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考试择优教育,开放大学的教育秉承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不同于普通高校面向全日制教育,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要放宽到整个社会;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考试入学,开放大学的入学方式开放;不同于普通高校主要通过面授完成的教学,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是远程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听教师传授的学习,开放大学的学习方法多以自主学习为主;不同于普通高校采用的印刷教材,开放大学的学习资源是多媒体网络资源;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固定时间和固定教室的课堂学习,开放大学是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

由于开放大学的自身特点,未来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要有别于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以往的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开放大学自身发展的新需求,现有知识体系要在新的课程体系中重新组合和优化。

四、引入学分银行制度对优化课程体系的作用

1.学分银行将课程理念更加开放

开放大学的教育特点要求其具有更加开放的课程体系。[4]课程的开放性要体现在对教育市场中的个体学习者是否足够开放,在课程的设计理念和选用原则上是否足够覆盖学习者的需求。

引入学分银行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做到更加开放。如今,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已经与终身教育政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分银行制度在教育系统中运行时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就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为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提供了开放的课程选择与学习平台。[5]学分银行能通过其系统性地运行来“数据化”和“档案化”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学分银行的这种由其本质功能带来的“量化”与“记录”学习积累的过程,可以使得学习者自由学习、自主导向学习成为可能。

2.学分银行可以将课程分级化

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包含了各个学习层次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所以面向社会不同层次学习经历的个体时,课程体系自身也要做到分级,让个体学习者能面对更加准确的课程层级,以便做到最适合自身的选择。课程体系的分级化进程的实现要依据合理的分级规则。由于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大多有一定学习经历,心理发展也已达到成熟水平,学习者确定自己所要学习内容时会更加倾向于依据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而非个体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发展情况。这就要求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要做到按照逻辑顺序划分课程等级。

学分银行通过前期的标准框架的设立以及后期运行时对学分的判定工作,可以积极推动课程体系的分级化工作。学分银行制度的内涵,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在教育体系中基于学分制而形成的新型管理制度。在学分制里,知识是需要被模块化,课程需要用学分来量化,在学分量化之后进行互认时需要根据同层次互认和同课程互认等原则来进行。[1](P29)对于一个被量化的课程,无论是在哪里学习,学分银行制度都可以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根据相应的规则让学习者获取匹配的学术资格。

3.学分银行可以将课程管理更加规范化

开放大学的课程虽然秉承开放的理念,但也需要对某些方面进行一定的限制来保证课程学习的质量,比如对同一学分的学习时间、同一阶段的选课数等的设定。达到相应要求的有质量的课程会更加让个体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得到质量与自由的保障。

引入学分银行制度,可以对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起到规范化的管理作用。从学分银行的本质可以看出,学分银行就是一个新型的学分规范化判定和管理的制度,判定个体所学课程是否与相似课程内容重叠、课程值多少学分以及可以转换成多少标准学分,从而可以进行积累与记录,后续进行兑换。本质上说,学分银行制度通过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对于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进行规范化的质量管理。

4.学分银行可以让课程衔接更加灵活

引入学分银行可以优化课程体系的衔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在这种立体式、相互沟通的新型管理制度运行的保障下,个体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生涯中获得多次选择与改变的机会,能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学习与深造需要。在优化的课程体系中,课程衔接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开放大学内部的各类学科间的不同分级课程之间的衔接中,而且也要体现在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外部机构课程之间的衔接中。

课程体系中内部衔接可以由一体化设计来完成,但是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与外部其他机构课程间的衔接需要由学分银行制度这个“立交桥”完成。学分银行通过对学分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完成对不同阶段不同场所的学习积累的“量化”与“积累”,打破了学校与其他学校间的学习鸿沟,使得学习者能够在不同场所学习的课程建立横向衔接。

[1]孙冬喆.中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杨晨,顾凤佳.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4(8):29-39.

[3]韦雄沣.广西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构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4]龚祥国.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2(8):30-34+95.

[5]刘素娟.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学分银行机制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IntroducingCreditBankManagementSystemtoOptimizeOpenUniversityCurriculumSystem

SHUN Bu-er, ZHOU Xiu-qing, HA Sa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00, China)

In the changing educational and market environment today, the open university courses as a major educational carrier are facing a new challenge of optimiz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The credit bank as a new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ts own success also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rict standard, which provides institutional protection and technical support to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credit bank; open university; course system; education

2017-08-07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区域性学分银行建设研究》(NJSY287)

顺布尔(1989-),男,内蒙古赤峰人,金融硕士,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与资本市场研究。

G724.82

A

1008-469X(2017)05-0034-04

猜你喜欢
学分课程体系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学分美食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