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着力点

2017-11-07 09:38王东欣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河北河北省京津冀

王东欣

(河北地质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浅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着力点

王东欣

(河北地质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提高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需要明确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着力点。目前,京津冀企业创新绩效差异较大,河北省企业基础创新能力较弱,北京高校及研究机构科研创新能力一家独大,京津冀三地主导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环节缺失。需以加速三地创新人才协同发展、加速建立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通路为抓手,促进京津冀区域间协同创新。

京津冀;河北;协同创新;着力点

德国学者Haken(1971)最早在系统论中提出协同的概念,他认为协同是系统中所包含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或彼此同步所产生的共同作用及共同的行为,使得系统的绩效产生1+1>2的效应,这种效应就是协同效应。协同创新研究微观上研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机构、企业与中介组织之间协同创新的机制、路径、影响因素,从区域视角考虑区域协同创新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区域内的产学研协同。近一两年有学者开始着眼于区域间的差异研究,根据系统论的理论建立区域协同创新系统概念。区域协同创新系统是指区域内地区间能引起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各要素彼此同步的组合,包括政策因素、主体因素、产业因素。下面从区域协同创新系统这三个要素探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现状及着力点。

一、 京津冀协同创新现状分析

1.京津冀协同创新主体现状

(1)京津冀企业创新绩效差异较大。协同创新的主体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科技部发布的《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特征统计分析》中的数据,2014年我国逾 40%的的企业有创新活动,中部创新活动企业占38.3%,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排名中位列第二。京津冀三地都鼓励创新创业,但三地企业的创新绩效差异较大。根据《2016 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看,京津冀三地的开发新产品经费分别为3 053 943万元、2 684 642万元、2 465 369万元,河北省企业新产品经费投入最少。从新产品销售收入看,京津冀三地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5 640 401万元、57 277 739万元、34 762 445万元(见表1)。天津明显高于北京河北两地,说明天津企业新产品投入产出比较高,新产品被市场认可,且附加值高,天津企业的创新绩效比北京、河北高。

(2)河北省企业基础创新能力较弱。从发明专利和技术市场成交额来看,河北省与北京、天津有较大差距。2015年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的成交额分别为 3 453.89 亿元、503.44亿元、39.54亿元,京津冀三地企业专利申请数分别为 20 024件、16 721件、10 396件(见表 1)。河北省无论技术市场成交额还是专利申请数量都远远低于京津两地,说明河北省科技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较弱。[1]

(3)北京高校及研究机构科研创新能力一家独大。2015年北京高等学校91所,其中8 所“985”院校、26 所“211” 院校, 高校本科在校学生数50.57万人;天津高等学校55所,其中 2 所“985”院校、3所“211”院校,高校本科在校学生数33.41万人;河北省高等学校118所,本科在校人数68.26万人,其中1所“211”院校隶属河北管辖,但学校位于天津。从高校总数看河北省较多,但平均在校生较少,且学校办学质量较北京差距很大,这对承接创新产业转移及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形成极大的阻碍。

根据伊梅名录资源网站国家级研究所名单统计,位于北京的国家级研究所有78家,天津10家,河北12家[2]。北京高级别研究机构的数量明显高于天津和河北。

表1 表1 2015年京津冀企业研发及新产品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2.京津冀协同创新产业现状

(1)京津冀三地主导产业结构趋同。学者普遍认为京津冀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趋同,王哲(2017)采用联合国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结构相似系数计算了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得出天津与河北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北京与天津产业结构相似的结论。三地相同的产业未形成差异竞争,产业链低端无效竞争严重,使得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了京津冀的协同创新发展。

(2)京津冀三地产业链环节缺失。京津冀三地的主导产业差异悬殊,北京天津以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基本处于互补状态。河北省主导产业以钢铁、装备制造业、医药业为主,省内各市间产业布局基本相同。主导产业方向不同,造成京、津与河北省之间的产业链难以建成,从而使得京、津与河北省外各地的产业分工合作强于与之临近的河北省各市。

3.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现状

科技部发布的《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特征统计分析》中指出“在创新活动企业中,分别有 58%的企业家认为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效果较明显;有超过50%的企业家认为金融支持相关政策、优先发展产业支持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显著效果;有超过 40%的企业家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企业研发活动专用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技术转让开发免征增值优惠政策具有明显效果”。本文从与协同创新息息相关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和吸引人才政策两方面来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现状。

(1)京津冀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现状。2015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三地政府制定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明确了天津与河北承接北京的八大类重点产业[3]。北京市同时出台了相关限制政策和激励政策,天津市与河北省设立了产业转移基金,出台了土地等优惠政策。然而,河北省内各地市对承接产业缺乏科学、全面的规划,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过程中,各地市互相竞争,在北京溢出效应不明显的情况下,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另外,由于河北省创新能力不足,承接产业转移政策落地受到制约。

(2)京津冀吸引人才政策现状。2015 年,北京、天津、河北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签署了《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和《加强人才工作合作协议》。三地统一职称评价标准,建立了创新人才引进与交流机制及专业技术人才任职资格互认机制。各项政策加强了三地的互通,三地人才交流更加顺畅,但依然不能有效阻止北京对天津、河北的人才虹吸现象。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天津市2014年紧缺人才目录[4]及2014年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对引进人才实行蓝印户籍制度,设立每年2亿元的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对批准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一次性经费资助300万元,并对海外留学人才,外来专家等与天津主导产业相关的人才制定了优惠政策[6]。河北省2017年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外国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河北创新创业和转化成果的,给予500万元至2 000万元支持资金[7]。天津与河北都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河北人才网建立了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平台,但该平台缺乏相关目录下的人才引进支持政策。

二、 京津冀协同创新着力点分析

1.加速河北省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引进

科技部发布的《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特征统计分析》中显示,在全部接受调查的64.6 万家企业中,将近22.4%的企业认为创新阻碍最重要的因素是缺乏高素质人才[8]。 目前北京对天津、河北的人才具有虹吸作用,从研究生就业数量占全国的比例可以看出,河北省研究生就业数量在增加,而占全国的比例在下降,北京的研究生就业数量占全国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河北省研究生的绝对数量上升,而相对数量下降,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创新人才数量在京津冀中占比较少。在天津市和河北省之间,天津市较好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医疗条件同样形成对河北省产生人才流出的压力[9]。

京津冀创新人才协同的着力点在河北省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引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河北省应大力提高其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借海外留学人员回国热的东风,重点支持河北高校引进学科带头人,提高河北省高校科研创新水平及人才培养水平。从人才引进的角度看,河北省面向清华学生定向招聘选调生,为政府基层队伍带来新鲜思想及创新思维,引领地方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帮扶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引进企业创新产品急需的创新人才,给予资金及财税支持,将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结合,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2.统筹规划三地产业布局

(1)夯实河北创新基础以建立产业转移通路,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的基础是河北能够赶上北京、天津的步伐,走出同结构、低水平竞争的怪圈。创新资金来源于企业自筹、金融机构提供和政府资金支持,简单地依靠市场机制吸引资金的投入对于河北省现状来说较困难,河北省创新基础薄弱、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依靠政府资金大力度夯实创新基础并不现实。最佳途径是减少创新企业税收与增加去产能企业税收并举;有限制地加大地方政府投入与大力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并举;加大创新投入与严格考核创新绩效并举,多项政策协同,提高河北省创新能力,建立产业转移通路。

(2)优化产业链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北京需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河北作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区域,在承接过程中应根据自身产业优势、未来区域产业链完整度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承接相关产业,结合京津冀各地的创新基础及发展前景,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建立完整产业链。此外,在承接过程中以推动产业升级为导向,完成配套产学研的产业转移。

另外,天津及河北的产业升级不应完全依靠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应放眼全国、全世界的创新产业,根据自身优势,引进、消化、吸收京津冀以外的创新资源,争取形成京津冀产业差异化多极发展,产业链交错互补,产业龙头各地多级发展的产业形态。

3.区域创新政策差异化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两年多来,根据纲要指引,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加速。在此基础上,各区域制定差异化的创新政策,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实现和深化。

(1)运用区域倾斜政策缩小三地创新基础差距。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省创新绩效远低于北京、天津,且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很大。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实行倾斜政策加快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在交通、医疗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省倾斜的同时,河北省应加快与投资项目相配套的人才、金融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同时,京津两地运用政策引导两地投资向河北省倾斜,京津冀政策形成合力,加速河北省经济发展,建立创新协同的经济基础。

(2)创新人才政策应重点突出,京津冀三地创新人才政策重点在河北省。北京以其较高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对人才有着天然的吸引能力。天津人才政策基本形成体系,既有本地区的产学研需求人才政策,也有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河北省也拥有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但对本地区紧缺的产业人才只建立了信息平台,缺乏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河北省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需要产学研创新人才的支持,加大河北省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是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完善京津冀产业链的着力点。

三、结束语

国内外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重点是区域内产学研协同研究、区域内创新能力研究,多以市域、省域等域内为研究对象。我国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京津冀区域间差异成为研究对象,协同创新如何在区域间协同成为研究重点,学者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域内协同创新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研究较多。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京津冀间的差异,找出与京津冀三省协同创新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京津冀产业差异化多极发展、运用区域倾斜政策缩小三地创新经济基础、夯实河北创新基础以建立产业转移通路、重点突出产业创新人才政策等京津冀区域间协同创新的着力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度数据[EB/OL].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2016-11-05/2017-08-31.

[2]国家级研究所名单[EB/OL].http://resource.emagecompany.com/research/guojiajiyanjiusuo.html, 2017-09-01/2017-09-09.

[3]毛汉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7(1):2-14.

[4]2014年紧缺人才目录.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EB/OL]. http://www.tj.lss.gov.cn/ecdomain/framework/tj/ckoocoapccolbbogkjpnifpkdgnfeahc/clbhpndaccolbbogkjpnifpkdgnfeahc.do?isfloat=1&fileid=20140515153453492&moduleIDPage=clbhpndaccolbbogkjpnifpkdgnfeahc&siteIDPage=tj&pageID=ckoocoapccolbbogkjpnifpkdgnfeahc,2014-05-10/2017/09-01.

[5]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EB/OL].http://www.tj.lss.gov.cn/ecdomain/framework/tj/ckoocoapccolbbogkjpnifpkdgnfeahc/clbhpndaccolbbogkjpnifpkdgnfeahc.do?isfloat=1&fileid=20140515154114517&moduleIDPage=clbhpndaccolbbogkjpnifpkdgnfeahc&siteIDPage=tj&pageID=ckoocoapccolbbogkjpnifpkdgnfeahc,2014-05-10/2017/09-01.

[6]天津市人才政策指南(2014修订版)[EB/OL].http://www.tj.lss.gov.cn/ecdomain/ecplatform/fileHandle.do?action=download&objectID=20140515154037582,2014-05-15/2017-09-01.

[7]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hbrc.cn/a/xinwenzhongxin/hebeixinwen/2017/0613/26698.html,2017-06-13/2017-09-01.

[8]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特征统计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EB/OL].http://www.most.gov.cn/kjtj/,2017-8-29/2017-9-2.

[9]刘文静.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人才流动趋势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07(2):23-25.

AbriefAnalysisofBeijing-Tianjin-HebeiCollaborativeInnovationFocus

WANG Dong-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China)

To improv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focus of thei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t present,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enterprises is very different. The enterprises basic innovation ability is weak in Hebei Provi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Beijing is of dominance, The dominant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convergence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industrial chain links are deficient. It needs to acceler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region, to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ccess, so as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Beijing-Tianjin-Hebei; He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cus

2017-08-17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系统评价研究》(201601008)

王东欣(1972-),女,河南太康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F124.3

A

1008-469X(2017)05-0095-04

猜你喜欢
河北河北省京津冀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