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品德课为学生搭建抗挫折教育平台探研

2017-11-07 11:57吕军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关键词:搭建挫折教育平台

吕军

摘 要:文章从开发课程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抗挫思想,延伸课堂、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抗挫品质两方面,研究如何利用品德课为学生搭建抗挫折教育平台。

关键词:品德课;挫折教育;学生;搭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11-01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一、开发课程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抗挫思想

倾诉是精神发泄法的一种,是培养耐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该途径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减轻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衡。如在教学四年级第三单元“说说你的难事”一课时,教师进行了如下尝试:讨论什么是倾诉、怎样倾诉、情境模拟、交流感受。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怎样倾诉”。教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和同学们讨论,明确倾诉的对象——愿意听自己倾诉,能为自己的倾诉内容保密,能给自己提供一定的抚慰……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情境模拟几乎成了现实。交流感受时,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榜样的示范作用。收集名人名言、谚语、历史及现实中有益的故事是教师每节课的作业。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第二节课的第一个活动是汇报、交流,时间为3分钟~5分钟。课前,教师根据课题让学生寻找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共同欣赏,树立自己的榜样。然后教师制作一些动物卡通图片,贴到该同学的桌子左上角。如教学“做生活中的勇士”时评选出“勇敢的小老虎”,教学“尊重与理解”时评选出“宽容的小兔”“助人的小鹿”……教师通过耳濡目染给学生们以激励,长此以往,就会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2)像要求别人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别人。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可塑性极强,教师在这个阶段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宽容、感恩思想的培养,将有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克服挫折,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挖掘教材插图、小故事中的教育资源。如在解读四年上册第八页插图《牛吃庄稼啦》时,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如果这是你家的牛吃了别人家的庄稼,你会有什么感受?2)如果是别人家的牛吃了你家的庄稼,你又会有什么感受?3)牛主人、庄稼主人对话的角色扮演。4)师生评判。学生们通过活动,感受到了怎样进行换位思考,怎样做才是宽容,怎样做才算感恩。

二、延伸课堂,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抗挫品质

品德课程具有延伸性,教师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把学生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要做到每周记录一次(没有可不记),包括:我遇到的难事,我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同学建议、家长建议、老师建议。该记录可以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练习学到的技能,学习使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二是定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每学期开展一次,主要目的是发现学生对待挫折的不合理倾向,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合理倾向大体分两类,一類是自信心的不足,对成功不抱希望,自暴自弃,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多的、持久的失败经历,教师要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一些成绩,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再做努力并获得成功的期望,以增强自信心。另一类是盲目自信,自我评价过高,教师对这类学生重点是引导其客观评价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使他们把目标摆在既有一定难度又有可能达到的水平上。三是个体咨询。对于经历挫折、产生心理创伤的学生,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给予格外关注外,还利用他们学习以外的时间对其进行个体咨询。如四年级有位小女孩叫小L,她6岁时被诊断出患有间歇性癫痫病,发病时会全身抽搐,让她痛不欲生。到四年级时,她的发病频率非常高,基本上是两个月一次。为了减轻她的痛苦,她的家长四处求医,虽然她的病有所缓解,但却没有根除。病痛不仅导致小L学习成绩下降,而且使其产生了焦虑和恐惧心理。小L不敢也不愿和同学交流,经常流露出自卑情绪。要想让小L走出病痛,就必须先让她走出心理误区。首先,给予格外关注。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励志故事帮助她树立自信,并让同学们经常关心、体贴、帮助她,使她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教师还鼓励她参加集体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其次,个体咨询。教师经常倾听她的诉说,和她共同讨论病症,引导她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并帮助她树立信心,让她慢慢感受并形成一种信念——病痛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就一定会战胜。第三,暗示训练,坚定信念。教师鼓励她每天对着镜子早晚喊两次增强耐挫能力的暗示语:我能正确认识我的病,我能战胜我的病,我一定能成功。经过一年多的心理疏导,小L的心理稳定了,应对病痛的态度有了较大改变,学习成绩也平稳上升并回到了原来的领先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延伸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方面的教育,进而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郭钺,曹瑞.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挫折来源及应付方式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6(06).

[2]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endprint

猜你喜欢
搭建挫折教育平台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