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类文物形态特征采集的几个基本问题
——以清代蓝色斜纹绸凤穿牡丹大襟女袄为例

2017-11-10 07:28张毓雯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藏品服饰

张毓雯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北京 100029)

服饰类文物形态特征采集的几个基本问题
——以清代蓝色斜纹绸凤穿牡丹大襟女袄为例

张毓雯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北京 100029)

形态特征是服饰类藏品数据采集的指标项之一,包括色彩、质地、主要纹饰、 制作工艺等。对于专业的服饰类博物馆,形态特征在服饰类文物的信息采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集中了服饰类文物研究的主要信息点。本文以民族服饰博物馆清代蓝色斜纹绸凤穿牡丹大襟女袄为例,对其进行指标化的数值、图表信息采集,即由感性认知转化为量化指标,形成相对规范化的录入规则。突破原有单纯感官性文字描述,以完善、规范化的藏品形态特征时信息进行采集,不仅可以使藏品账目清楚、详实,还可以很好地解决保护与研究之间的矛盾,为相关专业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源,同时也为博物馆数据库建设提供必要资料。

服饰文物;形态特征;指标化

近年来数字化博物馆迅速发展。馆藏信息是博物馆数字化的主要对象,藏品信息的全方位采集成为国内外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相关采集规范以及国内外已发布的博物馆数据库信息,如大学数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都给出了博物馆藏品信息“形态特征”的基本指标,为博物馆藏品信息的数据采集指明了方向,能够满足博物馆藏品信息处理与交换最基本的要求。

依据《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文物博发[2001]81号),2004年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发布了《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指标项及著录规则》,规则中规定了博物馆藏品数据采集指标项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著录规则。其中,藏品数据采集的指标项包括原名、名称、文物类别、年代、质地类别、形态特征、完残程度、尺寸、质量等。“形态特征”作为信息采集的指标项之一,主要是对藏品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如质地、造型、纹饰、铭文和制作技巧,以及藏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等。

“形态特征”在服饰类文物的信息采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集中了服饰类文物研究的主要信息点,笔者通过近年来对民族服饰博物馆藏品的信息采集发现,由于服饰类文物自身的特点,对其形态特征仅仅局限于外观的文字描述是不够的,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化的采集方法,以此来完善形态特征信息是服饰类文物基础信息采集的必要前提。

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编号MFB001290女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形态特征信息采集,将信息采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及分析,总结服饰类文物形态特征中共有的基本指标项。依据服饰类文物形态特征全方位信息需要,利用科学仪器,对文物形态特征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测量。通过对大量测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加工整理,理清形态特征关系,制定指标化信息采集项及录入标准。

藏品基本信息(表1)填写是信息采集之前所需完成的工作,其中“标准名①”项是需测量人根据文物的主要样貌特征进行重新命名的部分。

表1

一、色彩

根据纺织品行业惯用色彩体系以及传统服饰常用色彩体系,民族服饰博物馆使用“PANTONE潘通”与“COLOR GUIDE中国传统色”两个色彩体系同时对服饰文物的进行色彩采集。为能够清晰识别采集部位,采集部位的文字描述应遵循:部位+色彩+质地/纹饰/工艺的顺序(表2)。

表2

二、质地(表3)

表3

三、款式结构

矮领、大襟、窄袖、圆摆、衣身面料为浅蓝色福寿双全斜纹暗花绸,衣身无里衬,领口内侧附有蓝色棉布。六粒纽扣分别分布在领口两粒、大襟转角处两粒、腋下一粒、开衩处一粒,除领口第一粒外,其余五粒扣头缀有狮子滚绣球铜鎏金纽扣。

服饰尺寸:衣长:89cm,两袖通长:156cm、领高:1.5cm, 袖 口 宽:26.5cm, 下 摆 宽:77.5cm, 腋 下 宽:62.5cm,开衩长:19.5cm,袖隆深:36.5cm。

正背面款式结构图(图1、图2)。

图1

图2

四、纹饰与工艺

衣身主料蝙蝠寿桃纹样因“蝠”与“福”谐音,所以蝙蝠被视为幸福、美满的象征而广泛用于装饰。其纹样构成有多种形式,与寿桃组合成纹,名“福寿双全”③。

领口及大襟贴补如意头蓝缎,蓝缎上衣线绣有蝴蝶、凤凰、牡丹、寿桃等吉祥纹样,蓝缎外侧镶有黑色机织花卉纹绦子边。衣线绣属鲁绣中的一种工艺,曾流行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多以暗花织物做底衬,所用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衣线”原为缝衣之用,结实耐用,用于刺绣,便赋予鲁绣花纹苍劲、拙朴浑厚、质地坚固的特点④。

绦子边边缘钉有铜芯线及铜条,最外层以彩色缎带盘制回形纹花边。袖口除黑色绦子边、彩色缎带装饰外,另以黑色花带盘有凤穿牡丹。

五、历史、艺术价值

清代蓝色斜纹绸凤穿牡丹大襟女袄来源于山西,为清晚期汉族女装典型形制。整件女服设色淡雅、做工精细,纹样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在为服饰装点美化的同时赋予了穿着者更多的情感寄托与吉祥祝愿,凸显清晚期汉族传统服饰装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特征。

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是信息的采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直接影响着整个藏品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对清代蓝色斜纹绸凤穿牡丹大襟女袄的形态特征分别从色彩、质地、款式结构、纹饰与工艺、历史艺术价值方面进行相对完善、规范化的信息采集,部分信息从感性认知转化为量化指标,使账目清晰详实,可以很好地解决保护与研究的矛盾,减少因研究需要频繁提取对藏品造成的损害。

服饰类文物形态特征信息要突破原有的单纯感官性文字描述,最后以指标化的数值、图表形式来表达,即由感性认知转化量化指标。与以往服饰类文物信息采集中形态特征的著录规范相比,形态特征的指标化研究是将原有的形态特征描述由感性认知转化为量化指标,为服饰类文物的信息采集提供必要的参照。

实践证明,对藏品进行信息数据采集不仅摸清了文物家底,而且为改善文物保护现状,由封闭式看管向开放式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依据⑤。用科学的方法对服饰文物进行信息采集,对完善建档备案、日常管理等制度体系,强化藏品预防性保护,遏制因环境不利和管理不善致使文物受损的现象起到一定的作用。

(文中藏品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文物号:MFB001290)。

注释:

①参照标准:国家文物局2001《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

②宗凤英主编:《明清织绣-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第28页。

③高春明:《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第326页。

④【清】沈寿 口述、张骞 整理、耿纪朋 译注:《雪宧绣谱-传统手工刺绣的针法、绣要与剖析》,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第156页。

⑤李文涓,《谈文物藏品的信息数据采集》,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8日,第008版。

G260.7

A

本文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项目编号:JD2017-01)。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藏品服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雪人的服饰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