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语文耕耘,永恒家国情怀

2017-11-10 09:03贺宏志
教育家 2017年3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北京市北京

文 | 贺宏志

十年语文耕耘,永恒家国情怀

文 | 贺宏志

2007年以来,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树立“语言文化建设”新理念,在国家语委支持下,大力组织开展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推动语言事业的繁荣,促进语言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语言文字工作视野,开创了语言文字工作新格局。

语言资源建设 完成“中国有声语言资源库·北京库”建设。全面建设“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包含北京方言、北京口传文化、北京地名文化、北京名园古刹楹联匾额、北京三山五园清御制诗、北京话吟诵、北京土语图典、北京话研究文献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今年年内将上传内容到北京语言文字网,使其成为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市语委联合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方志办发文,开展北京语言文化资源调查工作,形成《北京语言文化资源调查报告》。研编出版《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商务印书馆),这是国内第一部地方和城市版的语言生活实态报告,与《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三十年》(首师大出版社)一起来纪念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

语言标准建设 尝试从口语交际、书面语文、语言环境设计、语言文化活动、员工语言能力、语言制度建设等方面,组织研制医疗机构、旅游行业、教育、公共交通、商贸等行业、职业领域语言服务规范和语言文化建设标准,并先后联合市卫生计生委、市公园管理部门开展全市医院、公园及其他相关岗位职员的语言服务规范和语言文化建设标准的培训。组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手册》《北京市民迎奥运语言文字知识读本》《首都市民迎国庆语言文字知识读本》《北京市中小学师生语言文化知识读本》,向全市广泛发放,宣传普及,推广应用。

语言学科建设 分别依托首师大、北师大、华文学院、商务印书馆、北京邮政信函局等单位建立了国内第一家语言产业研究机构—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并成立了语言智能协同研究中心、语言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北京市民阅读能力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驿站等机构,形成并不断壮大的市语委研究团队,积极申报承担国家语委研究项目,市语委直接委托研究项目、结题项目和在研项目累计达23项,研发经费达1500万元。出版国内第一部语言产业研究专著《语言产业导论》(首师大出版社)和第一套语言产业研究丛书(语文出版社),即将出版《语言文化建设导论》《行业语言服务导论》《语言文字工作实务读本》等系列研究成果。创办中国语言产业论坛,第三届论坛将于今年8月由内蒙古大学承办,并将出版《语言产业研究年刊》(首师大出版社)。在核心期刊《语言文字应用》上开辟“语言产业研究”专栏和“语言文化建设研究”专栏,在《语言文字报》上也开辟了“语言产业”专栏。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前线》上发表文章,在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摄制专题,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系列建议,宣传呼吁发展语言产业。这些工作有力促进了应用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语言环境建设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通过一类、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为巩固与深化工作成果,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创建工作,认定了300所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100个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道乡镇,分别占全市学校总数的10%和全市街道乡镇总数的30%。通过市语委成员单位职能的发挥和市、区两级社会用字义务监督员的工作,对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实施监督管理。特别是在2008年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国际活动和重要历史节点,我们特别关注和加强了对城市语言环境、语言景观、语言生态的维护与优化工作。

语言法制建设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载体,着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若干规定》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的社会知晓度,研发“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语言文化常识在线测试系统”,语言法制宣传教育卓有成效。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创建、高等学校语言文化建设等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制发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力指导和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制订北京市语言文字事业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被纳入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语言文字工作开始纳入教育督导工作。根据法律规定,市语委会同市人事行政部门,每三年表彰奖励一次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语言机构和队伍建设 先后组建了北京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及其分中心工作网络、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等六个研发与服务机构以及北京语言文化建设促进会、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两个社会团体。成立市语委专家委员会,建立了市语委研究团队、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团队、社会用字义务监督员团队。“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市、区、基层三级语言文字工作专兼职队伍持续壮大。语言文字工作体系逐步健全,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文化建设规划、精神文明创建、普法宣传教育、机关行文规范、新闻出版编校、广播影视制作、工商行政监管和城市市容管理。

语言能力建设 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实施“中小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和“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两个专项,把其纳入购买教育公共服务财政重点投入项目,使语言能力建设与语文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核心素养培育、终身教育、学习型城市建设、全民阅读行动相融相合。组织出版《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丛书》(光明日报出版社)。京津冀语言文字事业协同发展,联合开展大中小学生辩论、演讲、诵读、书法等语言能力训练、展示交流活动。实施语言文字工作援藏、援疆项目。语言文字测试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普通话水平测试量稳步提升。组织研发的“通用规范汉字听说读写辅助训练系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语言传播建设 以国家语委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作为支持单位,市语委联合市贸促会、孔子学院总部、中国译协将于20年9月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共同承办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博览会体现“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这一宏大主题,包含“一带一路”节点国家语言文化主题展、语言艺术展演和语言文化讲坛、语言科技产品展、语言出版成果展、“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中欧语言文化论坛、语言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论坛、工具书与文化传承论坛,将填补世界华语区语言主题博览会的空白。“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好的钥匙”“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语博会的举办,架设了一座中外语言文化全面交流互鉴的桥梁,搭建了一个促进语言事业繁荣和推动语言产业发展的平台。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首都城市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将为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语言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央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都对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出了新任务。“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将以提高学生和市民语言能力为核心,以提高语言服务水平和完善语言服务供给为重点,全面加强语言文化建设,积极开发利用北京语言资源,促进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规范、文明、高雅的语言文化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态,为北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将以提高学生和市民语言能力为核心,以提高语言服务水平和完善语言服务供给为重点,全面加强语言文化建设,积极开发利用北京语言资源,促进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规范、文明、高雅的语言文化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态,为北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三五”时期,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高水平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达到较高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语言文字法制建设更加健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监管与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市民的语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语言能力持续提升;语言环境优化美化,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和学科建设继续加强,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通用规范汉字听说读写辅助训练系统成为全社会公共资源;语言事业和语言产业繁荣发展,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整体工作居全国前列。

由此,我们确定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包括北京方言在内的各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弘扬包括北京语言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语言能力建设,二是加强语言资源建设,三是加强行业、领域语言文化建设,四是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建设。

我们的工作获得了国家语委领导、专家的肯定与好评。教育部语信司原司长、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说: “这是一个新的领域,语言的产业研究,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北京市语委研究团队功不可没”“这些富有学术含量的活动,在全国政界、学界都产生了反响,且正在引起业界的重视,推动语言产业走向自觉的发展”“北京市语委将语言文化建设与公民素质培养结合起来,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工作”“切身感受到北京的语言文字工作是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的,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善之区,必有首善之举”。教育部语用司原副司长、现任教育部语用所所长张世平研究员说: “北京市语委的同志有干劲有水平。与北京市语委的同志接触,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大气与细致、辛勤和热诚”“记得贺宏志处长为推进语言产业、语言服务和语言文化建设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记得早上读到他半夜发来寄寓着殚精竭虑的邮件的感动”“北京市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成绩与首都地位相匹配。特别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理论的指导和对社会需求的分析,注重对现实语用问题的研究和相关知识的普及,注重在事业发展中运用互联网载体,向语言文化拓展向社区渗透,有不少建树是引领潮流的”。

贺宏志

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北京市人大代表。主要作品:《教育科学学引论》(合著),《当代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合著),《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及其推进策略研究》(专著),《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策略研究》(合著),《北京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研究》(主编),《语言产业引论》(主编),《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三十年》(主编),《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副主编),《语言文化建设导论》(主编),《行业语言服务导论》(主编)。主编《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和《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丛书》。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中国图书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民族教育研究》《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语言文字应用》《前线》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北京市北京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