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心灵(外一篇)

2017-11-11 22:26唐樱
湖南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湖湘校门

唐樱

从长沙城的喧嚣中穿过,向北向北,沐浴着初冬的暖阳和柔风,拍打去城里的风尘,我和文友一道去鹅羊山,放牧心灵。

鹅羊山,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境内,傍湘江东岸,自古为道教胜地。“山多奇石,或踞或立,状如鹅羊,故名”。据《大明统一志》:“鹅羊山乃中国七十二福地之二十二列”。故此山乃得道之所,得福之地。

远眺鹅羊山,西有湘江奔腾北去,东有祖山巍峨而立,隐含“青龙蜿蜒,白虎驯府”的风水福荫,大有民间传说“左青龙,右白虎”的帝王福相,平凡的山峦,蕴藏着高贵的凌厉与霸气,敛藏千年灵性。

漫步鹅羊山,肌肤触摸着空气的温润与花草的芳香,身心舒缓别有一番意境。传说鹅羊山中有八景,古代留有古寺庙、古墓、古贞节牌坊……还有石人石马石龟,我们好奇地去观看。几经沧桑,多已湮没,遗迹难以寻觅。传闻中,山中有寺庙一座,重阁飞檐,雕梁画栋,寺内墙上多有题咏,更有“此庙敲钟擂鼓,隔江祝融响声”的神奇。由于时代的久远,山上觅踪,那些被风雨剥蚀的残片和印痕,只能给人打开记忆的大门,透过历史的深处,看见岁月的模糊,风云际会,河汉浩渺,时间洗礼后,早已了若无痕,只有用心灵去感觅昔日的容颜与尊严,思想和智慧。可想而知,山中有高人在此炼丹,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故有:“羽客何年此炼丹,眼留空灶镇孱颜。云中鸡犬仙应远,山下鹅羊石转顽”的诗句。鹅羊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是有着厚重历史文化,有着传奇色彩神秘的山。

抛却那些久远的故事,现实中的鹅羊山朗然入目。水似阳光流泻在山中,寂静安详;风似花朵开放在林间,清波暖流。如镜的清湖,梦幻一般,让人忘记自己的来路。人只有孤单寂寞时,才来寻找心灵的寄托。环湖一周,看那些被水滋润过的草木,葱葱郁郁。每一根树枝,每一片绿叶都是最纯洁浓情的表达,写满爱的呢喃。空气中弥漫着温馨、清新、淡雅之气,让人在劳顿中放松身心,打捞希望和期待。大片大片的森林,满眼的绿意,一如充满生灵的音符,日夜奔腾不息……

轻轻地,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鹅羊山的风水格调,宝地福荫,顿感到一种美好的思绪投影在心灵深处。

北去的湘江,迤逦而来。她用圣洁的母乳滋润大地,滋润万物。她宽阔、清澈、慈爱,给了我们生命和财富。傍河的鹅羊山正是母亲河浇灌成长。“湖南福地说鹅羊,叠嶂层峦接大荒,云气四时连岳麓,山形千古捍潇湘”。这首诗正是写照。

湘江水是鹅羊山“风水宝地”的水源,流了几千年,人们沉醉于她的流动里,就像沉醉于幸福的童年。正是有这一条龙脉,人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春天的节奏和韵味。山林中跌水的瀑布,平平仄仄的音响,敲打着大地的心扉。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仿佛听到自己的名字。

风,自湘江而来,穿过鹅羊山的古柏青竹,让人感到生命被愛包围般热烈。自由自在,生命的起伏,无声的流动,牵引着大地的快乐。迎着河风吹来的方向屏住呼吸,聆听初冬的阳光躺在树叶上的动静,我嗅到了风带来了智者思想的声音,嗅到了一袭江水泛起水鸟的微语,嗅到了远处经济开发的浪潮声音。在鹅羊山伫立,聆听风声水声和鸣,心灵一片安详平静。

人,乃万物之中的一个符号。通体透明的水里,无形无色的风中,包含着智慧的沉淀,财富的归属,文明的堆积和未来超越的方向,这也许是古代风水文化的寓意。

面对城市的纷繁和利益驱使,人们的灵魂总是那么艰辛的挣扎和劳累,真想找一处僻静的林野喘息,真想找一处宁静的风景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屋。小屋四周被绿荫遮掩,屋上爬满着长青藤,沐浴着清风明月。清晨,小鸟在林中和鸣,快乐地飞过屋顶;傍晚,坐在门前的木椅上,在芬芳的晚风里,端一杯清茶看近处的江河奔流。屋外的古木阶梯上,寂寞的苔藓栖息着青蛙,曲曲弯弯的小桥流水中夹杂着小虫子的歌唱。山林遍地的野花绽放,在馨香的花蕊里,在飘曳的草叶间,心安理得地享受人间的快意。

风景是灵魂的家园,忧伤是生命的底色。人生美好,却以风和水的形式,行走在世间,更需要风水宝地的护佑。上善若水,往事如风,路在脚下,更在远方铺展。福地鹅羊山的风水万物,值得你给负重的心灵放一次假,更有许多现代高雅文明,让人期待……

没有围墙的大学

湖南大学没有围墙和校门。然而,湖大的学生们却说,湖大没有用眼睛看得见的围墙和校门,但存在着心灵可以感受到的围墙和校门。他们还说,那围墙是用千年湖湘文化的刚毅、血性、悲壮、凄婉和包容的湘江水揉和,经过时间锻造而成的文化金砖所修砌。那一块一块的金砖编了号,刻了字,铭了血印,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有人见到过文字精灵在砖墙上舞蹈呢。这也太玄了呀,而我却很深信,也特别地神往。

校门的确是无的,但每一条精诚为学的路,都有可能通向校内,甚至与求学无关的闲人小贩都可以穿街而过;校门也或者是有的,因为千年学府的风骨铸就了湖大的门楣,使这校门是有的,它就座落在湖大校园东西南北的某一方,也许四方都有。

不是湖大的学子,要如何去感受那不能眼睛去看见的围墙和校门呢?好几次,我独自在东方红广场肃立,渴望得到伟人在冥冥之中给予的指点;也曾带足矿泉水和面包,以朝圣的心情久久地在岳麓书院静坐、阅读,但我始终都没有找到那种感觉。

是啊,没有围墙不等于没有约束,没有校门并不等于你就可以自由融入。我如此虔诚,是否就能打开湖大的“精神之门”,从这儿开始对湖湘文化进行另一种解读?

我又站在岳麓山下了,我又站到了湖大校区内,看着交通灯红了,绿了,红了,绿了……我看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涌过去;长长的公交车,短短的私家车,赤橙红绿青蓝紫,像一条条在湖大校区内游动的鱼……

我听见有人在吟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不是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老先生的《爱莲说》吗!仿如隔世的吟唱,此时感觉特别亲切,这位老先生此时此刻在哪呢?一篇《爱莲说》让世人记住了他。殊不知濂溪先生的更大贡献在于用“太极”开启了一个时代的思想,并润泽华厦万世,使得北宋时的岳麓书院成为新兴理学思潮的大本营。

一阵阵原生态的叫卖声入耳,使人瞬即滑入另一个时空,定睛看来往穿梭的车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心生茫然,这是湖大吗,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最庄严、圣洁的知识殿堂吗?

难道说,正是在这种没有围墙的校园,正是在这样喧嚣起伏的环境里,才能练就学生们闹中求学的本领吗?在临街的教学楼里,学生们上着课,偶尔一抬头一侧脸之间,就可以看见窗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耳朵里就可以灌满人流车流的嘈杂。特别是近午时分,肚子正有些空饿的时候,窗外飘来执着地呼唤:“卖臭豆腐干,闻起来臭吃起来喷香的臭豆腐干子哦……”这吆喝,难道不曾把同学们唤得口水直流么?难道湖大就是要用这种环境,来考验湖大学子的内心?

在繁华而时尚的街角,身侧飘然走过两位有些古意的老先生。我瞧了瞧老先生们飘逸的背影,这时仿佛有人在我耳边细语,说他俩就是朱熹和张栻。我的心跳加速,有些不能自制,这是个什么好日子呢,有缘得见两位老先生出来散步了。“朱张会讲”到底讲了些什么,后人只是从记载上略知一二。朱熹老先生在潭洲逗留了两个多月,朱、张两人朝夕相处,促膝深谈,定有许多经典的谈论不为后人所知。我何不借这时机请教两位老先生呢,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我方要张口,却见时光飞逝,两位老先生顷刻便已走远,仿佛这数十步,被一层层卷折,舒展开便是千年。

良机错失,我心下多少有些惆怅和失落,茫然四顾,才发现自己到了湖大的汽车实验室外。一群赶着上课的学生正从我身边走过,他们有说有笑,空气中弥漫无法言说的清冽与芬芳。

又一群长衫大袍从湖大街头匆匆而过,他们刚从另一个时空奔来,准备到岳麓书院去听朱熹和张栻开坛对讲。这是一场绝世高手的过招,仅凭只言片语,就能触发风云涌动。传说在对讲的时候,风云变幻的频率要比平时多十几倍,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乌云密布,时而倾盆大雨,时而风和日丽,时而电闪雷鸣,时而又凉风习习……一场“对讲”下来,春夏秋冬仿佛全都经历了一遍。

得赶快去岳麓书院,也许我还能赶上“朱张会讲”。

我抬起的脚还没来得及放下,突然有人叫喊:“王阳明老先生要跟山长一起论道。”

不是“朱张会讲”吗?怎么王阳明老先生也来了?谁能告诉我,这三百四十年又是一个怎样的时间概念,恍惚之间又发生了多少无人知晓的事儿?

王阳明老先生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在往返途中假道湖南,流连于他曾顶礼膜拜的岳麓书院。当他踏上这块土地,走进书院,他就明白了朱熹为何不远千里三次来到岳麓书院。王阳明捧出自己还处在萌芽状态的“良知”之学来沐浴岳麓的春风,使“良知”之学迅速发芽、成长。当他到达贵州龙场,便有了“龙场悟道”。“良知”之学,也就是阳明心学,便在当时传播开来。

提到岳麓书院,岳麓山是不能不说的,特别是儒、道、佛三学共集在岳麓山,令天下名山自叹不如。凡到湖南长沙来观光旅游的学人,最要紧就是去岳麓书院,怀一颗朝圣之心;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儿充满了传奇和神秘,是受人敬重和顶礼之地。

“儒、道、佛”三学是何时共聚于岳麓山的呢,它在唐朝时便名扬天下了。《太平广记》记载,唐元和年间,在东海生活的妖怪得知湘江边上的岳麓山由“儒、道、佛”而产生了奇特的文化,心向往之,就邀三位妖怪结伴前行,他们沿长江到洞庭湖进入湘江。一个妖怪说:我生平喜欢学习佛教教义,自然要觅僧人。另外的妖怪一个说爱好道教,一个说钟情儒教。一时间,凡乘船过江的僧人、道士、儒生,都落水身亡,其他人却无恙。直到这三个妖怪被能擒妖降魔、法术神奇的唐勾鳖高人赶回东海。

这传奇的记载,说明儒、道、佛共集一山,在当时的影响是如何广泛深远了,既然连东海的妖怪都慕名来了,好奇的饱学之士和求学的书生更是趋之若鹜。唐朝两个僧人开办的学堂已无法接纳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岳麓书院就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了,而且绵延千年,弦歌不绝。

儒学思想为书院提供了思想基础,道家理念为书院提供了行为基础,佛学的智慧使书院的两个基础得到提升。从而成为一种新文化的策源地,就是后人为之称道的湖湘文化。

最能体现湖湘文化精髓的就是“大爱和大勇”。这不是人们常说的仁者之爱、匹夫之勇,而是大智慧支配之下的“大愛与大勇”。大爱无疆、大勇不惧,是湘人心忧天下、敢为天下先的最好写照。

在湖南乃至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过一批政治、军事上的精英群体:以陶澍为核心的经世派人才群体;以曾国藩为领袖的湘军人才群体;以谭嗣同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才群体;以谭延闿为首领的君主立宪派人才群体;以黄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才群体……这些人才群体的崛起无不展现湖湘文化的“大爱和大勇”,无不闪耀着千年学府的精髓光芒。

千年以来,究竟有多少学子从这儿出入,没有人能够准确统计。但正是这千年学府所孕育的学子,一直秉承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给学府的历史留下了恒久的荣耀。

徜徉在没有围墙的湖大校园之中,您会感觉自己是一尾小小的鱼儿,畅游于湖湘文化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心生欢喜……

责任编辑:赵燕飞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湖湘校门
担负时代赋予岳麓书院的新使命
千年学府
我是湖湘儿女
风雨中陪考
国内“奇葩”大学校门盘点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一兜橘子
岳麓书院乐教传承演变性初探
源可寻而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