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保障供给侧改革思考

2017-11-13 15:50吕昭
商情 2017年40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供给侧改革

吕昭

【摘要】近期“供给侧改革”成为政府高层讲话的高频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次在会议上被提出。本文从军需保障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主要措施等三方面着手,探讨了军需保障的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军需保障 供给侧改革 策略思考

现代战争聚焦后勤,军需保障是后勤保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赢得高技术的局部战争,必须要有相应的军需保障能力。我军的军需保障能力随着军队的发展不断发展,但随着战争形式的变化,我军现行的军需保障体制和保障能力对于现代战争的要求还有所欠缺。需从供给侧着手,谋求军需保障的进一步发展。

一、军需保障供给侧改革概述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离开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用政府有形的手代替市场,不仅不会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推进供给的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使供给侧达到与需求侧想适应的新水平。

(二)军需保障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军需保障供给侧改革是以军队需求和现代战争需求为导向,改革保障的体制、方式,更好地满足军队的需求和保证打赢现代化战争。保证打赢是军需保障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不能为现代化战争服务的军需保障是不合格的军需保障。军需保障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推动供给的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供给侧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减少无效供给,使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二、军需保障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军需保障组织体制有待改进

现代战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使后勤保障面临许多新问题,军需保障更加复杂,不同保障对象的保障要求和内容不同,军需保障要形成与作战体制相适应的组织体制。我军实现联勤体制以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性的成果,但目前我军军需保障还没有完全打破建制保障与区域保障相结合、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相结合的以战区为基础的联勤体制,还不能充分利用各种军需保障力量,无法对各种保障实体进行优化整合,诸军兵种难以打破建制界限,军需保障力量之间出现重叠、浪费。

(二)军需保障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战争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要求军需保障在面对任何情况下,都能快速决策、快速机动、快速支援、快速保障。必须要建立高效的军需保障指挥系统,及时了解战场态势、部队需求,尽快实施保障。目前,军需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体制、平台不一致,基础信息和业务数据还没有统一的军队标准,难以实现集成和共享,在用的军需业务信息系统也没有与后勤其它专业信息进行融合。军需保障物资数字化程度较低,军需保障物资从生产后不能实时掌握其动态,对物资流向难以监控,不能精确掌握军需保障物资信息.

(三)军需保障社会化进度有待加快

在高技术现代战争中,军需保障的任务日益繁重,动员地方技术、人力、物力进行保障,已经成为现代战争军需保障的重要内容,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力量为军队建设服务,从而减轻军队负担,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当前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下,现行的军需保障管理体制已经面临诸多矛盾。军需保障过分依赖军供部门,不能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军需保障负担重、效益不高,与市场开放的形式不相适应。后勤动员体制还不够健全,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后勤调查潜力还不够充分,地方经济实力不能快速转化为军队保障力。

三、軍需保障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军需保障指挥体系建设

(1)建立一体化军需保障机构。根据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军需保障的任务和职能,按照军兵种比例和保障要求,编配军需指挥人员,建立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三军联勤军需保障指挥机构,明确职责、权力,适应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军需保障要求。军需机构按战区分散建设,存在军需建设资源投向、投量分散的问题,要使供应和管理相统一,通过保障部(分)队直接对保障区内的诸军兵种实施保障。军需保障指挥机构要与后勤指挥机构、运输部门、地方支前机构、保障部(分)队、诸军兵种作战部队都要建立联系,减少指挥层次,加大协调力度,提高军需资源保障效益。

(2)建立一体化军需保障力量。战场数字化使部队作战能力成倍提高,用小规模部队就可以实现较大规模的战争目的,与此适应,后勤保障部队的编制也呈现小型化、模块化趋势。美军伊拉克战争后勤保障实现了保障力量的模块化,美军为每个作战旅配属一个保障营,保障营按专业编组,分成若干保障单元,每个单元都具有规模小、功能全、机动性强的特点,并可按任务需要进行组合,与作战部队同时机动,提供持续可靠的伴随保障。现行联勤分部对军兵种所属场站、建制旅团等的军需保障力量并没有管理使用权利,只是供应和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应对保障区内的军需保障力量进行统一编组、统一部署和集中调控,根据战场变化灵活利用军需保障力量,形成与美军相似的模块化保障结构,实行军需保障力量的一体化调控。

(二)提高军需保障信息化水平

(1)建立军需保障指挥信息系统。一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集指挥、控制、通信、电子防护于一体的军需保障指挥信息系统,与作战信息系统及后勤各业务信息系统接口相联通,使军需保障力量与作战部队、国防动员部门、地方支前机构之间保持互联互通,兼备平时管理和战时指挥功能。二是整合现行的军需业务系统,达到体系完善、功能配套、分项独立、系统集成的要求。对符合标准、能够集成的系统进行集成,对不能集成的系统进行改造或淘汰。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各信息系统要采用统一的单元格和格式,要使各种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使信息流动、交换和处理便捷顺畅。

(2)建立军需保障数据中心。依托后勤保障数据中心,建立好军需保障数据中心,对军需各类数据进行集中储存和管理,为军需保障服务。数据主要分为基本数据、专业数据、外部数据三类,基本数据包括军需物资品种、数量、存放地点、有效期、使用的注意事项等和军需装备的种类、技术性能、操作环境等,专业数据包括军需保障过程中的业务数据,外部数据包括军需物资生产工厂、运输部门、军需库所、国防动员部门等信息。

(三)加快军需保障军民融合建设速度

(1)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一是军需保障军民融合发展必要要有相应的法规作保证,可抽调军需业务人员、法律专业人士、政府相应负责人组成法规制定小组,要具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提出具体可行的保障方法、程序,使军需保障军民融合发展有法可依。二是组织对地方军需资源进行调查,要有足够的社会保障力量融入到保障体系中来,全面掌握能为军需保障所需的社会民用资源。建立相应的保障方案,通过平时演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来检验,对所属的地方保障机构进行教育和督查,保证军需保障的顺利实施。

(2)充分利用地方优势。一是加强与地方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地方科技优势,提高军需装备信息化水平,被服装具的综合防护能力,军用食品的连食性,可依托社会保障力量建立军民融合式军需装备维修机制,地方可培养专业的维修人才。二是根据部队作战需求,制定出物资装备的品种、数量、性能和包装标识,对通用性较强的物资如被装、给养、炊事装备等可按照公平公开、择优选择的原则向地方厂商招标生产,军地双方明确职责,地方厂商负责生产、运输,军需部门负责监督、检验和验收。三是将部分军需物资装备改为地方储备,根据军事斗争的需要,确定出重点储备方向和物资的品种、数量,与签订生产该物资的地方厂商签订协议,物资必须保持一定的储备量,按照期限推陈储新,军需部门定期对合同方储备情况进行检测,减轻部队的储备压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供给侧改革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