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缘何成为影视改编的“香饽饽”
——兼谈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潮的问题与走向

2017-11-14 07:33杨笑雨
剧影月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香饽饽网络小说影视

■杨笑雨

网络小说缘何成为影视改编的“香饽饽”

——兼谈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潮的问题与走向

■杨笑雨

随着《琅琊榜》《花千骨》《何以笙箫默》《芈月传》等一系列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的热播,网络小说影视改编正在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那么,这种新兴的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热潮为什么会现在出现?又是什么造成了我国影视行业大举引进并改编网络小说,而且持续升温呢?论文试图从我国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现状、改编热原因及影视改编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力求探索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健康发展的方向。

网络小说 创作平台 影像时代 影视改编热潮

一、我国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现状。

从2004年中国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搬上荧屏开始,网络小说便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并且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随着荧屏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了一次从文字到图像的质的飞跃。从古装穿越题材剧目《步步惊心》到现代都市题材剧目《裸婚时代》,从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到电影大荧幕《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失恋33天》等,几乎每一部网络小说改编剧目都收获了巨大成功,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现如今,备受关注的《琅琊榜》《花千骨》《何以笙箫默》《芈月传》等题材多样的电视剧几乎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成,更是引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狂潮,持续占据微博话题榜榜首,网络点击量持续攀升。这些影视作品也纷纷斩获各大电影电视奖项,热议度高居不下。此类作品中,当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比较普遍且受到读者喜爱的题材类型,活跃度较高:

青春言情类。爱情与青春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美好的,大多数人的青春都充满着憧憬、梦想、悸动,有着不知天高地厚却义无反顾的张扬,有着少年所独有的懵懵懂懂却刻骨铭心的爱情。网络小说就是抓住了时下怀旧的这一特点,以青春和爱情为题材,恰好契合了大众的接受心理,由此奠定了深厚的读者基础,同时为以后的影视改编也奠定了观众基础。比如,根据九把刀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根据辛夷坞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是记录了70后、80后年轻时代的生活。由于主人公的故事完美契合了观众的经历,所以我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更容易将自己代入其中,寻找自己的影子。由此,相关影视作品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收益。

现代都市类。现代都市这一类型的题材主要为电视剧改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电视剧不同于电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日常叙事的模式,“所谓日常叙事就是以日常生活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进行文本构建、意义阐释和审美表达,在这里,琐碎的、被人们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事件与生活空间成为叙事、审美、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体现与挖掘的对象”。也就是说电视剧中反映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实际上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更大程度地贴近了生活实际,较为容易受到关注,所以网络写手们经常会在这一类型题材中选择各种“热门话题”进行创作,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比如“房奴”、“剩女”、“裸婚”、“育儿”、“七年之痒”等等。相应地,根据这类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收视率也居高不下,引发了人们的强烈讨论。例如《蜗居》《裸婚时代》《小儿难养》等在各大电视台轮番上映,引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狂潮。

生活穿越类。随着《宫锁心玉》的热播,穿越题材的网络小说开始大量涌现。其实很早之前这一类型的小说就已经获得极大成功,例如《寻秦记》《穿越时空的爱恋》等。穿越时空类小说不以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抒发等为目的,同时也不同于谍战、婆媳关系等重复出现的作品,而是以极富戏剧性的方式满足了大多数读者“白日梦”的心理。比如,《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作品就满足了年轻女性对爱情的幻想。

早在2015年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就显示,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2.94亿,网民使用率为45.3%,从事网络文学业务的民营网站上千家。网络小说日更新文字量逾1.5万字,年上线作品超过100万字,网络作家超过250万人,10万名作者通过创作获得经济效益,其中最多的年收入高达5000万元。2014年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平均每部版权费100万元,而2016年拍摄的网络小说影视改编作品多达80多部。这也让网络小说改编影视版权的价格水涨船高。四年前,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费在30万元左右,而如今,大批小说版权费开价远远不止200万元,价格增长了7倍多。

一系列让人目瞪口呆的数据显示,我国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热潮还在继续,且在短期之内不会消退。

二、网络小说的快速发展及网络创作的自由性、影像时代的到来等为影视改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首先,新媒介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小说迅速崛起。“影视与小说的关系渊源已久,从影视诞生开始一直到今天,小说都为影视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网络小说影视改编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我国当下影视行业的一种趋势,形成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网络小说的蓬勃发展给影视改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这一新兴的从文字到影像的演绎方式,突破了传统文学守株待兔的局面。而对于剧本相对贫乏的影视界来说,网络小说的大量涌现也恰好为其提供了创作素材和精神支撑。导演张艺谋曾经说过:“我一向认为中国电影离不开中国文学,中国一大批好电影都改编自小说,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杖。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如果拿掉这些小说,中国电影的大部分都不会存在。”因此,对于网络小说和电视剧及电影的关系来说,“他们之间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密切,也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疏远,二者都是在现代意义上产生的叙事样式,而且都带有某种大众文化的印记,都作为最广泛的被接受和阅读的样式,它们之间的影响是相当直接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变快,旧有的传统阅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经济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也使得技术发展得到了极大提升。互联网在中国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直接推动了人们阅读方式的一场大变革。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他曾在其《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说过,任何媒介的使用或人的延伸都改变着人际依存模式,正如他改变我们的感觉的比率一样。”因此依托网络传播的网络小说适时出现,迎合了大众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影视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会对社会和处在社会中的我们产生强而有力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处在信息社会的当下,传播方式的改变也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的信息接收与传递。“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杰姆逊曾经概括说,到目前为止存在的人类文化模式:其一是原始社会口口相传的以口语为媒介传播的‘听’文化;其二是文字乃至后来印刷术造纸术发明后,产生的‘读’文化;其三是电子媒介的产生到网络信息大发展时代的‘看’文化。区别于之前的‘听’文化和‘读’文化,‘看’文化则是以数字影像为主,文字为辅,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一种形象单纯反映现实的思路,而是构成了‘他人引导’的现代新文化。这三种文化也可以简要概括为,人类在自身发展历史过程中依次存在的三种不同文学——口头文学、印刷文学、网络文学。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文化模式也代表了人在社会三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和自我体验。”

今天,通过网络传递信息,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阻挡的潮流与趋势,而诸如《芈月传》《琅琊榜》等网络小说,也必将成为文学发展的一种态势,甚至日趋主流。由此带来的另一种由文字向图像的转换,即文学作品由简单的静态文字转向丰富多彩的有声音有画面的动态影视作品,这是文学形态发展的一种必然。

其次,网络小说迎合大众心理,情节跌宕起伏,得到了影视改编的偏爱。网络小说不同于传统文学,在选则题材方面主要迎合大众心理,根据人们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创作,以获得关注与支持。由于网络小说主要读者群体是网民,而现阶段快节奏的生活决定了网上阅读只能是一种“浅阅读”和“快速阅读”,而这种方式很容易受网络广告、图片、声音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网络文学的作者如果想持续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就要在适当选材的基础上利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读者,而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恰好也是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杀手锏。比如《盗墓笔记》作为网剧的热播,除了演员拥有较高的颜值之外,其依据的同名小说的情节就跌宕起伏,悬念层出不穷,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粉丝。这也使得据此改编的影视作品在开播前就有着极高的关注度,使这部剧的热播成为一种必然。总之,网络小说情节戏剧化程度高、冲突集中激烈、故事性强等特点,使其具备了良好的改编潜质。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不管是2015、2016年已经改编成功进行播出或放映的影视作品,还是2017年即将进行改编或进入开拍模式的作品,制作方已不再单纯将编剧的任务全部交给专业编剧来做,而更多的是依靠作品的原作者进行再创作。由于更加熟悉人物的心理及情节故事的发展走向,原作者在改编的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使得影视改编作品从静态文字到动态画面的转换过程更加流畅。

第三,网络小说的语言通俗简洁,非常符合影视剧本的要求。网络小说是不折不扣的通俗文学。通俗化使得网络小说更符合大众口味,在一开始就拥有深厚的读者基础。改编成影视剧后,这类作品和其他作品相比,在读者关注度等方面,一开始就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就更加推动形成了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相对于传统的纸媒文学,网络小说更多的是采用现实生活中通俗简洁的常用语言,包括俗语口头语等,用简单易联想的生活化的方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描写出来。由于减少了晦涩难懂的书面语言,增加了简短明晰的人物对话,网络小说在改编成影视剧本的过程中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根据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一些网络作家在创作时,又有意识地为可能进行的影视改编打好基础,在语言表达方面自觉地向影视作品靠拢。因此,“编剧只要在网络小说的基础上稍作加工就成了剧本。”

第四,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及网络创作的自由性,大大推动了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互联网为网络作家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创作平台,普通文学爱好者都有成为写作者的自由,这使得网络小说的写作不再像传统写作一样局限于正规作家的创作,社会各个领域的文学创作爱好者都能够加入网络写作的队伍。近年来,开放的平台使得网络作家的数量急速攀升,而作家数量的庞大也使得网络小说数量急速增加,从而为影视改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网络作家除了数量庞大之外,还拥有年轻的特点。年龄优势使得他们能敏锐地捕捉生活热点,快速地反映鲜活的现实生活,创作符合年轻人审美口味的作品。比如,在台湾地区创造票房纪录的根据九把刀同名小说改编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一个人的咖啡》以及口碑爆棚的《我的少女时代》,这些作品都因迎合了年轻群体的审美趣味而受到追捧。就是说,网络小说的许多题材恰好都是影视改编急需的资源类型,改编网络小说自然也就成为影视产业开辟类型化前进道路的理想选择之一。

除了平台的开放以外,网络虚拟的特点使网络作家的身份、背景等虚化,这让很多网络作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能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尽情地张扬个性,大胆地书写自己的理想抱负,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也可以大胆地表达对这个社会的属于自己的看法,忽视社会的整体舆论。这种极富个性化的写作,消解了传统作家创作时想要得到认可的功利性以及受到主流文化限制的创作特点。即使在某些程度上依然有所限制,但这种由虚拟得来的创作的自由也使得网络文学题材出现了创新,如穿越、架空、玄幻等。

当然,网络小说作家除了在写作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以外,网络文学作品的发表相较于传统纸质文学作品也具有极高的便利性。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无论是将作品上传到网络供人阅读,还是有了灵感进行创作或修改,都可以即时进行。总而言之,网络创作的自由性、发表文本的便捷性以及区别于传统文学需要遵从严谨的文学行文格式、语言内容等标准要求的特点,大大激发了人们写作的积极性,让更多人拿起“笔杆”开始个性化写作。这种自由化的创作为影视改编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不需要严格遵循原著改编的固化思维,剧本的操刀者在改编网络小说过程中可以发挥自由想象进行创作。

第五,影像时代的到来助力网络小说走上荧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优胜劣汰,使得今天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大家亟需找到一个途径进行思想和情感的宣泄。

随着网络技术成熟后与电视电影的联姻,各种影像信息裹挟的视觉冲击,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愉悦感受。“影像时代的到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视觉观感令我们的思维方式悄然变化。”由此学界提出了视觉文化理论,“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与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变”。于是,大家的欣赏越来越习惯于从静态文字到动态影像的转换,甚至已经表现出对作为视觉影像的影视作品的依赖。这种依赖亦是大众内心情感的外化反映。“这种迷恋反映出现代人在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深感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渴望增加对外界的了解,盼望通过休闲娱乐排解内心的苦闷与烦恼”。

正是由于人们日渐形成的对动态影像、画面的依赖性,影视创作者才为了满足观众需求,选择大量网络小说进行改编,从而助力这类作品越来越多地走上荧屏。

三、把握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走向,推动实现从“文字的网络狂欢”到“影像的饕餮盛宴”的完美跨越。

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走向,目前有两点比较清晰。

首先,观众“参与”创作。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创作,网络小说不是写成后一次性被搬上网络平台,很多网络作家是通过日常更新的方式每完成一章或一节内容就即时上传到网络,通过了解网上读者的关注度来完成小说的后续创作,或者根据网友的偏向与喜好进行修改或重构。从这个角度上看,网络小说的更像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也沿袭了这样一个特点,即通过读者或者观众的反映确定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的走向和结局,以此来满足更可能多的观众的喜好。

比如由桐华小说《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最美的时光》,就最大限度地让观众参与其中。因为从小说开始读者就对结局产生了不一样态度,因此电视剧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就根据这一情况拍摄了三种不同结局,最后在播出的时候,制作方通过网上投票等方式让观众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结局,然后将数据进行汇总,最后选择观众最欣赏的结局方式进行放送。所以说,由网络小说进行的影视改编能够使读者及观众最大程度参与其中,扩大了受众基础。同时通过读者及观众的反映,制片单位可以有意识地在人们反应的问题及看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作品修改,避免影视作品流于形式和低俗。

其次,“影剧联动”流行。从目前放送和上映的作品来看,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另一个趋势即“影剧联动”,就是同一部网络小说进行电视剧和电影的两种改编,然后分别进行播出和上映。

据了解,今后“影剧联动”现象会更加频繁,有业内人士提出,“现在的IP改编速度大大加快,希望从知名IP开始,在电视剧阶段蓄积粉丝,并最终在游戏和电影阶段引爆市场。”纵向来看,IP热意味着培养粉丝,使影视内容逐渐从单个产品向产业链进行延伸;横向来看,IP则代表着作品的持久性,意味着影视界正在尝试由单个作品向系列作品进行拓展。“‘影剧联动’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的将一个IP的观众熟知程度推至高处,使其知名度以及关注度得到迅速扩大,形成一个一加一大于二的局面,促使同一个IP利益最大化,这对于任何一个影视公司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买卖。”而从广电总局发布的一系列数据看,如今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网络小说IP生态链,即网络小说→影视作品→游戏→其他衍生品(包括音像制品、动漫、电视节目、授权商品等)。这一生态链的形成无意将促使我国网络小说甚至整个文学领域的商品化,杰姆逊认为,“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为商品。”而文学作品的商品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影剧联动”现象的弊端。“这个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制片公司在内容制作上试图抄近路省脑力的做法。对IP的过度追捧和原创IP的缺乏,是导致‘影剧联动’的本质原因之一,IP短期内过度开发可能会造成透支性消费的弊端。”

同时,虽然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会给影视作品带来巨大的关注度并引发讨论,但是由于改编是将网络小说从静态文字改变成为动态图像和画面,呈现出来的故事往往很难完全符合网络小说的原貌。而且“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演员既符合小说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又能完全满足观众的期待。关注度越高的网络小说,往往越是众口难调,演员的表演与读者的想象有落差,很难让所有人都接受。“文学形象一旦具体化定型化,它的丰富内涵就必然要大打折扣,换一种说法,文学形象其实存在于读者心中,个人心中的形象不尽相同,而具体的银幕形象不可能符合所有人心目中的原形。”

另外,随着将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发展成为一股热潮,很多网络作家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收益,纷纷开始了投机创作。近年来,我国网络小说数量激增,但是质量却没有随着数量的迅速增长而获得迅速提高,这也使得我国的网络文学创作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因此,虽然目前就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持续升温,但并不是网络小说的成功就注定了改编会成功,也不是所有的网络小说都能改编成为影视作品,而一些改动较大而又不合大众审美心理的作品,肯定会受到观众的诟病。

要想提高我国网络小说的质量并促进影视改编的进步与发展,其实我们可以从文学批评入手。“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历来都被认为是文学不可或缺的两翼。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生机勃勃,批评却悄无声息。读者对于作品的评论和反馈虽能及时的起到一定作用,但从专业角度而言,网友对于作品的批评大多限于感性层面的体验,‘平民批评’还不足以对抗网络文学的弊病。”在某种意义上,文学批评能够从专业的角度给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规范网络创作,进而有效地提升网络文学的质量。同时,作者是创作的关键,想要提高网络小说的质量并为影视改编提供优秀剧本,网络小说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依靠自身的思想文化深度和独特的行文,在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作品中脱颖而出。

网络小说与影视作品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为了使更多的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加强网络小说作家对影视改编的认知至关重要。这种认知的加强可以让他们创作的作品更具有可改编性,为影视改编储备更多素材。“比如红袖添香网站专门创立‘出版影视’专栏,强力推荐最具影视改编潜力作品,将网络小说与影视剧改编捆绑在一起,促进了具有影视改编潜力作品的写作。”此外影视创作时邀请网络小说原作者担任编剧,也可以进一步拉近网络小说与影视制作与改编的距离。例如电视剧《杉杉来吃》《何以笙箫默》的编剧就都选用了作品原作者顾漫进行编剧的再创作,而《后宫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在《后宫如懿传》尚未创作完成的时候,其作品的改编计划也已经成型。这样一些已经具有丰富影视改编经验的网络小说作家的成长,对相关作品的影视改编无疑具有极大的正面推动作用。

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改编后的影视作品能否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打动观众。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还在持续,如何让这股热潮持续健康地发展,实现从“文字的网络狂欢”到“影像的饕餮盛宴”的完美跨越,是现阶段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1]毛凌滢.从文字到影像: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2][6]彭玲.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的原因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8-20。

[3]李尔葳.张艺谋说[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4]赵凤翔,房莉.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5]孙爱哲.《后宫甄嬛传》网络热门小说改编影视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05-01。

[7][15]孟艳.中国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06-07。

[8]周宪.读图·身体·意识形态,陶东风,金园浦等主编.文化研究(第三辑)[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9]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页。

[10][12]伍娅伦.“影剧联动”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EB/OL].腾讯科技,2015-12-28。

[11]杰姆逊,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页

[13]何希凡,谭光辉.电影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困境与出路[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7月,第51-53页。

[14]陈赢.浅析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大联姻”之利弊[J].大众文艺,2012-10-25。

猜你喜欢
香饽饽网络小说影视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声音中听觉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香饽饽”在诱惑
影视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聊天室:我和网络小说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