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思维对高校来华留学工作的启示

2017-11-14 12:52陈苏一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留学生用户思维

陈苏一

(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浅谈互联网思维对高校来华留学工作的启示

陈苏一

(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发展和互联网科技的不断革新的双重背景下,探讨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助力来华留学品牌的建立,从而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来华留学;互联网思维;流程改进

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并不只和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产品有关,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行业无不身处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因此,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应多少具备一些“互联网思维”,并遵循互联网时代生存法则,才能不为时代所淘汰。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发展迅速,来华留学生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规模的扩大,也暴露出高校在传统模式下,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和培养理念的陈旧、思维方式落后等问题。本文试图利用“互联网思维”,抓住留学生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三个核心,反思高校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和培养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若干改革思路。

1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由于互联网的特质带来了人们思维上的根本转换,单纯利用互联网一定算不上互联网思维,比如:以前不用电子邮件和微信,现在用了,这只能算是手段的改变,不能算思维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互联网的基本形态是网状结构,而非层级结构,它没有中心节点,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绝对权威,这决定了互联网的内在精神是追求平等,由此衍生出互联网经济开放、透明、民主的基本属性,最终集中体现为“人性化”。

2 高校来华留学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承担来华留学工作的机构和高校,大多数为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其组织结构、职能属性等内在性质,其往往内部管理体制落后,管理观念陈旧,导致执行效率低下,灵活性不足,服务意识不强。例如在日常管理中,政事不分,工作效率不高,管办不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如今,来华留学工作需要面对教育服务全球化竞争的大环境,老的思维和体制显然不再能适应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2.1 来华留学生生源结构不平衡

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层次、结构等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由于近年来国家对来华留学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财政鼓励措施,加上省级或地方教育厅和企业的资助,大多数高校都能利用奖学金吸引到一批留学生,其中又以发展中国家留学生居多。由于这种对奖学金政策的依赖,导致高校来华留学招生部门主动吸引优质生源的意识不够,精力不足,在平衡生源地结构问题上较为被动。

2.2 用户(学生)需求与教育产品的脱节

用户需求,即为来华留学生来中国想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样的服务?教育产品,即为高校能为留学生提供何种教育和配套服务。大多高校在来华留学工作仍处于追求规模时期,并没有做到深入调查和分析过目标群体的来华动机、需求和目的,从而打造适合留学生课程和专业,提供完备的服务。大多数高校还沿用着针对中国学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法,教育理念不够先进,不能与国际接轨,因此造成留学生“水土不服”,顺利完成学业障碍重重。

2.3 信息披露和传递不到位

国内高校大多运用英文网站来披露和传递各类信息。在管理在校生时则辅以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方式传达通知。大多数高校也已建立来华留学生招生与管理系统,尝试进行信息化管理。但事实上很多高校对这类信息化工具的运用却并不充分。如,不少高校用于招生宣传的微信公众号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信息披露不及时;而英文网站仅作为来华留学管理部门信息发布用,并未深度开发其他便捷的功能和互动栏目,如网上宿舍预定,网上缴费,学生问答等功能。

2.4 留学服务体系的缺陷

高校因其公立性质,对于竞争和效率较钝感,对于“以用户(学生)为中心”和“人性化”的认识更是不足,大多数管理人员还处于行政机关命令式的惯性思维中,即“学校提供什么,学生就接纳什么”。对于留学生的管理和培养缺乏人性化,没有以学生为本,真正从留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管理流程。有些高校的留管部门组织机构设计复杂,分工不清,办事程序繁冗。难免引起留学生的误会和困惑,导致来华学习的体验大打折扣。

3 来华留学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

3.1 以用户(学生)为中心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战略制定、商业模式设计、业务开展、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都要以用户为中心。战略层、业务层和组织层都围绕着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设计。

对于来华留学管理部门,学生即用户,是所有工作的中心和价值所在。因此,留管部门应该逐步摒弃行政事业单位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学生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主动学习国外名校先进经验,淘汰落后的机构设置,重新设计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先进与系统的留学服务体系,从而提高留学中国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3.2 用户(学生)充分参与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讲究定位精准,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反复的微创新,注重用户体验和反馈,不停地进行产品的改进。如果衍生到来华留学生管理和培养工作中,则意味着留管部门应该定期总结管理和培养方式,并通过邀请学生座谈或者以网络问卷等方式搜集学生的意见,以随时了解目前管理机制和培养方案是否真正适合留学生。让用户(学生)参与到教育产品开发与改进上来,及时准确地调整运行机制,改进工作流程,改良培养方式,从而扎实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3.3 提供便捷的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丰富,万物互联,每个人获取信息和产品的方式都应是方便快捷的。作为留管部门,既然意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便应充分将互联网的便利为我所用。除了现有的网上申请系统,还应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开发相应的移动APP。让学生不仅在申请学校的时候方便,还能于在华学习期间获得更多学习、考试、住宿、生活等各类信息,办理各类事务。全方位提升学生从入学到离校的体验。

3.4 数据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建立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学会借助数据的力量进行分析和预测。高校留管部门面对全球教育服务竞争,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利用大数据,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了解竞争对手,制定精准招生宣传策略。

3.5 注重品牌效应

品牌亦可有品格,也应实现差异化的品牌个性塑造。而当把个性的概念运用于品牌的开发、传播及持续塑造上,就会形成品牌人格。在来华留学宣传上,高校面临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优质生源。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我们不仅要向美国、澳大利亚等留学体系成熟完善的国家学习,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打造和树立来华留学优质品牌。而品牌的树立,要通过多元化立体塑造才能形成,如专业特色、校园文化、名师名人、硬件设施等。小到文案广告,大到围绕一个专业进行专门推介,都要做到找准特色、统一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4 结束语

互联网思维是高校来华留学事业打开新局面的一种可以尝试的新途径。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可能将来华留学事业做大做强,让留学中国品牌更有竞争力。同时也需要注意:一是要正确处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运用互联网思维并不意味着对以前的全盘否定,要立足优良传统,不断开发管理新手段;二是在运用互联网工具时,同时具备保密意识,把握好开放的度。

[1]赵戊辰.“互联网+高等院校”互联网思维优化高校资源配置[A].河北省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廊坊市域经济发展——第九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廊坊论坛论文集[C].河北省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5:9.

[2]王战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16-19

作 者:

陈苏一(1984-),女,湖北宜昌人,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G648.9

A

1009-5071(2017)10-0103-03

猜你喜欢
留学生用户思维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信用卡资深用户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