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美术教育与师范美术教育互促发展研究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师范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为例

2017-11-14 12:52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公益

刘 鑫

社会公益美术教育与师范美术教育互促发展研究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师范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为例

刘 鑫

本文以构建社会美术教育体系的视野,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师范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实践为例,探析社会公益美术教育促进师范美术教育的社会服务性,研究二者的互动,实现社会公益美术教育与师范美术教育互促发展。

社会公益;师范;美术教育;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引领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人才基础工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因此,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已成为当下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而随着社会美术教育体系构建的逐步完善,师范美术教育所具有的公民美术素养教育价值和深远影响力日益受到关注。从2011年起组建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师范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弘扬师范精神在时代语境中的活态传承,立足于社会美术教育体系的共建,将师范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学以致用和师范教育的社会责任感置身于社会教育实境,构建二者互动中的生成性发展。

七年来,该团队以构建社会美术教育体系的视野,探析以社会公益美术教育促进师范美术教育的社会服务性,研究二者的互动,旨在使师范美术教育的人力、智力资源在社会公益美术教育环境中进一步优化整合,提升师范生对爱的教育意识和社会教育的责任感,提高师范教育社会化应用质量,与此同时,发挥社会公益美术教育的开放性教育资源优势,以师范生接力棒式的公益美术教育实践研究促进社会公益美术教育发展,实现社会公益美术教育与师范美术教育的互促发展。

在学院各方面的协力支持下,美术师范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由每月两次的美术教育服务,逐步发展为每周一次的日常教学志愿者服务,构建了智障学员的个性情况信息,依据学员具体情况调整教育服务措施,分别在手工、装饰画、水墨画、综合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学习,充分地让学员们通过画画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舒缓情绪和心理压力,逐步实现良好的人际沟通及教育成长,通过志愿服务,智障学员作品发表于教育部主管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报》,作品为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举办公益画展,作品为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逐步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智障学员生活和艺术的了解和认同,并争取了社会各界的物质和教育资源的支持,改善了智障学员的教育和对外交流环境。

服务团队同时注重联合社会各界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开展研究性的社会公益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系列主题公益美术教育活动为《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湖南日报》、新华网、《今日女报》专题报道,人民网、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湖南经济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综合来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师范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社会公益美术教育实践具有以下特点:

一、由“引导参与”转入“自发主导”公益美术教育实践,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养成高尚师德。

由于长期参与公益实践,美术师范生逐渐产生与教学对象之间同伴关系的“共情”,体验式的社会公益美术教育活动又需要师范生主动地开展教学探索,学习主动性增强。美术师范生长期在体验式教学实践中亲身践行公益教育,积极主导了多个主题社会公益美术教育的设计、实施、总结、宣传等各个环节,培育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公益宣传发挥了师德精神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

二、融“公益服务、公益宣传、公益主题创作、教育研究”于一体, 强化实践育人,实现美术师范生“1+X”特色发展。

以公益教育为研究力量的凝聚点,美术师范生志愿团队的指导教师以奠定美术师范生通识能力的“1”为基础,采用研究小组形式整合课堂内外教学研究,拓展多个专业发展方向的“X”型发展,如美术创作型、教育研究型、教学型、创业型美术师范生。志愿团队中有师范生荣获“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师范生公益主题的美术创作作品获教育部、教育厅组织的国家级省级大赛一、二等奖,发表于国家级等刊物300余幅,省博物馆展出200余幅,美术教育研究与调研10余项采用于国内理论研究著作出版,以综合第一的优秀成绩考取广州美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以综合第一成绩考取长沙市芙蓉区教师编制等,以教学成效推广促进师范生产生职业的成就感。

三、跟踪学科前沿和社会文化发展动态,优化更新社会公益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强美术师范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该团队保持了公益美术教育服务和师范专业教学内容的时代开放性。教师团队依据新时代视觉阅读现象,将世界优秀图画书的解读和创作引入简笔画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自发在课后延续自主性学习,创编绘制了原创图画书,请中国首位获国际图画书大奖“金苹果”奖的艺术家蔡皋现场教学指导,教学展为《三湘都市报》文化教育版头条报道,学生系列作品获国家双效方阵期刊《小学生导刊》《中国教育报》等刊物约稿发表。学生主持了专题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创新项目,研究成果选为省级首届项目优秀成果展交流展示。植根于师范教学中的良好基础,开展了大学校长与智障学员同读、赏析优秀图画书的公益美术教育活动,深受智障学员的喜爱,该项公益美术教育活动为湖南新华网、《今日女报》、湖南经济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实现了课程教学为社会公益美术教育服务。

四、强化实践育人,探索构建校内外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教学团队积极探求提高课程教学的社会应用研究,多次邀请国内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现场教学指导并建立了长期教学合作,联合城市、农村小学校、杂志社、博物馆、美术馆、媒体的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人才共同开展教研交流活动。

如2016年“与美同行,你我同心”的公益美术教育活动的主题。本次活动紧紧围绕“人文精神之美、健康生活之美、绘画艺术之美”展开,参与者包括智障学员、幼儿园、小学生及家长、美术师范生及社会各界志愿者。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校区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校宣教科科长张颖手持由获世界设计大奖的博士生导师李少波教授设计的活动标语,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将青年毛泽东如何完成从学生、教师到革命者的转变的过程娓娓道来,生动地阐述了人生不但要读好有字之书,还要读好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之书的重要道理,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之美;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团委书记李昆带领的医生志愿者们,不但为大家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口腔健康美的重要性,还表演了技艺高超的小提琴演奏,优美的乐曲艳惊四座,展示了阳光的健康生活之美;在长沙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美术馆,适逢艺术家蔡皋的“啊!布籽的季节”个人艺术展,中南六省赛课一等奖得主陈适老师、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罗炜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波夫先生,三名教育志愿者分别从不同的教育成长角度引导大家去感知、品味蔡皋奶奶的画,诠释了美妙的绘画艺术之美。各领域的杰出爱心人士亲赴现场,给予了此次活动无私帮助和支持,温暖的不仅仅是智障学员们的心灵,也给在场的小学生及家长、师范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心成长”教育课,为培育美术师范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社会美术教育大平台。

通过大家持之以恒的努力,美术师范生志愿这服务团队以美术学院学生为基础,促成了全校性的美育公益团队构建,树立了学院美术师范生的公益形象,经全国多家媒体专题报道推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为师范生做出了美育育人的行为表率,同时,该服务团队以服务社会教育为纽带,融“公益服务、公益宣传、公益主题的创作、教育研究”于一体,突出了公益为主线的研究和美术创作应用,助力于学生的发展。该团队研究活动尊重了教育的平等主体,对师范生和公益服务对象学员意义明确,深化和拓展了美术教育的成长意义,有助于实现社会美术教育事业的共建,呈现了社会公益美术教育与师范美术教育互促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 者:

刘鑫为2016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主持人。本文为2016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社会公益美术教育与师范美术教育互促发展研究” 〖湘教通〔2016〕283号项目827〗研究成果。本项目组核心成员有王丽、彭冰心、周恩舸、周琳。

G613.6

A

1009-5071(2017)10-0109-03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公益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公益
公益
公益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小小书画廊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