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艺术创新 繁荣杂技文化

2017-11-14 07:33杨宁
剧影月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杂技团杂技基本功

■杨宁

坚持艺术创新 繁荣杂技文化

■杨宁

盐城地处江淮,南方飘逸儒雅的吴越文化和北方厚重刚劲的齐鲁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以各种方式方法在这里交汇、融合。舒缓平坦的大平原滋养、润泽了苏北人特有的气韵和风格。深厚的江淮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土壤,孕育了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传统杂技艺术。历史上的盐城杂技,至今已有2000多年。2008年建湖的十八团杂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古老的杂技艺术传承保护迎来新的生机。近年来,盐城市的杂技艺术呈现蓬勃创新的态势,一批艺术新人逐步成长,在国际国内多项赛事中成绩斐然。其中由建湖县杂技团演出的《猴·西游记》在林肯艺术中心创造了单个剧目演出27场的纪录。射阳县杂技团的《倒立技巧》获法兰西大奖,另一个节目《高空神话》获吴桥国际杂技节金奖。阜宁县新近推出的杂技剧《牛郎和织女》走进北京演出。这些剧目的诞生无不体现创新意识,这些创意新颖、编排奇妙的节目让人赏心悦目,令人耳目一新。它汇聚了编导者的悉心创造,也凝聚表演者的心血与汗水,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生活,使我们的艺术园地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缤纷态势。

不断创新,是古老艺术的现实追求。阜宁县杂技团创立于建国初期的50年代。当时的杂技团也是人们俗称的“马戏团”,是由花家与祖家几家杂技班底组合而成的。其看家的艺术主要是“跑”、“飞”、“翻”、“丑”等基本功。“跑”指的是跑马、玩马、马戏、马背等表演;“飞”指的是飞动、侧飞、飞跑等表演;“翻”作为基本功,主要是演员的翻滚、翻动、跟头、身腰等表演,而“丑”是指在杂技行业中的小丑表演,这类节目滑稽可笑、幽默风趣,往往成为舞台表演节目中的客串,显得轻松活泼,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愉悦与享受。古老是艺术的底蕴,然而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作为艺术团体我们也看到原有的艺术已很难适应今天特别是年青一代的需求。在保持杂技基本技能与功力的同时,需要对传统节目予以创新,以崭新的视角与独特的构思给予节目以新的生命力。从2012年开始,我团专门聘请有关编导,有针对性地对保留的节目进行重新打磨与编创,结合当今人们的审美习惯,融入众多现代科技元素,使上演的节目充满新的活力与生机。如翻背大跳这一传统杂技,它曾是我团三十多年来的一个保留项目,节目中演员的大段翻飞与弹跳需要有一定的功力,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很难演出的。然而这些凭硬功的技能往往也缺乏其特有的艺术性,如何让扎实的基本功与艺术的创新完美结合,推出赏心悦目的杂技艺术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全团同志通过集思广益,着手对该节目进行重新打造。经过两年的不断实践,新的“空中飞人”节目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式诞生,并在2013年江苏省戏剧节中荣获大奖,实现了我团二十年来在省级以上调演中获奖层次的突破。这个节目上演以后一直成为我团保留节目,演出也受到观众的青睐与喜爱。

不断创新,是充满勇气与毅力的搏击。一个团体如正常应对演出,按部就班可以省去很多力气。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各种演出费用日渐高涨,每创作一个节目所用的人力、物力都是相当大的。没有一定的勇气与决心是很难新上一个节目的。为了艺术的新生,为了剧团充满活力,近年来我们不满足于现有节目,在结合现代文化旅游的思考中,尝试把杂技艺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融为一体,为杂技艺术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如近年,我县杂技团新创作的杂技音乐剧《牛郎和织女》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该节目的创意源于我县西庄境内的金沙湖畔一块3000亩湖面,同时借助历史上七仙女下凡的传说,用凄美委婉的故事为人们讲述一个天上人间祈求人世美好的梦想追求。这个节目的创作对于打造我县生态家园,推广大旅游格局的形成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当然我们也十分清楚,节目的创作成功,需要剧本的精心构思,为此,团里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编导加盟,首先让成本立起来。创作杂技音乐剧,也是团内杂技演员艺术上的一次华丽转身。在创作上演之初,各种困难接踵而来,团里背的包袱也很重。我们清楚的知道,近年来艺术团体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尤其各种艺术的多样化,杂技市场也是日渐萎缩,一般的团体演出颇为艰难。面对困难,团里一班人思想统一,为了剧团的生存,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全团上下同心,很快统一认识,在人力财力都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坚持上马。经过半年多的打造,新的杂技音乐剧《牛郎与织女》终于在2015年5月18日如期上演,为全县经贸洽谈会献上了一道文化盛宴。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当人们置身在剧场那浑然一体的天上人间氛围中,感悟美妙绝伦的诗情画意,无不为金沙湖优美的生态、如梦的境地,舞台华美的装扮,演员极具功力的表演而深深叹服,当晚的演出取得巨大成功。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在观看节目后也给了我们一定的鼓舞。正由于我团改革到位,做到以岗定责,以责考绩,奖罚兑现,工效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演员们的积极性,这台演出在一年多时间内创造了连续演出50多场次的成绩,如今该节目也成为我团看家的保留节目。

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文化需要传承,艺术贵在创新,只有不断进取,永不满足,树立必胜的勇气与信心,坚持在创新中有所突破。树立永不满足、勇于追求的严谨精神和创作态度,艺术团体也才能走出困境,增强活力,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永葆不竭的创作生命力。

猜你喜欢
杂技团杂技基本功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高空杂技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空中杂技师
老鼠演杂技
借伞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