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政

2017-11-16 06:02
电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张仪齐宣王赵王

字幕

孟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思想精华成分甚丰,但最值得赞颂的是其“仁政”学说。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他对人民的重大贡献。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卓越格言。

1.孟子学馆 春日

馆堂里坐了十几位学生。

快到不惑之年的孟子在给学生讲课,他精力充沛,语调铿锵有力:你们已学过论语、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等经典,但最主要的要学好孔子的论语。论语的中心是仁学。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人就是黎民,就是百姓。现在的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诸侯混战,尸横遍野。这些尸骨是谁?就是为诸侯争霸驱赶到战场上的老百姓,你们的父母兄弟就是这样的老百姓。老百姓被征去作战,有几个能回?还不是打死了,抛尸荒野,无人收埋。留在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丰年,勉强度日,灾年交不起税,卖儿卖女,流落街头,饿死村头,比比皆是。孩子们,你们家乡老百姓生活情况怎么样?说说看?

万章站起:老师,我们村里杨家,因为交不起税,被抓,过两天回来,遍体鳞伤。又因为无钱诊伤,死了,家里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留下的遗孀只好带着三个孩子去乞讨。

公孙丑:我们那里有户朱姓人家,三个男丁,因为连年战争,都抓去从军了。结果没有一个回来,都死在战场上了。

陈臻站起说:我们那里有位张姓人家,一大家子人,那个满崽子很调皮,犯了什么法,被衙门抓去。后不知什么原因,连同父母兄弟都牵连了,两个跟着坐狱,三个挨了板子,个个打得皮开肉绽,好凄惨啊!

孟子:这些都是你们亲眼所见,还有多少没有看见的,也许比这更惨,这个世道不改变,老百姓能过日子吗?你们都读了孔子的书,学了孔子的道理,就要用孔子的道理去改变这个世道。孩子们,这一切灾难的发生,根子在国家,所以我们要按照孔子“仁”的思想去改变国家。怎么改变,就是到每个诸侯国去游说,推行“仁政”制度。

2.孟子讲堂 日

孟子和学生在讲堂里等人,个个面色焦急。

一学生站起说:老师,陈代今天不会来了,你就开始讲课吧。

孟子严肃地说:作为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旷课,这么多人等他一人应该吗?记得我小时候,因为一次逃学而被母亲重重责罚……

3.孟子家 夏日(回忆)

孟母在引梭织布。

孟子悄悄回来了。

孟母问:今天怎么回得这么早?

孟子没回话,脸羞得绯红。

孟母:你原来是逃学回来的?(用手一顿,将梭线扯断)你要逃学就如同这断线的机珠一样。(流着眼泪说)孩子,你三岁时,你父亲就去世了,我作为一个寡母,带着你艰难度日,你知道母亲有多难吗?孩子,我们不是富贵人家,你要争气,要好好念书,将来有个好出息。

孟子一下跪在地上,低着头流泪……

孟母:起来吧,明天我们搬个地方住吧。

4.街道西头 晨

孟母购菜回来,来到一旁的猪肉店购肉。

肉贩:您是新搬来的吧?

孟母:是啊,我就住在您这肉店隔壁。

5.孟子家新住房 夜

孟子发奋读书,晚上挑灯背诵经书。

孟母见了,打心底高兴。

6.孟子家新住房 日

孟母从外面回来,看见孟子在一块长木板上,整整齐齐摆了一长排南瓜花瓣,就问:你这是做什么?

孟子:这是猪肉,我在卖猪肉。

孟母生气了,将木板掀翻,愤愤地说:谁要你做这没出息的事,站起来跟我走?

孟子:去哪?

孟母:搬家。

孟子:还搬?

孟母:不搬,这个家就要被你毁了。

孟子抬头望着母亲,不解母亲的话。

7.孟子又一新家 日

孟母又在引梭织布。

孟子在念书,汗水从额头慢慢流下。

孟母:累了,就去外面活动活动。

8.街道东头 日

孟子在户外活动,看见街道旁边有家蒸酒做豆腐生意的,觉得好奇,就问那烤酒的:师傅,下面漏水了。

师傅:那不是水,那是烤出来的酒,可香了,你想喝吗?(从酒缸舀一碗酒给孟子喝)香吗?

孟子:香。水怎么变酒了,怎么变的?

师傅:这道理我也讲不清,是前辈们传下来的。

9.孟子又一新家 日

孟母从外面回来,看见孟子不在读书,而在做一项工艺,那里有泥捏的蒸笼、烤酒天锅、大锅、酒缸、酒槽、出管等烤酒器具。

孟母问:你这做什么?

孟子知道自己又做错了,不回话。

孟母:我知道,你是想学烤酒,这是烤酒器具?(深深地叹一口气)

10.孟子家又一新住处 日

孟母牵着孟子从家里出来,来到一旁的学馆。

那里有位教书先生在看书。

孟母把孟子带到教书先生面前,对先生说:老先生,我这孩子聪明好学,看到什么就学什么,现拜托老先生费心赐教。(回忆完)。

11.孟子的讲堂 春日

孟子说:从此,我就专心致志地读书,读经书,特别专心一意读孔子的书。孔子是世上第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国家行为都要以孔子的言行为标准。你们读了孔子的书,学了孔子的“仁政”学说,就要按照孔子理论去做。从明天起,我们就要走出课堂,到各诸侯国去传播孔子的“仁政”思想,让每个诸侯国都实行“仁政”,废除“苛政”,反对霸道,实行王道,我们选择的第一家就是“仁政”的发祥地齐国。

12.齐殿 秋日

齐威王坐在殿上。

侍臣报:王,外面有人求见,自称孟轲。

齐王:宣进。

孟子来到,说:孟轲拜见齐王。

齐王:先生,一旁请坐。你今天来,有何要事?

孟子:现在诸侯混战,七国争霸天下。王认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齐王觉得孟子这个问题问得太难回答,只好把回答转为问话:请先生说说。

孟子:这是一场王道对霸道的战争。

齐王:什么是王道?什么是霸道?

孟子:霸道就是扩张疆土,称霸天下,将来自己作盟主,其他诸侯都来向自己朝拜。而王道就是百姓之道,要求有五。一、每户分5亩宅基地,100亩粮食地;二、轻赋税,税率十分之一,轻徭役,轻刑罚,犯罪人不株连家人;三、办学校,让百姓受教育;四、尊贤任能,远离小人;五、反对扩张疆土的霸道战争,支持反扩张反霸道的王道战争,支持解救受苦受难百姓的战争。只要做到这五条就是行王道。齐王主张行王道,还是行霸道?

齐王:我……我当然是行王道。

孟子:行王道就是行仁政。孔子是仁政的创始人,齐国是孔子的出生地,所以齐王与仁政王道有缘。而霸道是反民心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不行王道得到一个国家有之,不行王道而要得到天下者没有。王要统一天下,就要行王道。如果要行霸道,最后不被霸道所灭就要被王道所灭。魏梁惠正是当今诸侯之霸王,最后要被王道推倒的,不信你等着瞧!

齐威王:王道仁政怎么行?

孟子:尊重有德行的人,让天下有才能的人来为王办事做官。市场上提供免费仓库,让商贾有存储商货的场所。关卡只稽查,不征税,天下的旅客愿从那里过往。对种庄稼的人只对公田助耕,不另外对地征税,庄稼人很高兴。对居民聚集区不收额外的雇役钱和杂税,天下的民众都高兴,愿在那里落户。真正做到这五项,那么邻国的民众就会像对待父母一样仰慕他。这样的人就会天下无敌,没有不称王天下的。

齐威王:你也知道,魏国是个强大国家,现在他把国都搬到我家门口来了,对我构成巨大威胁。我的盟友赵国也向我求助,说魏军包围其国都邯郸,请求我救援,你看我是救还是不救?

孟子:魏军包围赵国都,这明显是扩张侵犯,当救。

齐威王:怎么救?我想听听先生的意见?

孟子:齐王不是喜欢用兵吗,就用兵援呗。

齐威王:就按先生说的。

13.魏国都 日

都城外平静宁人。

都城内歌舞升平。

突然一支大军来到都城,将魏国都团团围住。

护城卫兵吓得面如土色。

14.魏国王宫 日

将士报告了军情。

梁王一听不知所措,急急呼喊:相国、相国,齐军将我团团围住,咋办?

相国:只能从赵撤军,回师救援。

梁王:那就赶快叫人去赵班师回国救援,慢了魏就没救了。

15.赵都城外 日

魏军将赵都围得水泄不通,只等赵王出来投降。

突然,魏臣赶到魏将军面前,急不成声地说:将军,不好了,齐军将魏都严严围住,梁王叫你火速赶回救援,去晚了魏就没救了。

魏将对下属:传令撤军,速回魏救援。为速回国,走桂林近道,快。

魏军如退潮的水散去。

16.桂林峡谷 日

峡谷险峻陡峭,山里阴霾吓人。

魏军匆匆逶迤而来,当前军进入峡谷口,还望不见军尾,等到军尾没入峡谷,突然峡谷中一声呐喊,巨石滚滚冲下,继而刀光剑影,铺天盖地而来,杀得魏军血肉横飞,丢盔弃甲。

17.魏都 日

魏军大队人马匆匆而来,都城下一片宁静,齐军早已撤去。

旁白:这就是历史上所讲的“围魏救赵”的典故。梁王不甘心桂林之战的失败,第二年就同韩组成魏韩联军要同齐决一胜负。

18.齐殿 夏日

齐威王对孟子说:先生,梁王不甘心桂林之战的失败,组织魏韩联军要来报复,你看我们怎么应对?

孟子:在敌强我弱情势下,战也败,和也败,既然两者都是败,何必去伤命损财呢?

威王:先生的意思是向魏求和?

孟子:求和是为君为政的一手段,吃点小亏可以赢得大好处,否则会吃大亏。

威王无可奈何地叹一口气:唉!

旁白:齐威王放不下向魏低头的面子,第二天还是联络宋、卫,组成齐宋卫三国联军,在襄陵迎敌。

19.襄陵战场 日

齐联军在此布阵,等待魏韩联军来自投罗网。

魏韩联军不多的人马从正面攻来,连攻几次,齐军坚不可摧,再攻,寸步难进。

齐军将领看到这场面十分高兴,说:哈哈,魏军就这么几招,也就到顶了。现在该是我们出招了。传令,全军将士,改守为攻,向魏韩联军进攻!

齐军人马大举进攻,魏军招架不住,只能退却,齐联军顺势压去。

正当齐军乘势追击时,魏韩联军的另一支暗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后方向齐军杀来,还未等齐军清醒是怎么回事时,齐军已溃不成军。

20.齐都城下 日

齐威王率众臣向魏韩求和。

21.齐殿 日

齐威王对面前的孟子羞羞地说:我没有听先生的话,妄自行动,导致……我对不起先生。

22.齐殿 秋日

字幕:公元前344年,正是魏鼎盛时期。魏趁此良机召开宋卫秦赵等12国参加的逢泽大会,会后率领与会诸侯朝见了周天子。只是韩国未参加逢泽大会,仍与齐国亲近,魏惠王很是气愤,于公元前342年派大将庞涓和太子申带兵攻韩。

齐威王立即召见孟子,问道:先生,魏国因为韩未参加其逢泽大会,仍与我齐亲近,就率兵攻打韩国。韩请求我救援,我是援,还是不援?

孟子:魏这是称霸行为,这种行为当反,怎么不援,援。

23.韩国境内 日

齐军与魏军在对峙。

24.齐军军帐内 日

大将田忌、军师孙膑正在为战事焦急。

田忌对孙膑说:咱们与魏军激战多场,未分胜负,如今战势处胶着状态,这可如何是好?

孙膑想了想:这样熬下去,没有什么好结果,我们还是退吧。

田忌:不战了?

孙膑:不是,魏军自恃强大,我军同他硬拼,是拼不过他的。现在我退一步,作一个口袋,让魏军来钻。等他钻进口袋后,我将袋口封死,再歼灭他。

田忌:口袋怎么做?

孙膑在田忌耳边悄悄密语,田忌会意点头。

25.齐军大营 日

齐军已退,大营一片狼藉。

魏军的几只人马在观察敌情,一些士兵在清点齐军遗留下的灶口。

26.魏军大营 日

一将官在向庞涓报告:我率部连连追击,见齐军每两天退一步,至今已一连退了五步。我派人清点过,齐军每退一步,减十口灶,今天已经减少了50口灶。现魏军减灶十口。

庞涓高兴地说:这说明齐军惧怕了,而退军减灶,说明魏军大批大批逃亡。哼,小小的田忌,竟敢与我庞大将军斗?传令,大军立即乘势追击,不能让他们逃了。

27.马陵峡谷 日

魏军追杀而来,一直追到峡谷深处

突然,一声呐喊,杀声震天,刀石齐下……

庞涓感到中计,命令道:马上退出峡谷!

可是进口早被齐军封死。

庞涓左突右冲,感到有命难逃,拔出刀来自刎。

齐军大军冲下峡谷。

旁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后来魏在齐、秦、赵三面夹击下,“兵三折于外,太子俘,上将死,国已空虚”,再也无力称雄。魏惠王不得不在公元前334年率诸侯国朝见齐威王,承认齐在东方的霸主地位。

28.齐殿 春日

孟子与齐威王在讨论国事。

孟子:齐王,你现在是东方第一大国,秦是西方第一大国,你以后怎么打算?

齐威王:先生的意见呢?

孟子:我想最重要的是三点。一、认清时势。现在是两大超强,三分天下。两大超强,一是秦,二是齐。三分天下即东部的齐,西部的秦,中部三晋和楚。二强对垒,争夺三分天下。秦是最野蛮、最凶狠、最具野心、最霸道的霸王。他早就想进驻中原,向东推进。中部原来有魏挡着,现在该轮到齐面临强敌了,是吗?

齐王:是这样,先生分析得当。

孟子:二、齐只能选择王道。以霸道对霸道,齐不是秦的对手,以王道对霸道,比霸道略高一筹。因为王道可争取民心,不但可争取自己国家的民心,还可争取敌国的民心。当年魏国被齐打败,是他驱使本国老百姓去为自己扩张疆土,称霸中国,这是不得民心,所以失败是必然的。而齐国之所以胜利是你齐威王和老百姓为了反扩张反霸王而战,是为正义而战,是得民心的,不胜是不可能的。齐王,是不是这样?

齐王:先生言之有理。

孟子:为什么商汤仅用方园70里土地,文王仅用方园百里的土地能统一天下呢?就是他们都行仁政,得民心,百姓口服心服,国家不统一也得统一。

齐王:怎样才能得民心?

孟子:要得民心就要废苛政,行仁政。仁政就是百姓之政。夏、商、周三朝获得天下是由于“仁”,它们失去天下也是由于不“仁”。国家的兴起和衰败、生存和死亡也是这样。天子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天下;诸侯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有它的祖庙;士和百姓如果不仁,便不能保全自己的身体。现在有的人怕死,却乐于不仁,这就好比怕醉却偏要勉为其难地喝酒一样,你同仁有缘啊!

齐王突然很惊奇地问:我怎么同仁有缘的?

孟子:孔子是自有人类以来第一个最伟大的人,孔子出生在齐国,是仁政的创始人,所以齐国与“仁”有缘,得天独厚,谁也不能同齐国比。所以齐国要好好珍惜这个“仁缘”,尽快实施仁政政治。得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与天下无缘,即使一时称霸中国,翻几滚就会跌下去的。魏国不是这样的吗?你可不能走魏国之路,你要创造自己的新路——王道之路。你如果不走王道之路,统一天下恐怕就不是齐国了,齐的地位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别国取代。我说的对不对,让历史来验证吧。

齐王:你说的不错,我会去做的。

孟子:三、分清敌友。七大国,除了秦,都可成为齐的盟友,就是过去有过节的,也可转化为齐的盟友。因为秦是最大的敌人。七个大国,除了秦,其余六个国家都受到秦霸威胁,六国如果不联合起来,还在自己之间斗,都将被秦霸一个一个吃掉,那是一种多么危险的结果。所以,只有六国行王道结盟抗霸才是唯一出路。最后,我想问一句,王是真心想行王道吗?

齐王:王道能救齐,我当然行王道。

孟子:王既然真心行王道,那就请王为老百姓办三件事,分田土地,办学校,轻赋税,轻徭役,轻刑罚。

齐王:可行,我当即下诏。

孟子:多长时间可实现?

齐王:三个月。

孟子:好,现在请王与魏、楚三国联手抗秦。

29.梁州 秋日

齐、魏、楚三国王在梁州会盟。

孟子说:今天三国在此会盟,主要商量联手抗霸的问题。因为现在秦国对中原虎视眈眈,动不动就要进军中原,先灭魏楚,再灭我齐,危险迫在眉睫。如我三国不早联手,不要多久,三国将要被秦霸一个一个吃掉。你们三国如果分开抗秦,哪一个都不是秦的对手。秦国凶悍、野蛮、野心勃勃,已占西方大片土地,实力雄厚,大周三分天下,秦已占三分之一,现在他想以迅猛之势尽快夺取两分,中原危在旦夕。

魏王:先生有何妙计抗秦?

孟子:三国联手,发动百姓一同抗秦。

楚怀王不解:百姓能抗秦吗?

孟子:你那100万士兵不都是从百姓中征集起来的吗?你的百姓如果有吃有穿有房住,你的士兵在前线能不为保卫你的国家,保卫自己的父母姊妹而拼死杀敌吗?如果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连饭吃不饱,衣穿不暖,乞讨街头,抛尸村头,他们还有心在战场为你拼死杀敌吗?

齐威王:先生的意思是要我们每个国家为每家农户分5亩宅基地、100亩粮食地,解决百姓的衣、食、住,再减轻赋税,减轻徭役,减轻刑罚,一人犯罪一人当,不株连家人。再为百姓办学校,受教育、懂礼仪。这就叫行王道反霸道。

穗惠王:齐王,先生住在你那里,这三条你做得怎样?

齐威王:我正在做。我现在问你两王,这三条你两王愿不愿实行?

穗惠王:既然这是抗秦的良策当然要实行。

楚怀王:愿实行。

孟子:既然三国国王同意我的建议,现在拿酒来,喝酒盟誓,誓词是,三国联手,誓不分离。

三国王齐声盟誓:三国联手,誓不分离。

三国王一口把酒喝下……

30.秦王大殿 日

秦王在同张仪研究国事。

张仪:齐、魏、楚三国已结盟,秦国怎么办?

秦王:张先生有什么好主意?

张仪:我去拆开他们。

秦王:既然三国已喝结盟酒,拆开他们是不容易的,那我们先清除周边障碍,等有了机会再去中原。

31.齐殿 日

孟子来见齐王。

齐王:你是来讲分土地的事吧?

孟子:时间已过去了半年了,老百姓还没有分到土地。

齐王:办学校,轻赋税,轻刑罚这些都好办,给农家重新划分土地,那是变更土地制度,触及公侯、卿、大夫的利益,不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所以,只能一步一步来。

32.齐殿 夏日

孟子又来见齐威王,问道:分地的事怎么样?

齐王吸一口气说:嗳,这些公卿、大夫太顽固了。

孟子:等到秦军打来了,连齐国都没有了,还有你公卿、大夫的土地吗?

孟子画外音:这明明是你齐王脑子里多个“霸”字,还推说是公卿、大夫顽固,我看就是你自己太顽固,你这是害了齐国。

孟子又说:好,分地的事,你就慢慢做工作吧。抗秦是六国的事,我还要去其他国家。

33.码头 日

孟子乘船离齐。

齐王到码头送行,并送上百镒金:这份薄礼请先生收下。

孟子拒收:不用。

齐王:先生这一去不知道何时再来?

孟子:你多作准备迎敌吧,再来我暂定不了时间。(上船而去)

34.韩国朝廷 日

孟子拜见韩王。

韩王;先生来我韩国,有何指教?

孟子:现在七大国混战,你觉得这是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韩王;请先生明示。

孟子:人们说,春秋无义战,但战国不是无义战,战国是王道与霸道的战争。对于这场战争,你不是站王道一边,就是站在霸道一边,骑墙是不可能的。请问韩王是站王道还是站霸道?

韩王;先生是主张我站王道还是站霸道?

孟子:从目前形势来看,七大国中,实力最强的是秦国,秦国是霸道的霸王,其他六国没有一国能与他单打独斗,一斗只能被他吃掉。因为这样,行霸道只有秦国,其他六国只能行王道。如果以霸道去对秦国霸道,只能自取灭亡,如果以王道去对秦国霸道,还有生存希望。所以,韩王是行王道还是行霸道?

韩王:先生不是明说了吗?除了秦,我们六国只能行王道。

孟子:行王道得天下,失王道,失天下,这是历史规律。王道就是爱民之道,不爱民的君王,不可能得天下。要行王道就要行仁政,要行仁政就要给百姓分田地,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老百姓就拥戴你,归顺你。还为百姓办学校,学知识,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百姓轻赋税,轻刑罚。一人犯罪一人当,不株连家人。这几点韩王能做吗?

韩王:能做。但是如果邻国仗势欺我怎么办?

孟子:我刚才说了,六国都只能行王道,不能行霸道,既然六国都行王道,六国中是没有人会欺负韩国的。至于秦国,那不是欺负,而是要消灭,六国所以对秦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单独与秦斗,你不是秦的对手,所以,这就有一个认清敌友的问题。七国中,秦是最大的敌人。大敌当前,六国只能联盟为友。不管以往有没有过节,即使有,也只能化敌为友,这是个基本原则。我讲了这么多,归纳起来三点。一是战争性质,二是选王道还是选霸道,三是分清敌友。我现在请问韩王,你打算怎么抗秦?

韩王一时回答不出来,只好说:请先生指点。

孟子:两条。一是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抗秦,千万不能单打独斗。二是发动百姓参战,军民结合,共同抗秦。

韩王又不理解,问:老百姓怎么抗秦?

孟子:你不给老百姓分田地,不轻赋税,轻刑罚,轻徭役,不给老百姓办学校,老百姓怎么拥戴你,怎么为你抗秦?

韩王:先生是从齐国来的,齐威王是怎么做到这几点的?

孟子:齐威王已对百姓减税减刑,还办了学校,分田分地,公卿大夫有些不通,齐王正在做他们的工作,不久会实行的。

韩王:我们同齐国的关系比较好,齐国做法对韩的影响很大,你提的这几条,我会尽力去做到,没有阻力是不可能的。

孟子:一切都要从抗秦着眼,工作就好做了。我还要去别的国家,你好好做抗秦准备吧。

35.赵国朝廷 日

孟子向赵王施礼:赵王,本人孟轲,拜见赵王。

赵王:先生,一旁请坐。早闻先生大名,今来本廷,不知有何高见献我?

孟子:我献给赵王的是三个问题,这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三个大问题。

赵王一听旋即严肃起来:啊,是什么三个大问题,请先生说说?

孟子:一、现在天下大势是什么?二、你反对什么,赞成什么?三、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为君者,这三个问题难道是小问题吗?

赵王:不是小问题,请先生详而言之。

孟子:现在天下太乱,表面看来是七国混战,实则是王道与霸道的斗争,王道使天下平安,百姓受益。霸道是扩张疆土,称霸天下,让其他诸侯来向自己朝拜。请问赵王,你是赞成王道还是赞成霸道?

赵王:我当然是赞成王道,反对霸道。

孟子:现在天下最大的霸王是秦。秦野蛮凶狠,野心勃勃,不可一世。现在他占驻整个西部,正准备向中原推进,直接威胁到中部国家。赵王,谁是最大的敌人,你明白吗?

赵王:明白。可我怎么阻得住秦的侵犯?

孟子:所以,在七大国中,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应该划分清楚。应该说,除了秦,六国都可成为你的盟友,即使以往有过节,也要化敌为友,否则,自己就要被秦分而所灭。一对一,没有一个能是秦的对手。六国只有联合抗秦才是出路。

赵王:先生所言极是。

孟子:既然赵王赞成王道反对霸道,就要同老百姓站在一起,从百姓吸取力量来抗秦。王道就是百姓之道,为百姓办实事,百姓会拥戴你,有了百姓的拥戴,你还怕什么?

赵王:百姓会拥戴我吗?

孟子:土地是百姓的生命,也是国家的财源。你给每户农家分5亩宅基地,100亩粮食地,秋后按十抽一交税,百姓不拥戴你吗?

赵王:好,我听先生的。

孟子:还要为百姓减刑罚,犯罪人不株连家人。还为百姓办学校,受教育,懂礼仪。

赵王:这个我能做。

孟子:最后我希望赵王说到做到,这是关系赵国出路大事。我还要去别的地方,就不侍俸赵王了。

赵王:先生不要走,我需要先生。

孟子:怎么,我还会来的。

赵王:先生在赵国,我心里踏实些。

孟子:我知道,我还要去别的国家联络,抗秦要大家齐心。

36.宋王朝廷 夏日

孟子对宋王,说:听说宋王行仁政,孟轲特意来拜见宋王。

宋王:早闻先生是推行仁政的大师,今来本国,正好请先生指教。

孟子:在众多诸侯国中,自己提出来行仁政的,你是唯一的一家。我想请问宋王,你为何要行仁政?

宋王笑笑说:现在是战国时代,众王总想争霸天下,而我宋是个小而弱国,无力与人争高下,只求自保,与百姓相依为安,过平和生活。

孟子:想得好,说得好,仁政就是百姓之政。民为贵,国家次之,君为轻。这就是给天下老百姓摆一个位置,摆一个首位。仁政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五条。一是两分,分5亩宅基地,分100亩粮食地。二是三轻,轻赋税,轻徭役,轻刑罚,犯罪人不株连家人。三是一办。为百姓办学校。四是朝廷尊贤任能,远离奸人。五是一反二支持,反对扩张战争,支持反扩张战争,支持解救受苦受难百姓的战争。

宋王:先生这一说,我实施起来心中就有数了。

孟子:你原打算是怎么做的?

宋王:先从税收做起。

孟子:税收是怎么定的?

宋王:我准备十抽一,可以吗?

孟子:历来税法有三种。一是贡法,二是助法,三是彻法,三种税率都是十分之一。我认为你的税率可行。

宋王:那就按先生说的。

宋大夫戴盈之:税率十分之一,不准设关卡乱收费,今年还不能完全做到,先减一些,等到明年完全实行。

孟子:戴大夫,你这话差矣。打个比方,有个偷鸡的,原来每天偷一只,现在改为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洗手不干了,这样行吗?既然知道这种行为不合道义,为何要等到明年呢?

宋王:那就按先生说的去做。

孟子:宋王行仁政有什么困难吗?

宋王只笑一笑,没做回答。

孟子对宋大臣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行仁政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大臣,希望自己孩子说齐话,是找个齐国人教他,还是找个楚国人教他?

戴不胜:找齐国人。

孟子:一个齐国人教,很多楚国人起哄,即使你用鞭子抽他,他也不会说齐话。如果你把孩子带到齐国临淄、岳里住上几年,你就是用鞭子逼他说楚话,那也办不到了。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里影响王,使王学好,可能吗?如果住在王宫里的人,不论大的小的,贵的贱的,都是好人,那王和谁去干坏事呢?如果住在王宫里的都是坏人,那王和谁去干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王怎么样?

戴不胜感到无以回答。

孟子对宋王说:行仁政要识人,要把拥护行仁政的人,和反对行仁政的人区分清楚。

宋王:识人有何诀窍?

孟子:对一个人,不要光听他说,还要观其行,不要听其如何说得好听,要看他做得如何好看。我建议你把卑贱者选到尊贵者之上,把疏远者提拔到亲近者之上,你身边的事就会大大改观。现在你身边只说不做的人太多了。

宋王:刚才讲的都是内部的事,现在讲外边的事。我行仁政,齐国和楚国扬言要来干涉,要出兵讨伐我宋,你看这事怎么办?

孟子: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宋王:这是好几年前的事。

孟子:我说个历史故事给你听。汤居住在豪地,与葛国为邻。葛伯放荡不羁,不祭祀鬼神。汤派人去问,为什么不祭祀?回答,没有牛羊做祭品。汤送去牛羊,他把牛羊杀吃了。但仍不祭祀。汤又问葛,你为何还不祭祀?葛回答,没有谷物作祭品。汤从豪地派人为葛耕种,老弱者去给耕者送茶饭。葛伯带领他的百姓拦住送饭的人,把饭吃了,还杀掉送饭的。有个小孩去送饭和肉,葛伯把他也杀了。这一下可把汤激怒了,为了这小孩被杀而去征讨葛伯。天下的人说,汤不是为天下的财富,而是为老百姓报仇雪恨。汤的作战便从讨伐葛伯开始,出征11次,战无不胜,天下从没有人能与他为敌。向东方出征,西方人等他快点来,向南方出证,北方人等他快点来,老百姓盼望汤来解救就同大旱盼下雨一般。作战的时候,做买卖的照常营业,干农活的照常种地。杀掉那暴虐的君主,抚慰那可怜的百姓,这等于下了一场及时雨,老百姓自然非常高兴。齐国、楚国纵是强大,如果要搞不义的扩张,有什么可怕的呢?

宋王听了,很受鼓舞,说:你说得真好,我会照你说的去做。

孟子:不过现在齐、楚也要行仁政,不会来讨伐你了。因为七大国中,秦是行霸道的霸王,六国的每一国都受到他的威胁,如果以霸道对霸道,谁也不是秦的对手,只能以王道对秦的霸道才有一线出路。齐、楚也是因为这个而走上王道的。我明天就要回邹,你好好行仁政吧。

37.邹穆公朝廷 夏日

孟子心事重重地来见穆公:穆公,我们又见面了。

穆公:先生今天又是来推行你那个仁政吧。我上次就对你说了,我行不了仁政。

孟子:现在不是你想不想行仁政,还是你要行,人家不让。

穆公一惊:那是什么,难道变天了?

孟子:是变时势了,原来是七国争霸,现在是唯秦独霸,七国当中,除了秦,谁也不能同秦争霸,秦现独占大国西边半壁江山,正准备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夺取中原,三分天下,秦占两份,剩下东边一份能挡得住秦吗?你邹国能螳螂挡得住车吗?

邹穆公不动声色,认为孟子在造势吓人,不值得惊慌,于是就讥讽地说:是的,按先生所言,我只能做亡国奴了。

孟子:要想不做亡国奴,只有一条路可走,军民联手抗秦霸。

穆公:老百姓帮我抗秦霸?算了吧。这次鲁出兵侵占我边界,邹鲁发生一场战争,鲁打死我官兵33人,我感到万分痛心,可我国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为死去的官兵难过,相反的还觉得死得好。老百姓能帮我抗霸吗?

孟子:这还是邹平时不关心老百姓的后果,灾荒年份,你的百姓,年老体弱的饿死荒野,年轻的四处逃荒,加起来有千多人。而你的仓库里却堆满了粮食,库房里装满了珍宝,你的官吏对此只字不提。这就是在上的人不关心在下的,甚至还残害他们,叫老百姓怎么来关心你战死的将士呢?人情就是这样,你关心他,他就关心你,你不关心他,叫他怎么关心你?现在秦要打来了,你怎么去发动老百姓,军民一同抗秦的?

穆公听了孟子一席话,不是没有道理,只是觉得孟子在揭自己的短,太不顾一个君王的面子了,所以,他不想顺着孟子的意思回答,而是朝向反的方面,冷冷地说:秦要打来他就打来呗,他大国不急,我小国急什么?

孟子:大国没有不急的,齐、魏、楚召开联盟抗秦大会,韩、赵正在抓紧备战,还没有发现不急的。

穆公显然是知道这些,但他不愿意当着孟子的面承认自己以往不对,他讨厌孟子在自己面前唠唠叨叨所说的那些,便说:我知道了,你走吧。

孟子退出朝廷,自语道: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哪有这样做君王的。

38.孟子邹国老家住宅 日

孟子闷闷不乐,望着窗外深深地叹了口气。

有人来报:先生,外面有人找?

孟子:请他进来。

来人站到孟子面前,自报:我是滕国传臣,今奉滕文公之命来请先生赴滕国辅政,说着将邀请书递上。

孟子接过邀请书,阅后说:我答应文公之请。我同文公有缘,当年我在宋时,他去楚国往返两次同我约见,我对他讲了“人性善”的道理。我说,人人都有同情心,先生有同情心,用同情心治理天下就好像小物件可以运转在手心里。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心,就不算是人,如果没有羞耻心,便不算是人,如果没有谦让心,就不算是人,如果没有是非心,就不算是人。这四种心,就好比人的四技,少不得。

来臣:也许因为这个,他才邀请你去。

孟子:你喝完茶,我们就起程。

39.滕国朝廷 秋日

滕文公在向孟子请教:请问先生,一个国君该如何治理国家?

孟子:老百姓的生产刻不容缓,春天播种,夏天耕锄,秋天收获,四路八节,耽误不得。老百姓要有固定的职业才能安分守己,没有固定的职业,就会游手好闲,放荡不羁,胡作非为出乱子,等到他们犯了罪,再来惩罚他们,这就是陷害。哪有仁爱的人去陷害老百姓的呢?所以圣明的君主要谨慎行事,节省开支,看重下属。

腾文公再问:国家税收怎么征?

孟子:历代税收有三种,夏代每户50亩地,行贡税,即参照几年的平均数作为税率标准,丰年灾年不变。商代每户70亩地,行助税,即借助民力耕种公田。周代每户100亩,行彻税,即通盘考虑交纳十分之一。其实三代税率都是十分之一。君主号称老百姓衣食父母,百姓一年到头,苦不堪言,不能赡养自己父母,还要靠借贷来满足税额,逼得老人小孩抛尸露骨在山沟,这怎么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官呢?大官吏世代承袭俸禄,滕国也是这样。这三种税法的十分之一,太重了,百姓不堪承受,要减。还要为老百姓办学校,让百姓受教育,有文化,懂礼仪。在上位的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在下的百姓做到亲密团结。贤明君王就是这样。《诗经》中说,岐国虽是旧邦国,接受天命气象新。这是赞美周文王的诗句。你努力实行吧,也可使你的国家气象一新。

40.孟子寓所 日

孟子刚用完早餐。

一人进来,施礼道:滕文公派鄙人毕战特来向先生请教井田制。

孟子还礼:毕大人请坐。

双方坐定。

孟子:简而言之,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制度,即在一方里土地划分900亩井田,其中100亩为公田,其余800亩分给8户农夫,每户100亩,100亩公田由8户农夫共同耕种,作为助税,先耕公田,然后再料理私人事务。这就是官员与农夫的差别。这只是一个大致轮廓,如果要调整得更合理些,就看你们了。

41.滕国朝廷 日

孟子进见腾文公。

腾文公:今日请你来是关于滕国与齐国、楚国的关系问题。滕是个小国,处在齐国和楚国中间,你觉得我该是服侍齐国,还是服侍楚国?

孟子:这个问题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回答不了。如果你要我谈谈,办法只有一个,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加固,和百姓一道守卫它。百姓如果宁肯献出生命都要守城,不弃城逃跑,那滕国就有救了。

滕文公听了,咬牙点头。

孟子换一种口气说:其实现在齐与楚国自己都岌岌可危,因为当今天下最大的霸王是秦,大周三分天下,秦已独占西部一份,现在他正以强大之势向中、东部推进,中原不久将成为秦的天下,齐、楚哪有心思向你称霸?齐、楚现在都信王道,不信霸道,因为凶狠的秦霸不容许他们信霸道,现在你们,包括秦之外六国都是信王道的,王道应该联合起来抗秦,才是出路。所以,你现在不用担心服侍齐还是服侍楚的问题,你要做的是将来等齐邀你联盟共同抗秦的时候,你要很好配合,这也是为你自己。

42.滕国朝廷 日

一人向腾文公施礼:鄙人名叫许行,信奉神农学说,今从楚国来到滕国,登门拜见滕文公。

腾文公:先生有何见教?

许行:我听说你推行仁政,特意从大老远来投奔你,希望得到一个住所,做你的百姓。

滕文公:做百姓给你5亩宅基地,100亩粮食地,你自种自收,秋后按十抽一收税。至于要房子,给你安排一所就是了。

43.滕国朝廷 日

几十个穿着粗布短衣人在向腾文公施礼。

其中一人说:我们都是许行的门徒,以打草鞋,织蓆子为生,我们都愿做你的百姓。

滕文公:等下要我的大臣给你们每家分5亩宅基地,100亩粮食地,自己勤劳耕种,税率十抽一。

几十个人高兴地退下。

这时,有侍臣来报: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扛着农具从宋国也来到滕国,要进见王,他们听说国君仿效圣人,推行仁政,说国君也是圣人了,他们希望做圣人的百姓。

滕文公:告诉他们,做百姓的,每户分给5亩宅基地,100亩粮食地,税率十分之一。做士子的,要谋个一官半职的,按滕国法规按才录用。

44.梁惠王大殿 冬日

孟子在大殿见到梁王:本人孟轲晋见惠王。

梁惠王:先生,请坐。你我不是生人了,不必客气。梁州一别,有好些年头了,你在梁州的高谈阔论至今还在我耳边响起。可至今秦还远离中原,你未免太自己吓自己了。

孟子冷冷一笑,说:我是自己吓自己吗?梁王,如果那时三国不结盟宣誓,秦早已进军中原,夺取西、中两分天下了,你魏还有现在这么轻松吗?你吃亏就吃在脑子里多一个“霸”字,少了一个“仁”字,多一个“利”字,少一个“义”字。你现在想到的是我孟轲给你带来多少“利”,而不是带来多少“义”,是不是?

梁惠王没回话,只是脸羞得红红的。

孟子: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为君者,如果一心只想着利益,祸必殃及自身。如果你为王者带头讲利,大夫就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子和老百姓就说,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这样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谁还去考虑国家,国家不危险吗?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国王的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大夫拥有一百辆兵车。如果轻义重利,那大夫不剥夺国君的财产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但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也没有讲仁义的人怠慢自己的国君。梁王,今后遇事不能只讲利,不讲仁义,这样大家怎么拥戴你?

梁王:你说的有道理。

45.池塘边 日

孟子来见梁惠王。

梁王正在观赏鸟兽,便问:有德行的人也会以此为乐吗?

孟子:只有有德行的人才会体会到这其中的乐趣,没有德行的人即使有这种乐趣也不能体会这里面真正的乐趣。周文王要百姓为他修建高台池沼,文王叫大家不要急,可百姓愿为文王快修,把高台池沼快点修好,还把高台叫灵台,把池沼叫灵沼,还为文王拥有各种禽兽鱼鳖高兴,就因为王能与民同乐。所以,文王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夏桀却不能那样。老百姓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消失,我宁愿跟你一起死去。作为国君,百姓想同他一起死去,即使有高台深池,奇禽异兽,自己能高兴到哪里去。

梁王听了孟子这一席长话,不由得笑了起来,说:我对于国家可说是操心到家了,河西闹饥荒,我就把那里部分老百姓迁到河东,同时还从河东往河西调粮赈灾。如果河东遭了饥荒也是这样。我曾经考虑过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能像我这样体恤民情的,可是那些国家的百姓并未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非因此而增多,为何会这样?

孟子: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以战争来打个比方吧。战鼓一响,交战双方丢盔弃甲逃跑,有的跑100米,有的跑50米,你觉得跑50米的对吗?

梁王:不对,因为跑50米的也是逃跑。

孟子:你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邻国的多了。农民耕种和收获季节不要去强征徭役,就有吃不完的粮食。如果不用细密的大网到池沼里捕鱼,就有吃不完的鱼。如果不烂伐树木,就有用不完的木材。粮、鱼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老百姓对生老病死无怨言,这就是“王道”的开始。每家分5亩宅基地,种上桑树,让50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各家鸡、狗、猪、家畜家禽都有饲料喂养。让70岁老人吃上肉。每户分百亩粮田,不妨碍他们的生产,让每家每户有饱饭吃。还办学校,让大家受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人人都尊老敬贤,老人再也不用头顶着重物在路上走了。大家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普通老百姓不用为衣食住发愁了,天下的百姓不拥戴你吗?

梁王:好,说得好。

孟子:但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富贵人家猪狗吃掉百姓的粮食,却不加检查制止。有人饿死在路边,却不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人了却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如果不推脱是年成不好,而是切实改革政治实行仁政做得不够,别国的老百姓都会来投靠你的。

梁王:你教训得对,我愿意接受你的批评。

孟子: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王: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人有什么不同?

梁王:没有不同。

孟子:现在你的厨房有大块大块的肉,马圈里有肥壮的马,可百姓面黄肌瘦,饿死荒野,这不等于在上位的领着禽兽来吃人吗?做父母官的却要鱼肉百姓还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吗?王,现在该是你行仁政关心百姓的时候了。

梁王点头“嗯”了两声,算是回答,然后说:想当年魏国是个什么样子,先生应该清楚,实力雄厚,天下无敌。可现在,东边和齐打一仗连大儿子都死了,西边被秦夺去700亩土地,南边又被楚抢去8个城池,这些奇耻大辱叫我怎能忘?

孟子:梁王呀梁王!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国家生与死,存和亡的紧要关头,你还有心去惦记着当年那些陈芝麻旧账,如果秦王打进中原,你连魏国都没有了,还有700亩土地,8个城池吗?当下还想着那些还有意义吗?你当年败在哪里,你知道吗?

梁王:在哪里?

孟子:败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特别是“马陵之战”。此两战你是想称霸,是不义之战,结果被反霸道的齐打败,齐是正义的,必胜。如果你在逢泽大会后放手不行霸道,而行王道,你就不会落到今天。现在这些早已成为过去,眼前当务之急是如何对付秦霸侵夺中原。

侍臣来报:王,秦国张仪求见。

孟子:你看,大祸就要来了。我退到一边去,你应付他,不能答应他任何条件。

梁王:宣见。

张仪来到梁王面前:张仪拜见梁王。

梁王:你今天回故乡,不是来给我报喜吧?

张仪:正是,梁王说对了。

梁王:何喜之有,说来听听?

张仪:秦王愿与魏结盟,托张仪先来交涉,不知梁王意愿如何?

梁王:与魏结盟有何条件?

张仪:与秦结盟就只能结秦一个。

梁王:原与别国结的盟就要解除,是这个意思吗?

张仪:梁王脑子真好。

梁王:要是我魏不同意呢?

张仪:秦现在是力盖天下,同秦结盟好处无边,这样的好事应该是求之不得。

梁王:你回去告诉秦王,说我梁王没那个福分。

张仪变了脸色,丢下一句:那就只能兵戎相见了。(走了)

字幕:可惜,这是梁王最后一次决策,没过几天就病逝了,只留下一句遗嘱:严防秦偷袭。

46.魏殿 日

梁襄王登基,召见孟子。

孟子在观察着梁襄王,孟子画外音:远看不像个国王的样子,近看,看不到他的威严,他能做得了国君吗?

梁襄王突然问道:老先生,怎样才能平定天下?

孟子:天下归于一统就能安定。

梁襄王:谁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

梁襄王:老先生看我像个杀人的国君吗?

孟子:不像。

梁襄王:我连杀只鸡都不想还说杀人,但现在秦要杀我,怎么办?

孟子:秦这是扩张,是霸道,对于行霸道的扩张战争,必须反击,但反击的结果怎么样呢?襄王考虑过吗?

梁襄王:我们卿相公孙衍已联合楚、燕、赵、韩,五国共同抗秦。

孟子:五国如果齐心协力,有可能胜秦,如果人齐心不齐,难得胜秦了。因秦有强大的实力,又凶悍难敌。

梁襄王:先生的意思不主张战?

孟子:战是肯定的,但要讲究方式,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战法。我的意思,如果五国的心没有摸透,没有十足的胜算把握,可以以五国名义向秦议和。

梁襄王:要是秦不接受呢?

孟子:如果以五国去同秦讲和,秦迫于五国联合压力,不一定不同意议和。

梁襄王:还是问问公孙相吧?

公孙衍上前:五对一,当然只能战,不战秦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

孟子:有把握取胜吗?这一仗决定大周三分天下归谁所有的问题,故这一仗只能胜,不能败。中原一垮,东方一分天下就挡不住秦了。公孙相,对此,你要慎之又慎。

公孙衍:先生的意思是不打?

孟子:我的意思是以五国名义去同秦议和。

公孙衍:要是秦不同意呢?

孟子:秦最害怕的是五国联合抗秦,不一定不同意议和。

公孙衍:秦要是提出割地、划城等苛刻条件呢?

孟子:那不能答应。

公孙衍:最后还不是打?

孟子:打可以,关键是五国要齐心,对这一仗,五国的心齐吗?

公孙衍:那就把五国召集起来,请先生讲讲齐心问题。

47.梁州 日

五国王在商讨战势。

孟子:今天请五国君王来梁州商量应对秦霸侵犯中原的作战问题。这场战争同以往战争不同,以往是讲输赢,这次是消灭与反消灭的战争。秦进攻中原不是为了只把中原四国打败,那样对它没有多少意义,秦要夺取大周西部和中部两分天下,就要先把你四国消灭,才叫吞并整个中原。至于燕可以称打败,消灭燕是秦的第二步。因为是这样的消灭与反消灭的战争,所以五国就如一个手掌的五个指头必须握在一起,不能分开。秦对五国是分而吃之,不是一口将五国同时吃下,所以,无论它先吃谁,五国要同时扑上去援救,决不能见死不救,这就关系到齐心不齐心的问题。这次反消灭战最怕的是不齐心,如果不齐心,五国将要被秦一个一个消灭。如果齐心,秦就奈何不了你们,比如出兵多少,快慢,坚守阵地,对战线承担责任,互相救援,服从统一指挥等等,这都是齐心不齐心的问题。公孙相,你说呢?

公孙衍:先生说的这六点非常重要,各王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表个态,战场是要讲军规的,无规不成军。

赵王:既然这是一场关系五国生死存亡之战,那就必须倾其全力,服从军规。

楚王:我遵守六条。

公孙衍:其他各王呢?

众王:遵守五条。

燕王:齐王怎么不参战?

公孙衍:我找了齐王,他也在加紧备战,作二道防线准备。第二道防线也很重要,如果我们第一道防线失利,第二道可全部投入,现在请各王回去准备。

五王走了后,公孙衍问:先生,现在可以应战了吗?

孟子:可以。但各国齐不齐心,还要看行动。你是怎么布阵的?

公孙衍:三晋防中线、楚防南线、燕防北线。只看秦从哪一线进攻,三线包抄围歼。

孟子:布阵可以。何时开战?

公孙衍:这就要看秦军了,我军时刻准备着。

48.平固 日

五国军三线同时进入阵地。

秦军先攻中线,三晋同时出动应敌,南北两线也同时扑来,秦军眼看被围在火海之中,只得速速退兵。

三线顺势追杀,平固被五国军占领。

49.曲沃 日

秦军发起攻击,正面迎敌的是韩军,因为秦军勇猛,韩军有些抵挡不住。

这时,楚、赵、魏三军赶来,将秦军围在其中,秦军只得又火速退兵。

四军顺势追击,曲沃被四军占领。

50.北线战场 日

秦军集中优势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攻北线薄弱的燕军。

燕军抵挡不住,只能败退,等到中线的赵魏赶来救援时,燕军全垮了。

51.南线战场 日

秦军又集中优势兵力突攻南线的楚军,由于楚军大意,仓促应敌,乱了阵脚,没等到韩魏来救援,楚军也溃败了。

南线垮了。

52.中线战场 日

秦军猛烈进攻。

中线三晋因为北救燕军,南救楚军,疲于奔走,劳师困乏,即使奋起抵抗,也难挡秦军的冲杀。

经过多次孤线拼杀,最终还是被凶悍的秦军所败。

53.齐国大殿 夏日

孟子拜见齐宣王。

齐宣王:老先生再次来到齐国,我深表欢迎。

孟子:我同齐有缘,所以再来齐国。

齐宣王:先生怎么同齐有缘的,请讲讲?

孟子:孔子是仁政创始人,齐国是孔子出生地,故齐国是仁政发源地,我是推行仁政的,不是同齐国有缘吗?

齐宣王:现在请你讲讲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

孟子:这二人没有史科记载,只传说是春秋时期五霸,宣王的意思是要学霸道?

齐宣王未回答,只是笑笑。

孟子:我只听说王道可以统一天下,没听说霸道可以统一天下,周文王、周武王都是以王道统一天下的,而五霸没有一个能统一天下。学霸道没有出路。既然齐国是仁政的发祥地,宣王以仁政王道统一天下可说是得天独厚,没有谁能与你比,你如继承你先祖齐桓公行霸道,统一天下就不一定是齐国了。

齐宣王:你认为我能统一天下吗?

孟子:这就要看你是行仁政,还是行苛政,行王道还是霸道了。

齐宣王: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行王道?

孟子:安定百姓生活去实现王道,没有谁阻挡得住的。

齐宣王:我能安定百姓生活吗?

孟子:能。我听你的臣下胡龁说,有人牵一头牛去屠宰场从你面前经过,牛颤颤抖抖的,你见了,叫放了牛。那人说是杀牛祭钟的。你说叫换头羊去吧。说明王有怜悯之善心,有怜悯善心之人就是有仁爱之人。

齐宣王笑笑,说:我还没想到自己有怜悯善心。

孟子:有怜悯善心就能行王道,这是天生的。

齐宣王:我这种心思为什么合乎王道?

孟子:有人说我的臂力能举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王相信吗?

齐宣王:不。

孟子:有人说我的视力能看清鸟儿身上细微毫毛,却看不清一车柴薪,王相信吗?

齐宣王:不。

孟子:如今王的好心连动物都沾光了,可老百姓却不能得到好处,这是为何?一根羽毛拿不起是因为不愿意拿,一车柴薪看不见是因为不愿意看。老百姓过不上安定的生活,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王不愿意施恩于百姓的缘故,王不肯行王道不是不能干,而是不愿干。

齐宣王:嗯,我明白了。

孟子:尊敬自己家里人的长辈,并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如果这样,治理天下就如在自己手里转动小球那般容易了。所以由近及远,把恩惠推广开去,便足以安定天下,不这样连自己妻儿都保不住了。古代圣贤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窍门,就是善于推广自己的好行为罢了。王的好行为足以使动物沾光,却不能使黎民百姓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什么都是如此。人心也是这样,难道说,动员全国军队,让将士冒生命危险去同别国结仇构怨,王心里才痛快吗?

齐宣王:不,我为什么非要这样做才快活呢。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追求最大的欲望。

孟子:王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我知道了,王最大的欲望是为了扩张疆土,让别的诸侯王来向自己朝贡,自己作天下的盟主,同时安定四周围的落后民族。以你这样的行为来满足你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齐宣王:像这样严重吗?

孟子:恐怕比这更严重。爬到树上去捉鱼虽然捉不到,却没有灾祸,以你这样的行为去满足你这样的欲望,费尽心思干,不但达不到目的,还有灾祸在后头。

齐宣王:你说给我听听?

孟子:前次五国对秦的战争你知道吗?

宣王:知道,五国败了。

孟子:当时有人问你,齐为何没参加,公孙衍替你回答,齐在做二线准备,其实你就是参加了,也是败。因为现时的七大国只有秦能称霸,其他六国,包括你齐,都没有资格称霸。称霸是要扩张疆土,侵犯别国,你六国每一国都受到秦的威胁与侵犯,还有能力去侵犯别国吗?秦强大、凶悍、野心勃勃。他要独霸全中国,成为取代大周的霸王,他的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拿下中原,上一次对五国的战争,他做到了。第二步吃掉你齐。你想,秦能放过你吗?我想,你还在做那个“最大欲望”的美梦呢?没想到大祸就要临头了。

齐宣王羞得面色绯红,两手发抖,问:那我该怎么做?

孟子:两条,一是联合楚、燕共同抗秦。二是发动全国老百姓参战,军民共同抗秦。

齐宣王:第一条好办,至于第二条,老百姓能抗秦吗?

孟子:打仗,一是要人力,二是要财力,你的士兵不是从老百姓中来的?财力不是老百姓为你生产的?你要你的士兵在战场为你拼死杀敌,你就得让士兵在家的父母兄弟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如果连这些起码的生活条件都没有,士兵怎么会去为你卖命呢?你要朝廷的官员有饭吃,前线的士兵有饭吃,农户没有土地,粮食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吧?

齐宣王:先生的意思要尽快给农家分地?

孟子:每家农户分5亩住宅土地,让他们在四周种上桑树,那么50岁以上的人可以有丝棉袄穿了。还可喂养鸡、狗和猪等家禽家畜,这样,70岁以上的人就可吃到肉了。一家再分100亩粮地,不要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就能解决八口之家的温饱。还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人就不至于用头顶着,背负着物件在路上行走了。老年人个个穿棉衣吃肉,百姓不用忍冻受饿,这样天下没有人不归顺你、拥戴你,为你去奋勇杀敌了。而现在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老百姓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尚且度日艰难,年成不好,只有死路一条,这样大家活命还怕来不及,哪里还有心思去抗秦保国呢?所以,王要立即行王道,施仁政,给百姓造福,让全国老百姓为保卫齐国而战。

齐宣王:你讲行王道,施仁政,王道、仁政怎么施的?

孟子:从前周文王治理周,只收农户九分之一的赋税,做官的人可以世代承袭俸禄。在关口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不禁止。只惩罚犯法的,不牵连其妻子儿女。鳏、寡、孤、独四种人是社会上最穷苦无靠的人,文王实行仁政,一定首先考虑到这四种人。

齐宣王:说得太好了。

孟子:既然好,王就实行吧,秦还在对齐虎视眈眈呢。

宣王:好,我就实行。

54.孟子住所 秋日

公孙丑、万章、陈臻、彭更、陈代、公都子、咸丘蒙、充虞等弟子在与孟子闲聊。

公都子:秦对五国“合纵”的胜利后,并没有当即占领中原,而是回本土去了,这对齐不是一个难得的备战机会吗?

孟子:不,退回去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他占领中原,接着进攻齐,他怕落得如当年魏在马陵之战一蹶不振的下场,他经过中原之战,要吃掉六国不是件容易之事。退回去把基础打牢,扫除周围障碍,解除后顾之忧再回来向东方推进要稳当些。这对齐是好事吗?

公子丑:对此先生有何良策?

孟子:我已对齐王说了,从两方面去做,内行仁政,发动百姓参战保家卫国,外联楚燕共同抗秦。

公孙丑:他会听先生的吗?

孟子:要做出来才算数。

公孙丑:先生如果在齐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复兴吗?

孟子:他们都是行霸道的,没有什么可赞颂的。

公孙丑:可他两个确实有本事,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晏子辅佐景公名扬诸侯。

孟子:以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先生把统一天下说得这么容易,难道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吗?

孟子:文王谁比得上?当时商朝没有一尺土地不属纣王所有,没有哪一个百姓不归纣王所管,然而文王只统方园一百里土地来创立丰功伟业,文王简单吗?现在齐国在这么广阔的土地上,有这么多的人口,国土不要再开拓了,百姓不要再增加了,只要实行仁政,统一天下谁阻得住?而且统一天下的贤明君主出不来的时间从来没有这样长久过。老百姓被暴虐政治折磨,也没有这样厉害过。现在这个时代,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高兴,就像被倒挂着而被解救了一般。所以,花古人一半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相当于他们两倍的伟业只有当今这个时代才行。

公孙丑:老师如果做了齐国的卿相,能够实现自己的主张,从此,小则可以成霸业,大则可以成王业,那是不足为奇的。我们祝先生成功!

众弟子:祝先生成功!

孟子:500年又有一位圣君出来治世,从周武王到现在已700年有余,论年数已超过,论时势,也该是君王贤臣出世的时候了。大概是天不想平治天下,如想平治天下,除了我还有谁?

众弟子:平治天下非先生莫属。

55.齐国朝廷 冬日

齐宣王召见孟子,问:燕刚与我结盟,燕王就去世了,太子又幼小,宰相趁机篡权,逼迫太子哙让位,造得燕国混乱不堪,燕求我救援,你看我们该不该去救燕?

孟子:可救,燕相国不仁不义,篡权谋反,当诛。

字幕:齐宣王火速出兵,仅仅50天时间就占领燕的都城,拿下燕相国贼,平息燕国之乱。

56.齐国朝廷 春日

齐宣王又召见孟子,问:燕国之乱已平息,现在有人劝我吞并燕国,又有人不赞成我吞并,先生的意思呢?

孟子:这要看燕国老百姓的意思,如果吞并它,燕国老百姓欢迎,就吞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个例子。如果吞并它,燕国老百姓不欢迎,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这样做的,周文王就是个例子。凭着一个万乘之国去攻打燕国这个万乘之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筐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来欢迎你的军队,难道会有别的意思吗?只不过想逃开那水深火热的苦日子罢了。如果反而是水越深,火越大,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了。王了解你的军队在燕所做所为吗?

齐宣王:开始去是有点乱。

孟子:据我了解,不是有点乱,而是军人在对老百姓行暴,老百姓反感很大。我的意思,你赶快下令,送回燕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同燕国的人商量,再选一位燕国王,然后撤军。不然的话三国联盟的内乱就要发生了。现在秦国对齐虎视眈眈,大敌当前,我们能乱吗?

齐宣王有些犹豫。

孟子:王,你现在动手还来得及。

齐宣王只好叹一口气说:白忙活一趟。

孟子: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对燕做了一件大好事,燕老百姓感谢你,天下的老百姓看重你,得人心者能得天下,难得的大好事!

57.齐宫 日

齐宣王急召孟子,说:张仪到楚城找楚怀王,秦答应退还600里商於之地给楚,要楚背齐事秦,这事怎么办?

孟子:这是秦惯用的手法,说明秦既恨齐,又怕齐。前次他要魏离开你,这次又要楚背离你,不是说明他怕你吗?可他又不放过你。现在我去楚揭露秦的骗人阴谋,你去联络宋、邹、鲁、滕附近四个小国联合抗秦。告诉他们,秦要吞并天下,齐不存在,四小国也别想存在。

58.楚朝廷 日

孟子对楚怀王说:怀王,我同你是第三次相见了吧,张仪找到你了吧?

楚怀王面色羞红:我没有答应他。

孟子:你觉得他会还给你那600里商於地吗?

楚怀王:我也认为他在骗我。可我如果不同意,他会起兵讨伐我,上次魏不同意离开齐,秦不是讨伐魏,结果闹出五对一的战争,最后还不是五国失败。

孟子:你若是答应秦,离开齐,齐被秦军打败了,消灭了,你楚还有吗?秦的野心是吞并天下,还不是一个齐。你若是不背齐,齐、楚、燕,还有宋、邹、鲁、滕,三大国,四小国,七国共同抗秦,秦也许怯于七国联手而不敢轻举妄动。

楚怀王:那上次五对一他不是也敢动吗?

孟子:那是我齐没有参战,他怕的是我齐,因为齐曾经打败过称霸一时的魏国,而秦也曾被魏打败过,可见齐有超秦之能力。

楚怀王:好,听你的。

孟子:我们在等着你的消息。(离去)

楚怀王见孟子走了,说:你说一套,他说一套,到底谁对?你孟子当初说秦要夺取中原,可五对一战争后,秦军退回去了,现在还没来。还是听我自己的好。每个人都为自己说话,你孟先生不也是这样的吗?

59.楚宫外 日

张仪在求见楚怀王。

内侍出来回话:怀王不愿见到你。

张仪对内侍说:你去对怀王说,说张仪问他600里商於之地还要不要了?如要,让张仪进去,不要,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60.楚宫 日

张仪进宫见到怀王:上次讲得好好的,怎么一转眼就变卦了呢?你不要听人挑拨,祖上宝地可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

楚怀王:你要归还我600里商於之地怎么归?

张仪:秦王说,只要你离开齐而联秦,这600里商於之地就归你。

楚怀王:那你先还地,我再离齐联秦。

张仪:地归还你了,你要是不背齐而联秦怎么办?我回去不好对秦王交账啊?

楚怀王:我怀王讲话从来是算数的。

张仪:那你先背齐联秦,我再还你地,我张仪讲话也从来是算数的。

楚怀王:你也争后,我也争后,那么这事就不成了。

张仪:你想,你的事仅仅是说句话,我不给你地,你还可反悔;而我把地一归还出去,就收不回了,所以,你必须背齐联秦,我再还你地。

楚怀王考虑一下,说:你得讲话算数?

张仪:一诺千金。

61.齐殿 日

门臣交一封信给齐宣王。

齐宣王拆开信看着。

楚怀王画外音:我因为受秦威胁,不能与你结盟了,但我也不反你,请原谅。楚怀王。

齐宣王一摔信笺说:这个软骨头,没有好下场的。

62.秦朝会馆 日

楚臣见张仪:张先生,你的要求我们都兑现了,现请你归还我600里商於之地。

张仪不紧不慢地说:我当时说的是6里商於之地,怎么到你们口里就变成了600里呢?你们肯定是听错了,我说的是6里,不是600里。

63.楚殿 日

楚臣对楚怀王说:张仪讲的是6里商於之地,不是600里,他说是你听错了。

楚怀王一听,气得咬牙:这个骗子,大骗子!给我发兵讨个公道!

字幕:楚出兵伐秦,大败。

64.齐殿 夏日

齐宣王愤愤地说:这头蠢猪,现在该尝到苦头了吧,你要背我而去,秦能给你好果子吃吗?实不可忍!我也给你点教训才解我恨。

孟子:不可,楚怀王是中了张仪的奸计,他背齐,主要责任是张仪不是楚怀王,蠢人可谅,恶人不可饶。现在不是向他发气的时候,而是拉他的时候,通过这一次教训,他才紧紧靠拢你。现在你最大的敌人是秦,秦最大的敌人是齐,你拉楚是打秦,你打楚是帮秦害己,这个道理,王应该明白?

齐宣王:可我咽不下这口气。

孟子:大丈夫能容人之所不容,忍人之所不忍,才是大家。行王政就要有王政的肚量。

65.河南垂沙 日

齐、韩、魏三国联军与楚军激战于沘水河旁,杀得楚军落荒而逃。

三联军又乘胜追击。

字幕:齐、韩、魏联军占领了楚宛、叶一带。楚无路可走,只得向秦求救。

66.孟子住处 日

孟子摇着头:这个齐宣王,竟背着我做下这等事来。愚蠢!愚蠢,比楚怀王更蠢,看你现在怎么收场?

67.齐殿 日

孟子来见齐宣王,说:宣王,我年事已高,不能侍奉王了,我请告老还乡。

齐宣王知道是孟子在生自己的气,但又不方便向孟子承认错误,只好换种口气说:先生在齐多年,劳苦功高,只是在上对先生的高深谋略理解不透,有负先生,请先生见谅。

孟子半句话都没回,退出。

68.孟子宫外住所 日

孟子辞职准备回老家。

齐宣王亲自前来为孟子送行,见面就说:先生这一走,没什么给先生,只馈赠百金,请先生笑纳。

孟子谢绝:不用,留着备战吧。

齐宣王:先生这一走,不知还能相见否,还有何嘱咐?

孟子:这个我不敢奢求,但我很希望知道的,王今后怎么打算?

齐宣王:按先生安排,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摇摇头说:只怕晚了。

齐宣王:去了楚,我还有燕、宋、邹、鲁、滕。

孟子:楚百多万军士到了秦手里,如虎添翼,谁挡得住?

齐宣王:先生有何良策可破秦楚之军?

孟子没立即回答:这是个大难题,我还要想想。

齐宣王:先生不用急,等想好了我再来请教先生。本王告辞。(回宫了)

孟子看着齐王的背影说:这个时候来请教我,何不当时就听我的。

69.孟子住地 日

齐宣王来见孟子,见屋里无人,桌上放着一张字条。

齐宣王抓着字条看着。

孟子画外音:找回楚是上策,退还楚宛、叶两地即可。

齐宣王抓住字条,呆呆地看着。

70.昼县客栈 日

孟子在座位上打瞌睡。

一个男人坐在孟子对面,轻声地唤着:先生,先生……

孟子不理睬他,仍在打瞌睡。

那人便不高兴地说:为了同你说话,我昨天就修饰一番,恭恭敬敬来到你面前,想不到你爱理不理打瞌睡。我是来替齐宣王说情挽留先生的,你不想听我说,我以后再也不同你相见了。(起身要走)

孟子睁开眼睛:坐下来,让我明明白白告诉你。你知道我住在这客栈干什么吗?我在等齐宣王接我回去,可齐宣王至今没有一句挽留我的话。你不去劝齐宣王改变态度,却在这里对我说一大堆空话,是你对我老人做得绝,还是我老人对你做得绝呢?

那人只好红着脸说:对不起,是我误会先生了。(走了)

71.昼县客栈 日

孟子迎来了弟子高子。

高子对孟子说:齐人尹士对我说,不晓得齐宣王不能做商汤、周武,那便是孟子的糊涂,晓得他不行,还要来投奔他,那便是孟子贪求富贵。大老远跑来,不想空手而去,在昼县待那么久不离开,为什么慢腾腾地懒在那里不走呢?这种情形我很不喜欢。

孟子冷笑一声说:我还嫌待的时间太短了呢。那尹士知道我为什么来投奔齐宣王吗?又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吗?如果仅仅是为了贪求富贵,为何当年齐宣王愿为我在临淄建一幢房子,用万钟之粟来养育我的学生,被我拒绝了呢?我是为了齐国的老百姓,齐国在百姓被赶到战场去,又成批成批地被抛尸战场,尸骨未回。我是要齐宣王行仁政,给百姓分田分地,薄税收,农忙不派役工,犯罪人不牵连家人。还为百姓办学校,受教育,让百姓过上平安殷实的生活。王如用我,又何止齐国老百姓得到太平,天下的老百姓都得到太平。我天天盼呀盼,盼王改变态度。我非得像尹士小子那样,向王进谏,王不接受,便满脸不高兴而离开,离开时非得走筋疲力尽不落脚吗?我还要在这里等王派人来接我回去。

72.齐殿 冬日

齐宣王:来人,叫相国来。我准备去派人去找楚怀王,答应退还宛、叶两地给他,只要他回到我身边来。

内侍下去。

这时,张仪来了,说:齐王,你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吗?

齐王王:先生不用捉迷藏,有话直说。

张仪:现在你与秦斗得你死我活,可旁边有人坐守渔利。等到你与秦双方都垮了,他在旁边不费一兵一卒而独得天下,你甘心吗?

齐宣王:谁呀?

张仪:赵王在秦、齐激烈争斗时,他在一边不声不响改革军制,建立一支天下无敌的胡服骑射队伍,这支骑兵队伍是目前天下谁也不可抵挡之兵。你不担心这支骑兵将来会打到自己头上来吗?

齐宣王:赵与我是盟国,担心什么?

张仪:你还记得楚国背齐联秦的事吗?每个国家都是为了自己私利,朋友可以变敌人,敌人可以变朋友,谁也不顾别人的。

齐宣王:你的意思是什么?

张仪:秦齐联手伐赵。

齐宣王一听此言吓了一跳,想了想,说:等到我同你把赵打垮了,你再来伐齐,是吗?

张仪凶相毕露说:你不与秦共同伐赵,秦就只能伐你了。

齐宣王:我同赵是盟国,互相支援的。

张仪:当年五对一都不在话下,何况你们二对一。

齐宣王:你要这么做,我只能答应你,你攻赵,我不插手。

张仪:一言为定,否则我要先伐你。(走了)

齐宣王:我等着。

73.孟子昼县客栈 日

孟子还在等齐王的消息,等得实在焦急……

有人来求见:本人是赵臣,特意来请先生去赵国推行仁政。这是赵王写给你的聘书。(将聘书交给孟子)

孟子接过聘书阅毕,高兴地说:我答应赵王的聘请,现在起程。

74.赵国朝廷 日

孟子晋见赵王。

赵王:先生请坐,我们这是第三次见面了。今请先生推行仁政。当年虽然听先生讲行仁政,但实行起来没那么容易,今再请先生亲临指导,就方便多了。

孟子:行仁政不难,难的是心诚。口讲仁政,心想霸政,那是行不了仁政的。仁政就是那么五条。一、二分,分给农户5亩宅基地,100亩粮食地。二、三轻,轻赋税,轻徭役,轻刑罚。三、办学校。四、举贤任能,远离小人。五、一反两支持,反对扩张战争,支持反扩张战争,支持解救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战争。对百姓最重要的是前三条,概括起来是两句话,分田分地办学校,轻税轻徭轻刑罚,做得到吗?

赵王:做不到也要做到。

孟子:只要赵王有这个心好办。今天赵王请我来,恐怕不完全是为这两句话吧?是不是另有难处?

赵王:请先生来指导仁政是真的,另遇难题也是真的。先生当年说,以霸道对霸道只有败,以王道对霸道可能胜。现在秦霸要吃掉我赵国王道,而且要拆散我的盟友齐国来吃掉我。

孟子:我估计齐宣王面对秦的威胁有苦难言,齐不答应,秦就要伐齐。我估计齐不插手帮你,只是应付张仪,因为敌友关系齐宣王还是分得清的。我现问你,秦素来以齐为大敌,现在放弃攻齐而来攻赵,为什么?

赵王:秦、齐争斗,确实给赵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我改革军制,建立一支比较强的胡服骑射队伍,给秦比较大的军事压力,秦害怕我这支骑兵,就要拆散我与齐联盟,再吃掉我。

孟子:等吃掉赵了,再去吃掉齐。分而吃掉是秦惯用的伎俩。

赵王:为此,请先生解危。

孟子:八个字,三国一体,全民皆兵。把仁政那两句话灌下去,发动全国老百姓参战。三国一体就是赵、齐、燕组成一个团体同秦血战到底。要做到这八个字,两句话,赵王就要亲自出马,到齐国去,到燕国去找到齐王、燕王把两句话,八个字落实。对他们国王说,三国合则生,三国分则死,同生共死,此可是最后一战。还有,楚、魏、韩也要实行这八个字、两句话,让他们在中部、东部遥相呼应,共同抗秦。还把八个字写成大横幅标语,刷遍东部和中部每块墙壁、每个墙角,让秦霸感到四面楚歌。楚、魏、韩的联系,要齐王亲自出马去部署,这样也许可以避免一场灾难。

字幕:因为这一切,秦军迟迟不敢动手,张仪虽然去了几国,都是铁板一块,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75.赵国村庄 日

孟子带弟子到农村调查,到处可见农民兴高采烈地种地,

孟子问一农民:老人家给谁种的地?

老农:给自己,赵王分给我的。

孟子:分给你多少地?

老农:5亩房屋地,100亩粮食地。

孟子:你家几口人,粮食够吃吗?

老农:六口,够吃。

孟子:怎么收粮税的?

老农:十抽一。

孟子:村里有学校吗?

老农:办了学校,听说是孟先生叫赵王办的,孟先生是大好人。

孟子笑笑说:回去,看看其他几国怎么样?

76.一组镜头

齐国,分田分地真忙,村民山歌荡漾。

燕国,学校书声琅琅,屋前屋后瓜果飘香。

韩国,牛羊成群结队,老人孩子欢唱。

魏国,铁匠铺里叮当,大刀梭镖闪亮。

楚国,墙上大幅横标,操场杀声雷响。

77.村外 日

孟子率学生站在高坡上,鸟瞰广阔的村野,深有感触地说:此次我也没想到仁政之花会在六国开放得这么好,难得实在难得!

公孙丑:先生大功告成,可喜可贺!

众弟子齐声附和:可喜可贺!

孟子:这只是初战胜利,霸道未灭,还不是最终胜利,仁政之路还长得很哪,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78.赵国国都 日

六国国王在集会。

孟子:只要你们六位国王始终坚持这八个字,两句话,你们的国家是安全的,人民是平安的。但是危险还没有过去,因为秦王独霸天下之心未死,只要秦一天不放弃独霸天下,你们就一天不能解除危险,你们同秦霸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非常明确的。秦最怕的是“三国一体”绑在一起,它就没法吃掉你们,你们如果一分开,就会被一个一个吃掉。秦国惯用的手段用小恩小惠,离间你们,或是软拉,或是硬胁,如若不从,就动武。而你们“三国一体”不管秦国采用什么手法,都要死死捆在一起,秦也只能无可奈何。还有,“三国一体”只是一个方面军,全民参战是另一个方面军,是人心战争。两方面军结合在一起,对秦起着巨大的震慑作用。这点是各国王最容易忽视的,你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个。现在请你们每位国王和燕相发表意见。

赵王:先生提出的这八字战法,对秦震慑很大,但秦亡我六国之心却又不死,它现在正在想方设法打破这八个字,把“三国一体”变成三国解体,把两军结合变成两军分离。那个张仪太诡计多端了,他有两句名言,朋友可变敌人,敌人可变朋友。在他看来,朋友和敌人没有分别,我们就很容易上这个当,现在不知他从哪方面下手?

齐宣王:秦要下手是肯定的,他先两次要分裂我的盟友,前不久又要拉我入他的伙,我知道他只有先分离我,后才能吃掉我,这也是秦惯用的手法。先生说得好,分清敌友,这一条非常重要。另外,只有两方面军联合,心理才有底,才大胆应敌。

楚怀王:对付张仪的手法我领教过,那家伙诡计多端,防不胜防。此次不管怎样,就是死也要同韩、魏死在一起,决不背友。

众呼:是的,就是死也要“三国一体”死在一起。

孟子:只要齐宣王有这个决心,秦要消灭我们六国就寸步难行了。

79.赵廷 日

孟子与赵王在研究对策。

孟子:秦最容不得比他强大之国,所以,他的重心还是放在你的胡服骑射上,所以,你还得多作几手准备。

赵王:听说西方也有几支骑兵小国对秦不服,动不动就找秦闹事,我的“骑射”军技就是从那里学来的,如果那边也有找秦闹起来的,他就顾不得东方这边了。

孟子:有具体对象吗?

赵王:找羊技师问一问,他就是那里的人。叫来羊技师。

羊技师进殿,施礼后说:义渠人对秦反抗最烈,也最有骑射技术。其次是丹、犁,动不动找秦闹分裂,也很有骑射技术。

孟子对赵王说:你要派个得力大臣去,多带些礼品去,要他们一道同赵抗秦反霸。秦行霸道是不得人心的。

羊技师点头离去。

孟子又对赵王说:抗秦还是要靠赵与齐,你与齐同心联手是第一位的,赵与齐内部绝对不能出现裂痕。赵与齐的同心联手是胜秦的根本保证,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你与齐要一个心,今后如要出问题就出在你与齐分裂上,你可要牢记这一点。

赵王:先生所言极是,我会万分注重的。

80.赵王宫邸 日

字幕:由于六国推行“八字战法”,东部和中部平静好些年,可孟子已是古稀之年,不能不告老还乡了。

孟子对赵王说:我年事已高,你也亲眼所见,我难能继续侍奉赵王到底了,但我离开要保密,免得影响抗秦的军心和民心。

赵王实在舍不得,眼圈已红,说:先生是赵的救国恩人,你的离开,我实在难舍,你去哪里养老,房子、费用赵全包了,我还要时时请教先生的。

孟子:我知道,你不用为我操心!应把心放在国事上,如有何要事转告我就是了,我不会不管的。

81.土道上 日

孟子悄悄离赵了。

字幕:孟子回到老家,同万章弟子把自己的思想、言行集录成一册书,取名《孟子》,作为我国《四书》中的一书,流传至今,享誉中外。

猜你喜欢
张仪齐宣王赵王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沉默的齐宣王
赵王骨折
天下棋局
天下棋局
齐宣王好射
滥竽充数
5000金为何大于500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