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冬梅:苏州给了我天地灵气

2017-11-17 06:12陶瑾
现代苏州 2017年21期
关键词:雕花红木姑苏

记者 陶瑾

施冬梅:苏州给了我天地灵气

记者 陶瑾

我从小生长在木渎灵岩山脚下的山前村,这里是徐扬《姑苏繁华图》起笔之地。回想起来,我和太湖、灵岩竟有一段奇缘。

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香山帮工匠,从小耳闻目濡,香山手艺的精妙一点点潜至心灵。儿时陪母山寺做义工,饱览了灵岩山的各种木雕奇珍,且赏文徵明书法,读沈周画笔,领会了在自然大美之外,自有一种人文妙意。一日,我路过佛堂门微开,进去看见一张精美的雕花圆桌,和16把栩栩若生的椅子,当时内心就被苏作雕工的艺术力量震撼了。

1986年,正值苏州建城2500周年,奇缘再度相逢。友人送来一卷画轴,正是《姑苏繁华图》,透过旧时墨色,走进两百多年前的繁华姑苏,仿佛听见了古运河上阵阵橹声,山塘街上悠悠丝竹,以及街市上的往来喧嚣……我被画深深迷住了,而且是从我家所在的山前村画起,亲切感油然而生。

生在文化之乡,从2002年开始我便深入接触红木家具,喜欢其浑然天成的神韵,风采怡人的典雅,如同一幅丹青,让人静静感受到文人心机的妙意横生。然而,看多了,我就发现了问题。有些红木家具制造商的理念和自己的想象有太多出入,家具拼接太多,白皮若隐若现。那时,我正好在太湖西山买下一栋百年老宅,本想从外面采购一批红木家具,后来决定自己采购原料动手做。好东西都是靠时光打磨的,在一件件家具精心完成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工匠团队不断磨合,齐心协力,以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

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苏州古城进入申遗的进程。许是作为苏州人的使命感,许是对家乡的感情,我打开《姑苏繁华图》,萌生了一个文化梦——将徐扬的旷世名作,采用苏作木雕技艺完整地重现出来。

在经营好线缆厂的同时,我开始一步步实现这份艰巨的心愿。雕刻不能急于求成,困难远比想象得多,不仅雕刻见真工,打磨也极其费工夫。原本计划五六年雕完全卷最后整整花了11年时光。其间,每一个小细节都要认证、都要研究,先后辗转江浙两省聘请近两百位能工巧匠,用了45吨红酸枝、25吨紫檀,耗数万工时,用1:3的比例精雕细琢,终于制成了一人多高的红木雕刻超长作品《姑苏繁华图》。

今年江苏发展大会期间,总长40多米的红木雕版《姑苏繁华图》有幸亮相江苏大剧院。一刀一凿尽显吴地风情,运用苏作传统的浅雕、深雕、镂空雕、立体雕等技法,联合浙江东阳木雕一同呈现,将原作的每个人物、每处细节都全面复刻。19块雕版上共雕刻人物1.2万余人,房屋建筑2140余栋,桥梁500余座,船只400余艘,商号招牌200余块,文化戏曲场景10余处……远看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近看起伏有度、过渡自然。

我感觉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靠毅力去坚持,才能收获圆满结果。从原料的选择、整体的构思到各个元素神韵的把握,我都极为讲究。我经常对雕刻工匠说要走进画里,和古人对话。比如雕渔夫,就要想象他打渔时的心情,这样雕刻出来的动作、神情,才有灵魂。我还带着这些师傅去故宫学习,去西山雕花楼、东山紫金庵观摩如何将雕花做到更好。

《姑苏繁华图》就像我的生命密码。看到它经典重生,我心里好满足。我的心意在画里,希望大家能读懂我的这份文化坚持。

施冬梅,苏州山前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从小生在文化之乡,对红木家具的喜爱由来已久,历时11年完成了红木雕版《姑苏繁华图》,目前进入中国工艺“山花奖”初选。

猜你喜欢
雕花红木姑苏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树干雕花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姑苏好时光
文化与艺术的收藏——红木
雕花马鞍
凭祥红木文博城
姑苏城外寄乡愁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