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学生课堂易生成

2017-11-19 20:59张春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参与意识个性化

张春英

摘要:本文就课堂生成环节提出思考,认为课堂不能有效生成的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体现不够充分。如果老师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存在,善于听到学生的声音,则容易出现较好的课堂生成。为此,本文结合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深入分析课堂生成的条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课堂生成。

关键词:课堂生成;学生;主体;设计;参与意识;个性化

一、课堂生成是指根据课堂学情变化,师生共同及时接纳弹性、灵活、创新的成分、因素、信息,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的应对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点线、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动,使课堂产生质变、飞跃的过程。

由此可见,课堂生成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和即时性。它和老师的预设不同步,就像教育家杜威所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既然这样,我们要如何有效应对学情的变化并进而达到一种质的飞跃呢?

我认为老师心中有学生,才能有效处理好课堂生成问题;也只有老师心中有学生,才能促成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达到质的飞跃。

老师心中有学生,便会破除对学生的不信任,避免在课堂上面面俱到,避免“包办”,避免“遮蔽”学生的声音。

另一种情况是课堂设计过于具体,限制了学生的课堂生成。比如《声声慢》这首词,如果老师课前设计了详细的课件,每一步不仅有明确的问题,还有详细的答案,如词中有哪些景物(意象),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风格异同比较,感情中“愁”的具体内涵等等,全部由老师告诉学生并在课件中一一呈现,这样学生便来不及思考也不需要思考,或者即使思考了,也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呈现不完全一致而轻易否定自己。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思考了,因为他在课堂上没有思考的机会,更谈不上思考的乐趣。这样的课堂何来生成呢?

二、学生的课堂存在感降低,他们充其量只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做出一些简单的回应,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或者在老师的提示下给予几次并不由衷的掌声,这种缺少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最多也就是一种虚假繁荣。还以《声声慢》为例,假令老师能用学案或者课件给学生提供一定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首词的意象及其特点,并能通过和刚学的《醉花阴》进行比较来体会作者南渡前后心境的差异,那么学生对《声声慢》中“愁”情的内涵和词的意境,则会把握得更具体而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探究出来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就可以了。可以说,老师放手发动学生,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的打成度高,而且效果远胜于老师大量的课件和说教。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促进师生对话和课堂生成,并不是不要老师的预设,相反,是对预设的要求更高了。预设体现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思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程序,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预设又必须是弹性的、灵动的,留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生成的时间。在实施教学时,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经验积累,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先肯定学生的睿智,鼓励他善于勾连前后所学知识,合理联想的优点;然后就此展开,引导同学们比较祥林嫂和小团圆媳妇命运的异同,以及围绕在她们周围的人们如柳妈和婆婆、鲁镇的人们和围观小团圆媳妇的人的相似之处,进而比较萧红和鲁迅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异同。这样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预设,也借学生的思想花火不仅点燃了一堂课,而且对此类有关“批判国民性”主题的小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现了一次精彩的课堂生成。

四、课堂生成需要氛围,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习惯需要培养。“一堂好课往往源于一个好的问题”,好的问题将有利于学生的课堂生成。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也是思维活动的起点。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说课堂生成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比如《定风波》的学习,要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从“莫听”“何妨”“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角度来把握诗人的感情。这样的问题角度便于学生联系诗人经历和写作背景,进而推想出诗人傲对人生风雨,傲对人世浮沉宠辱,具有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等。如果这个时候能启发学生由苏轼的遭遇和心境联系到自己的人生,思考如何看待人生的坎坷、挫折等问题,学生的回答必将异彩纷呈,若适度引导,则又实现了对写作技能的锻炼。

课堂生成是需要老师引领的。我们的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但是不等于否定老师的引领性作用。教学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的课堂生成,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既要注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也要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老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生成,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加引领不加限制,那么这样的课堂即使可能有生成,可能也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这不仅有悖于教学的目的和教育价值的体现,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健康学习方式的指导,也是无益的。

总之,我们强调的课堂生成,是以学生为前提,基于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生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有效性的课堂生成,这样的课堂生成无论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还是长远发展,无论是主动学习还是有效学习,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它也对老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促使老师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积极更新,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适应学生和课堂的灵活需要,只有心中有学生,才更容易促成課堂生成。

参考文献:

[1]创设教学情境,打造灵动语文课堂[J]. 朱永明.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5年11期

[2]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 白振峰.教育教学论坛. 2013(3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参与意识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