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融入客家文化教育研究

2017-11-20 21:07王建发
青年时代 2017年28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第二课堂高校

王建发

摘 要:客家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其独特的人文环境的地域特征是形成客家人精神特质的重要因素,该精神激励着客家人在困难和艰辛中不断奋进和发展。随着对客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客家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且在本土青年学生客家文化的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分析了第二课堂的作用以及客家文化的特征,并探讨在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中融入客家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客家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继承性和发展性,与其所在的地域有着重要的关系,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历史孕育的地域文化也不同,不过无论那种文化,其中都蕴含丰富的资源。学会充分利用这些地域优势,不仅能够使优秀文化有效地服务于地区的教育发展,还能够从中探索出教育体系的结构,构建完善的高校育人体系。加上近年来,第二课堂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力,还丰富了他们课后的生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第二课堂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够认识到其在高校中的作用,还能够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革的完善。

一、第二课堂的作用

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规定的教学活动外,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并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智能水平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没有围墙的课堂,它不像第一课堂那样带有约束性、强制性、制度性,它以自愿为前提,以多样性、活泼性、创新性为特点,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一)导向作用

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基于教师指导和相关部门的管理下进行的,开展和组织的时候通常与主流文化相适应,其中审批和组织的过程就是一种导向。第二课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选择和扬弃生活与学习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还能够继承和发扬社会的主流文化,从而确保学生所学习和参与的内容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

(二)激励作用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能够选择性地参与自己喜欢以及感兴趣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对自己劳动和能力的认可,因此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另外,第二课堂的开设通常依据学生的兴趣,因此非常容易聚集一批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他们在相互配合、交流以及成果展示等活动中,会产生一股凝聚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而这个能力是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重要要求。

(三)拓展作用

在教育中,第一课堂非常重要,但无法解决学生的专业能力问题,因为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当前的第一课堂还存在单一性和被动性等限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实际的体验,因此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在第一课堂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够得到充分培养,因此需要第二课堂的配合与实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科学竞赛等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另外,讲座、报告会以及沙龙等活动,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育作用

高校其实是一种过渡性的教育,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无法使学生学会真正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因此,第二课堂的存在就极为必要。第二课堂是需要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的,学生会更加容易领悟到人生发展的意义,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第二课堂这种强调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自我的终身教育目标。

(五)媒介作用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化是必经的一个阶段,而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在策划和组织第二课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进来,从而使自身的能力延展至社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和社会及各方进行交流与合作,这一过程就会使学生具备社会经验,并将自身的知识能力运用于社会,形成社会与高校的良好衔接,因此,第二课堂的建立能够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二、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一支,历史上为避战乱,从中原辗转迁徙而来。客家人的聚集地为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区。其中以粤东北的梅州最为集中,因此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客家话是客家人的独特语言,客家人有独特的客家文化和习俗。概括地说,客家人是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独特、稳定的一个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性格特征。

(一)崇文重教

客家人主要聚居于赣南、闽西和粤东三角地带,客家人历来都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甚至以兴学为乐,以耕读为本,以知识为荣,在整个客家范围内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客家地区还流传着诸多谚语和童谣,如地瘦栽松柏,家贫好读书;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必有大成等,都体现了客家人对读书的重视以及对礼义的追求。

(二)勤俭诚信

客家人现在的位置是经过长期的迁徙而至的,当时的环境可能并不理想,因此客家人为了使生活更加有保障,养成了勤劳俭朴的良好品德。另外,客家人非常重视诚信交往,讲究用诚信来交朋友,因此客家人所在的地区民风较为淳朴,社会氛围和谐。

(三)保守谨慎

客家人居住在山区,使客家人具有了保守和谨慎的性格,加上客家文化通常形成于环境较为封闭的地区,使客家人在为人处事方面讲究稳妥,然而在创新方面较为匮乏,从客家文化中的早婚、多生以及重男轻女等观念中可以看出。

三、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融入客家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善于利用客商资源

客家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义轻利观念,因此客商通常将诚信看得非常重要,加上崇文重教的人文情怀,使大量的客商通常会在事业有成后对家乡进行反馈,如捐资助学等多种形式,支持家乡发展教育。因此,高校可以成立客商研究中心,将客商作为诚信教育的真实教材,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体会客家文化的诚信意识。另外,高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初就不间断地开展诚信教育,通过对话客商、校训激励和制度约束等教育形式,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诚信品质及道德素养。

(二)善于利用乡土资源

客家人在长期的艰苦环境中养成了勤劳刻苦、坚韧的优良品质,而这种良好的人文精神也是客家人保持自身強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因素,而当前的高校大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这些品质。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客家乡土研究社团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学会将客家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还可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作用,让大学生体会当时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和热爱社会主义的优秀品质。另外,还可以加强校企、校市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善于利用院士资源

客家人都具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心态,因此客家人通常会不断拓展和延伸自己的生活领域,而教育是客家人进行拓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重视教育、学习以及创新的背景,客籍院士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思想都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教育资源,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客籍资源,如学术思想启迪学生,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还应利用学术成就激励学生,院士的学术成就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还能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学术情况,从而激励学生对学术的追求。

四、结语

客家文化有着源远的历史,在教育方面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高校教育者应与时俱进,将其融入教育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将客家文化融入高校的第二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重视和学习客家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将客家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忠永.地域文化现代教育价值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5(3):72-73.

[2]刘奇.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第二课堂改革[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5):41-43.

[3]袁志正.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J].艺术科技,2015(1):28.

[4]汤炜慧,范丽娟.满意度视角下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林区教学,2016(4):6-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第二课堂高校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