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研究

2017-11-22 09:00姚建军
科教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西藏人才培养教学

姚建军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实施藏汉双语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西藏地区的繁荣定与发展以及祖国的稳定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西藏缺少藏汉双语人才,具体表现为数量少、质量低、文多理少等,与内地快速发展的教育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无法满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学前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实施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是推行及普及整个西藏双语教育、培养藏汉双语人才的根本。因此,作为一名师范院校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教師应该立足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分析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双语人才。

关键词 西藏 藏汉 人才培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50

A Study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Bilingual Education of Tibetan and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in Tibet

YAO Jianjun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ibetan and Chinese bilingual education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 and the stability and 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However, at present Tibet's lack of bilingual talent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small quantity and low quality, the lack of science, there is a distinc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level, unable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ibet. While preschool children are in the golden age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popularizing and popularizing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ibet and cultivating bilingual talents in Tibetan and Chinese. Therefore, as a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national policy, in the analysis of training status of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alent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ibe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cultivate more bilingual talents.

Keywords Tibet; Tibetan and Chinese;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西藏自治区以藏族为主,是我国地区最大、人口数量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该自治区主要是采取以藏语为主要语言、藏汉相结合的沟通方式。自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今,国家越来越重视西藏自治区的社会、经济、语言、文字发展,整个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尊重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藏汉双语教育的政策也在摸索中实施。从长远来看,西藏自治区的语言发展既要符合西藏文化的特色,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重视学生藏语和汉语的平衡,使他们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认为应该从西藏自治区的学前双语教育实际情况,在分析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问题,并作出努力与尝试,以培养出更多的藏汉双语人才。

1 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提高双语水平,还是传递一种民族文化,有助于发展人文社会。本文认为应该通过藏语和汉语的学习,培养出精通藏汉双语的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高等师范院校实施藏语双语教学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其心智发展,使其拥有藏汉两种交际方式,提高藏民的整体素质。其次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实施藏汉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语言平等、民族平等的体现。第三,目前西藏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普及藏汉双语教育,对有小衔接的双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施藏汉双语教育可以提高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更优秀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同时,实施藏汉双语教学是传承藏族文化、引进先进文化的需要,使本民族文化在新时期大放异彩,有助于实现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endprint

2 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西藏实施双语教学的院校已经有千余所,这大概占西藏所有院校的97%,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今后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双语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取得可喜成绩的背后,远远不是尽善尽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藏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西藏自治区各区域的方言差异较大,其中藏语包括安多方言、卫藏方言、康方言以及一些有待识别的方言。方言的差異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藏语的难度不同,各区域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发展平衡。一些院校在双语教育中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有些藏文专业的学生语言关都不能过,这样双语教育变得毫无意义。其次,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模式陈旧,存在不足之处,没有正确处理好藏语和汉语之间的关系。在“以藏语为主开设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藏语成绩普遍比汉语成绩好;在在“以汉语为主开设藏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汉语成绩比藏语成绩好;真正同时精通藏汉双语的学生少之又少。第三,在“以藏语为主开设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到西藏地区的教育情况和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学效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同时,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师“量”不足,“质”不高,师资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双语教育质量。

3 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

3.1 寻找符合西藏教育特色的藏汉双语教育模式

西藏的藏语言复杂,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如果不能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必将影响双语教育质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是复合型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既要学习语言的正确发音、语法规则,也要了解语言蕴含的文化,正确处理背后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冲突,这就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既要合理安排课程,也要符合双语教学的规律,从而构建适合西藏国情的臧汉平行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模式。具体来说,首先要合理安排藏汉课程的时间与课程比例,先以藏语学习为主、汉语为辅,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藏语的自信心;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通过会话的形式,促进藏汉双语水平的发展,逐渐达到藏汉双语教育的目的。

3.2 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藏汉双语学科建设

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专业的设置,从西藏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出发,拓宽专业渠道,通过调整招生的比例来扩大学前藏汉双语的培养规模。如一些不具备藏汉双语专业招生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可以从学校其他成熟的专业实行主辅修制,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既能够掌握藏语课程知识与技能,又能够把握相关学科知识的藏汉双语人才。

其次,要加强学前在藏汉双语学科梯队的建设,也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高等师范院校藏汉双语学科教学、科研等需要的教师队伍,这直接关系到学校学前藏汉双语的办学水平。一方面,要引进思想活跃、品德高尚、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注重教师个体的基本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为藏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准备坚实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优化学前藏汉双语学科梯队的结构,重点建设“青年”学前藏汉双语骨干教师机制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以保证西藏藏汉双语学科的发展。

同时,加强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学科学研究,这是藏汉双语学科建设层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的藏汉双语人才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厘清藏汉双语学科的研究方向,学科建设要具有前瞻性,掌握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开展学前藏汉双语教学;又要保证独特性,保证藏汉学前双语学科的特色,不断提高学前藏汉双语的研究水平。

3.3 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藏汉双语教材建设

教材是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基础,是保证藏汉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从目前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区并没有根据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藏汉双语的教学,无法有效促进学前藏汉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要重视教材的开发,结合西藏的实际教育情况,从授课对象与培养目标出发,编写一套适合学生特点、互动性较强的双语教材,帮助学生掌握藏汉双语,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为了加强双语教材的互动沟通,师范院校还应该不定期地开展藏汉双语教材的研讨会,通过专家、教师的交流和互动,经过共同的努力,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同时,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音像教材建设,为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带去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也能够为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3.4 建立科学的学前藏汉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学前藏汉双语教学的特殊性,一般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适合藏汉双语教学。因此,要提高藏汉双语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科学的适合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是当前西藏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要对学前藏汉双语教学评价引起重视,充分发挥其激励、凝聚、标准等作用。其次,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学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搜集与分析反映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制定改进的计划。同时,构建科学的学前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和教学社会效用评价体系。此外,还要加强西藏学前藏汉双语的教学评价理论研究,形成特色化和规范化的模式。

结语

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过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是理论功底与专业技术扎实、精通藏汉双语的人才。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要承担起培养学前藏汉双语人才的责任,从教育模式、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探讨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努力为西藏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出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藏汉双语人才。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项目《内地西藏中职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11YJC880144

参考文献

[1] 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藏自治区志[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2] 张廷芳.西藏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概况与研究[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3] 邢俊利,李雪莲.西藏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4] 张善鑫.民族双语教学:问题、成因与对策——以藏汉双语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

[5] 闵兰斌,周兢.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回溯、现状与趋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2).

[6] 王阿舒,罗文娜.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述评(2005-2015)[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藏人才培养教学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