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人心,做“真”教师

2017-11-25 05:42盛林福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长教育教师

盛林福

顺乎人心,做“真”教师

盛林福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

教育 教师素质 学生成长

被称为“另类校长”的郑杰在其《顺乎人心——兼谈教师形象与教师魅力》一文里面说过这样的话:“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对教师形象的说教,也许就根本不存在一种假定的形象用来描述或约束教师群体的形象,更没有一个固定的画面去绘制或限定教师个体的形象……走下神坛摘掉面具的教师才有魅力!”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

首先要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一所学校,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从功利角度看,往往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家长思想很简单,总认为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子女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要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

那么,怎样才可以说教师站准了“真位置”呢? 教师应该讲“人道”。“人道”的教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唯其如此,我们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教师应该重“人格”。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我们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作一些体悟和鞭笞。一要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他一切事情?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二要做一名智慧者。智慧自于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游刃有余、妙趣横生,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昆山市正仪中学)

猜你喜欢
家长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