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2017-11-26 11:15唐毅
运动精品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外俱乐部体育课

唐毅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唐毅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体育潜能,必将成为我国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文章在分析俱乐部教学模式内涵、应用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为推动公共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俱乐部教学;公共体育;层次;模式

在传统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创新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引入俱乐部教学,能够避免公共体育教学的“大锅饭”模式,满足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俱乐部教学模式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将课堂主动权交还学生,能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是非常适合公共体育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

1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应用优势

1.1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

俱乐部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即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自主协作的方式,通过对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的充分利用以俱乐部形式完成体育理论内容、专项训练、群体竞赛、课外锻炼等体育教学板块的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现代性,以全面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和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态度。以“俱乐部”形式开展教学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有利于学生获得高度的自由度和选择权,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

1.2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赋予学生充分选择权。俱乐部教学模式忠实地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主体性放在首要位置,充分认识到主体性在学生体育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给予学生自由酣畅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开展积极的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俱乐部教学模式强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传统“满堂灌”的体育课堂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俱乐部教学模式建立在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发挥主导性作用,教师通过传授专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营造师生互助学习的氛围。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能够轻松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使公共体育教学更能够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体育运动乐趣,巩固知识技能。

2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 提高学校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

在公共体育课中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正确认识和大力支持。因此,学校应该提高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首先,学校领导应该在资金筹集、政策制定、设备采购上积极向俱乐部教学模式倾斜,为顺利开展课程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设施和教学设备支持;其次,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结合公共体育教学需要和具体体育项目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管理办法,如制定一些具体的活动目标,俱乐部教学活动的举办频率多少,学生出勤率需要达到多少等,为俱乐部教学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对俱乐部教学的重视不仅要体现在教学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上,也应强化科学管理等软实力建设。

2.2 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模式

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模式,需要做好不同教学阶段的针对性设计,从而充分体现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变和新颖独特的特点。首先,在一年级重点进行课内体育基础课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健康常识,完成由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自由过渡;从二年级开始即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内课外教学比重,如课内比重占70%,课外比重占30%,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后续自主性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三、四年级则开展课外俱乐部选修教学,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权利,主要开展课余活动、课外体育锻炼、群体性竞赛等等,在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课内和课外俱乐部教学的自然衔接和过渡。通过这样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模式设计,在学生自愿、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体育教学魅力。

2.3 完善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破了传统自然班上课的限制,赋予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选课的权利,因此非常有必要调整其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按照不同运动项目开课条件差异设置单项教学俱乐部,然后进一步按照选课学生体质状况和技能水平的差异,对单向俱乐部实施分层,推动分级俱乐部教学形式,实施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差异化教学。对初级班学生,由于专项技术能力较弱,教学内容设计应突出对学生兴趣、基础技术以及一般身体素质的培养;对于中级班学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专项技术能力,教学内容设计应突出专项项目运动乐趣和技战术指导;对于高级班学生,应该从学校和各个院系的代表队中选择成员,由教师负责组织定期的集训,教学内容设计应突出专项体能和技能的拔高,同时组成校代表队积极参与各种校外竞赛活动,为学校赢得荣誉,也为运动项目做好宣传。通过这样具有层次性的俱乐部教学模式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项目学习需求,有利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广泛开展。

2.4 完善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并不适合于俱乐部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入变化,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也应该做出相应变革。首先,改革体育成绩考核指标,将学生学习态度、考勤记录、上课积极性、成绩进步幅度等客观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指标,与每学期末的体育理论成绩、专项技术考核成绩等结果性评价等相结合,纳入考评体系,实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兼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模式。其次,在评价方式上,不再采用单一教师评价的模式,积极探索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辅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同时,为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必要在教师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学生评价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加强教师危机感,推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中。

3 结语

传统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由于喜欢采用无差别化的“大锅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渐降低。在公共体育教学变革中积极引入俱乐部教学模式,是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重新激发体育课活力的重要举措。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仍然处于发展演变阶段,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持续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才能实现其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1] 张俊毅.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要求[D].北京体育大学,2011.

[2] 管勇生,王宏涛,金成全,等.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3(5):101-104.

[3] 张磊.公共体育课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体育时空,2015(21):45.

[4] 李晓全,孙波.东北地方高校实施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6):156-158.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ub Teaching Model in Public PE

TANG Yi
(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1731,Sichuan,China)

唐毅(1988-),四川广元人,本科,初级,研究方向:小球。

猜你喜欢
课外俱乐部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