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常德市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2017-11-26 11:41张海利
运动精品 2017年11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场地常德市

周 成 张海利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体育意识、体育环境、体育经济等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人民群众对体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参与体育活动,支持体育项目的态度愈发强烈。我国多次出台体育健身条例和文件支持发展体育运动。常德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花费大量资金用于推进全市农民健身工程,修建全民健身路径,增设新农村建设体育下乡试点。以政府为主导在农村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如舞狮、苗鼓、龙舟赛等,一年一度的广场舞“百团大赛”,不断打造“百乡千村万组鼓”的健身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喜爱和乐于参与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对常德市农村体育进行研究,探索农村社会经济与体育相互联系,把握常德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深入了解和分析影响常德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寻找有利于常德农村体育发展的理想途径,同时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有益的补充。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常德市7个县市的16岁以上的农村群众1200人。采用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德市农民对体育活动的态度

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是一种稳定性的内部心理活动,对人的行为容易产生方向性和动力性。从常德农民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理解、目的三个方面的态度进行调查。

2.1.1 农民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在常德市各县区中,有 70.5%的群众认为体力劳动是体育运动,其中女性占群体人数的 78.5%,明显高于男性;60 岁以上的人群中 88.3%的群众认为体力劳动是体育运动;高中以上学历的人群中 85.4%的人认为体力劳动不能取代体育运动。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人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是不同的。目前常德地区农民普遍认为劳动是体育运动,缺乏自觉加入和参与的意识。表明常德农村体育运动意识的不成熟性,体育意识普遍淡薄。

2.1.2 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常德市农村居民进行活动的目的,有40.5%的被调查者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锻炼身体,说明部分农民对参加体育运动可增强体质健康有一定的了解。38.4%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运动为了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参加体育运动是为了消磨时间的农民占被调查者的22.9%,说明农民在农闲时会有很多闲暇时间。应该宣传体育运动的作用与意义,提高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常德农村体育的发展。

常德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地点选择最多的是乡、村委会所属的公共活动场所(空地)和自家的房前屋后空地,分别占54.6%和48.2%,其次是附近学校或政府的体育活动场地,占35.2%,公路两侧及树林里,占28.4%,田间地头占18.7%。 从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8.2%的人选择去附近学校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基本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组织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条件,而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常德农村体育设施匮乏,体育设施残缺,以及一些场地设施被认为占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1.3 体育运动的作用

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体育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可以表现为体育的进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与促进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动化、电脑化生产方式的运用,从而减少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与强度,使农民的余暇时间不断增多。因此,体育运动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体育消费,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在提高农村居民体质、智力水平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广大农村居民对体育越来越重视,对生活中的体育运动作用的认识逐渐增强。调查数据显示,有 23.1%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生活中体育锻炼非常重要;41.3%的人认为重要;16.8%的人认为可有可无;12.4%的人认为不重要,甚至影响生活;另外还有 6.4%的人表示不清楚。由数据分析看出,在被调查的常德市农村居民中大部分认为体育运动在生活中重要,但仍有部分农村居民对体育运动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体育活动的场地

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分布极不均衡,经济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体育场地及设施人均较多,而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则不到发达地区的四分之一。常德市位于湖南西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体育场地设施有限,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需要得不到满足。在走访调查的乡镇中,大部分乡村没有一处公益性的开放的供广大乡村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场所。在有体育场地设施的乡村,体育设施也仅仅是一个或两个简易的篮球场地,篮架及篮板都是木头做的,场地为水泥地。要达到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 148.15元的国家人均体育场地设施的标准,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由于场地设施少,常德地区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上呈多样化。经调查发现,常德农村居民主要在村委会等政府所属的公共活动场所(空地)和自家的房前屋后空地进行体育活动,占44.6%,其次是在附近学校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占35.2%,公路两侧占13.9%,田间地头占 16.3%。基本的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常德农村体育设施匮乏,以及一些场地设施被占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必将快速发展。

2.3 常德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在常德市农村体育活动情况调查中显示,被调查人群中仅有 6.4%的人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远远低于我国农村体育人口 7.13%的比例。同时,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常德市农村居民中的体育人口中,青年人所占比例较多,发展的空间较大,而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上还在做农活,做家务,空余的时间不多。常德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选择上也不尽相同,被调查人群中有 45.3%的人选择在传统节日的时候参与体育活动,例如清明节踏青,端午划龙舟,重阳登高等,有 40.2%的人选择在农闲时候进行体育锻炼,而选择长年坚持锻炼的人群仅有 14.5%。由此可以看出,常德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时间受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大,呈现出在农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较少,农闲季节和节庆活动参与较多的特点。

2.4 常德市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及年龄特征

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居民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其中常德市农村居民的选择也不例外。就运动幅度大小来说,中老年人更喜欢运动幅度小的体育项目,比如散步、慢跑、跳广场舞等;而年轻人则更喜欢运动幅度大的体育项目,比如打篮球、打羽毛球等。当然,这可能与人的年龄和身体承受力有关,老年人身体承受力大大减弱,为避免受伤只能做一些运动幅度小的体育活动。就体育项目的传统型和现代型来说,中老年人更喜欢具有常德本地民族特色的传统型体育项目,比如舞龙狮、踩高跷、摆手舞等;而年轻人则更喜欢现代型的体育项目,比如真人 CS、球类运动等。大多数年轻人表示,只是听说过这些传统型体育项目,但却从未真正见过。因此,就更谈不上进行锻炼了。

2.5 常德市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目前,常德市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两种:集体形式和个人形式。集体形式是由乡、村一级的政府组织开展,所占比例有21.7%,而个人形式包括家庭为单位参与、亲朋好友或个人锻炼,所占比例占78.3%。通过走访调查显示:虽然随着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农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一小部分农村居民有了参加体育活动的个体条件,但农村没有完善的政府机构,很难形成基层体育网络。以政府行为组织的体育活动很难开展。大部分农村居民选择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组织形式。由此看出:目前常德还是以个人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为主。

2.6 常德农村地区居民体育消费状况

常德市西部、北部以及南部多丘陵、山地,在这些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的山区聚居着大量的村落。由于自然因素,这里的农村居民生活大多收入很低而且来源单一,大多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和维持日常开支。调查结果显示,在常德农村地区居民对家庭资金的消费安排中,其中农业生产成本支出和教育支出以及日常生活支出占据了总支出的84.9%,而体育锻炼支出和旅游支出的消费均不超过 1%。可见,常德市山区居民的家庭资金安排主要用于购买农业生产材料、子女教育费用和日常的生活开支,这些消费安排几乎占据了该地区农村家庭的所有收入,而由于收入水平低下,他们几乎没有把体育锻炼列入消费名单。

3 结论

3.1 受自然环境限制,常德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农村地区居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体育锻炼基本没有什么认知。大部分年轻的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背井离乡,为生计而奔波劳碌,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所以导致广大农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

3.2 常德市公共体育场地匮乏,资源设施不完善。据了解,常德市在农村现有公共体育场地极少,有的条件简陋,有的已经破烂不堪,有的被私人或者集体所占用,从而没有发挥出已有公共体育场地的效能。场地的缺乏,从整体上影响了常德农村地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落后,我市农村居民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意识不够高。同时,这也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3.3 农民农务繁忙,难有空闲时间考虑参加体育活动。据调查,常德农村地区居民仅有14.3%的人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且大多数是在农闲时候。调查显示,常德市农村仅有 5.4%的人符合国家体育人口标准,远远低于我国农村体育7.13%的比例。

3.4 常德市农村体育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化特征。中老年人主要选择参与民族传统运动,大部分人选择舞龙舞狮,占比为 37.4%,28.7%的人选择踩高跷,20.3%选择跳摆手舞。还有一部分选择跳现代广场舞。中青年人更喜欢球类运动,据调查在中青年人中,选择打羽毛球的占37.3%,打乒乓球的占 35.2%,打篮球的占 32.5%。由于人口的外流和运动类型的分散化,很难集成专业有素的队伍,所以农村居民的这些项目水平也一直没有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场地常德市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安排部署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气排球选项教学模式归纳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