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技能大比武游泳训练模式的研究*

2017-11-26 11:41柳太波
运动精品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比武海员参训

柳太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2011年6 月第一届海员技能大比武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各参赛方的高度认同,也得到了舆论、各方媒体的积极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认可。参加海员技能比武,不仅仅展示的是海员的个人风采,同时也展示了各个参赛队的整体实力和各个航海院校的办学实力。海员铁人三项作为海员技能比武的第一个比赛项目,不仅可以展现海员的个人风采,而且还可以鼓舞参赛队员的士气,也赛出了好的成绩。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师资、时间和场馆条件下提高海员铁人三项的训练效率,是目前各参赛院校普遍关心的问题。

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从而带动了海运业的发展。我国不仅是海运大国,而且还是海员大国。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一直提倡“上船去”的活动,意在呼吁全球关注海员、崇尚航海事业。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和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发起了“弘扬海员文化,建设海员强国”为主题的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海员技能比武活动的举办,推动了航海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多元化的建设,且通过比赛还可以检验改革的成效。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促进了航海类教育的有效发展。因此,各参赛院校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赛前进行集中训练来快速的提高参赛队员的运动成绩。参加训练的队员多为非专业游泳运动员出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参差不齐,基础较为薄弱,训练的时间、训练条件有限,这就要求教练员在指导训练时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的效率。既不能参照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进行训练,又要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参训队员的运动成绩。因此,运动训练模式的选择和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海员技能比武训练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20人,2015年20人,2017年20人。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海员技能比武海员铁人三项的赛前训练方法,及海员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训练模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海员铁人三项的介绍

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海员铁人三项比赛由5人参加,采用接力的形式,每个人需要依次完成50米速度游,50米拖带假人及翻越 3米高救生网,对于参赛选手的泳姿没有限制。最后成绩为5人的参赛成绩的累加成绩。

3.2 参加海员技能大比武训练学生的特点

参训的学生以在校二年级的学生为主,在校一年级及三年级的学生为辅。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都是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主,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而对于运动成绩或是掌握高超的运动技术则不是很关注。因受到专业的限制,学生还有考证的压力,要照顾到学业,所以平时的训练安排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长期训练过程中存在出勤率不高的现象。此外,参训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开展同步训练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3.3 训练的安排与实施

运动成绩除了受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水平和心理、智力的影响外,还受到训练水平、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场地器材等相关的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安排运动训练的计划,对运动成绩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海员铁人三项的成绩与队员的游泳技术水平、速度、耐力、力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这就要求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具有多样性。在制定训练计划之前,需要对参训队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于需要加强的要做出合理的规划。通过对航运学院三届参加技能比武训练的学生的观察、实验与总结,结合运动训练学的相关规律,将海员技能比武海员铁人三项的赛前训练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参训队员的实际情况,及运动技术、战术的发展规律,在每个训练阶段做出详细可行的训练计划,明确各个训练阶段的训练重点,及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严格执行训练计划。

3.3.1 训练的第一阶段:自由泳技术教学阶段

游泳是凭借自身的肢体运动在水中前进的一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效率决定了人体在水中前进速度的快慢。澳大利亚著名教练斯温顿汉认为“游泳是一项靠技术驱动的体育运动,绝大多数运动员失败的原因就是技术问题”。因此,游泳技术掌握的水平高低,决定了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好坏。训练的初期的重点就是规范的游泳技术的掌握。

训练的第一个阶段的重点是游泳技术动作,尤其是自由泳技术动作的学习与掌握。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熟悉水性的练习、自由泳腿部动作的分解练习、自由泳手臂动作的分解练习、手臂与呼吸的配合练习,完整的技术动作的练习。通过对参训学生的水中动作观察后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普遍存在打腿用力方式不对,抬头换气,手臂动作路线不对等现象。因此,在此阶段采用分解训练法来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改进。在出现错误动作的时候及时的进行纠正。

3.3.2 训练的第二阶段:有氧训练阶段

有氧代谢是指机体在氧供充足的前提下,机体能源物质通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是持续时间长、强度较低的运动项目的主要功能方式。通过合理有效的有氧训练,可以提高机体摄氧,氧气的运输及组织细胞用氧的能力,提高机体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从而提高有氧耐力素质。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素质水平,可以有助于运动员消除乳酸,对抗疲劳,对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游泳是速度耐力性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比赛竞争激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这其中尤其是对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要求很高。在游泳训练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接受单一强度的刺激,容易造成身体的局部疲劳,从而造成注意力分散,动作结构变形。通过有氧耐力训练,可以促进运动员改进和掌握相对规范的游泳技术。大量的有氧游泳耐力训练可以增大胸廓围度,提高肺活量,可以提高最大摄氧量,提高在短距离中的憋气能力。在进行有氧游泳的低强度长距离训练时,也可以稳定技术和增强水感,可以使运动员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技术的质量上,达到了改进技术和巩固技术的目的。在长距离训练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减少呼吸次数,增加每一个划水周期的打腿次数来增强最大吸氧量及肺活量,因为在短距离的最后阶段能否憋住气也是最后冲刺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3.3.3 训练的第三个阶段:无氧素质训练阶段

无氧素质主要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无氧酵解)的情况下,机体进行较长时间的肌肉活动的能力。无氧训练在游泳的训练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对运动员的参赛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无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而运动员无氧能力主要体现在非乳酸无氧能力和乳酸无氧耐力两个方面。

采用无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要充分考虑到训练时采用的运动强度和距离。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高强度与间歇时间的关系。常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短冲训练法、重复游和间歇训练法。大量的实践证明,发展无氧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短距离、超短距离进行120秒以下的大强度或是超强度的间歇训练方法。

3.3.4 训练的第四个阶段:赛前训练阶段

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则是平时运动习惯的养成,是日常训练、生活、比赛等活动的经验积累而获得的。在此阶段训练时,为了能够及时消除疲劳,适当增加一些有氧训练,适当的减少运动量,采用25米短距离速度游训练,提高爆发力、减少换气的频率和加快动作速率。进一步培养运动员的动作频率、节奏、有力程度等比赛战术。增加针对比赛的前程、后程体力分配的模拟训练,培养运动员尽快进入竞技状态的能力。此外,加强运动员的出发、转身、触壁、交接棒等动作的训练要求,出现错误动作要及时提醒并纠正。以免在比赛中因出发反应过长、触壁时间延长等问题而造成的耽误成绩。

3.4 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3.4.1 参训队员的个体差异

参训队员在报名参加训练时,身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运动水平能力有高有底,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进度不能同步等现象。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参训队员进行分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3.4.2 参训队员的训练态度不一

因训练是一个枯燥的过程,缺乏趣味性,造成部分运动员训练态度不端正,训练过程中不愿意接受严格训练。此外,训练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较大,部分参训队员的意志力薄弱,在训练过程中不尽力,中途停歇,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变换训练内容,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训练内容。此外要对参训队员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鼓励其主动参与训练,适当的设置一些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提高其参训的积极性。

3.4.3 训练因故中止

因参训队员的个人问题,如上课、伤病等原因造成训练间断。使得训练的连续性遭到破坏,从而影响训练的效果。教练员要严格监督参训队员不得缺课,如因身体伤病等不可避免的原因,也需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陆上的相关内容的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海员技能大比武海员铁人三项的竞赛规程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参赛要求,参加训练比赛的学生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对赛前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规定和学生的特点。

4.1.2 本训练计划将参加海员技能比赛的赛前训练分为四个阶段:游泳技术教学阶段、有氧耐力训练阶段、无氧素质训练阶段和赛前训练阶段。

4.1.3 在训练的实施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实施,主要的原因还是存在于参训队员的起点不同,训练过程中态度不够端正、常因故缺席训练等问题。

4.2 建议

4.2.1 可以将本训练计划作为今后海员技能大比武赛前训练中加以运用。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参训队员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以便取得训练效果的最优化。

4.2.2 训练效果的高与低,除了取决于教练员在训练中采用的方式方法外,还与参训队员的训练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需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对参训队员严格要求。

[1]陈晓杰.山东省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运动员跳跃项目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约翰·特鲁普,迈克·普莱利,里克·夏普,等.游泳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J].游泳技术,1981,04.

[3](澳大利亚)W ·古德史密斯.成功游泳训练法[J].游泳技术(美),2000,10.

[4]中国游泳协会.游泳年龄组教学训练大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许琦.现代游泳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6]毕红星.优秀自由泳运动员乐靖宜早期训练模式[J].山东体育科技,2003,6.

[7]叶林海.浅谈青少年短距离游泳的力量与速度耐力训练[J].宁德自然师专学报(自然科学),2006(1).

[8]严蓓,王珂.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节奏训练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9]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游泳教材小组编写(吴河海主编).游泳运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10]王璐娜.上海女子优秀短距离自由泳技术优化方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猜你喜欢
大比武海员参训
想多了
The old seaman
“大比武”有助乡村大发展
盼 望
全国冠军赛重启体能大比武
海事知识小学堂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