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发展前景分析*

2017-11-27 03:15朱晓东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尔夫院校人才

朱晓东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

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发展前景分析*

朱晓东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

当前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教育主要存在师资力量匮乏、场地费用高昂、课程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不断摸索改进,高职院校高尔夫教育将会向多元化、合作化以及专业化方向发展。

高职;高尔夫教育;前景分析

自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问世以来,劳动力素质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被看作是各国科技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尔夫运动项目与网球、保龄球、斯诺克被称为四大贵族运动项目,在被誉为我国“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相应的,对高尔夫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培养高尔夫从业人员的基地主要以高等院校为主,其中高职院校由于其人才培养方式的灵活性以及与社会的高度对接性,其所培养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但由于高尔夫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其对人才的渴求,笔者结合当前我国高尔夫行业开展的特性,对高职院校高尔夫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分析,以期为高尔夫相关政策的修订以及高职院校高尔夫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高职院校高尔夫运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因素,与高等院校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周期短、实用性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于研究能力,因此,其对教师的要求也偏向与实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但是受我国教育评估体系的影响,对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有较高的要求,而从事高尔夫运动方面的专业人员学历较高者较为鲜见,学历较高的高尔夫相关专业人员在运动技术方面的水平又较为薄弱,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高尔夫师资的用人选人方面陷入了矛盾之中。同时,由于高尔夫运动项目在国内起步较晚,其技术方面比较突出的人才大多在社会中从事教练工作,所面对的顾客可谓非富即贵,所获得的劳务报酬也自然是水涨船高,因此,在面对高职院校对其发出的授课邀请之后,其所提供的课酬很难吸引其注意,故很难聘任到高水平的高尔夫从业人员到学校任课,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高尔夫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1.2 场地费用的高昂限制了学生高尔夫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高尔夫运动技术得以进一步提高,真正的下场击球及必要的基础条件,场地是开展高尔夫运动项目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当前我国配套有完整18个洞的高尔夫俱乐部,其运营方式整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年卡、季卡或月卡开展营销,接待客人的公众球场式经营模式;二是仅对内部会员开放的纯会员式经营模式,这类球场大多依托高档社区或房地产业务而开展进行;三是既接待会员、也接待散客的半开放式经营模式,这类球场往往仅在淡季时对散客开放,平时仍主要以接待会员为主。这三类高尔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限定了经济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进入球场打球的机会,即使是在球场客人最少的淡季,打完一次完整的18洞也大概需要700-1000元,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经济负担。与拥有完整18洞球场的高尔夫俱乐部相比,高尔夫练习场在我国的开展可谓是如火如荼。根据业内经营者的估算,我国80%左右的练习场赢利,而且基本上只需一年,练习场即可收回成本[3]。目前我国开设有高尔夫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一部分拥有属于自己的练习场甚至迷你9洞球场,一部分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在授课时租借社会高尔夫练习场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无论是院校本身自由球场,还是租借球场,均仅仅能在学生授课时提供打球机会,当学生想课后通过练习击球以提高球技时,则往往只能空挥或者望洋兴叹了。由此可见,场地的限制对于当前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学生的技能提高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1.3 课程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规范

高职教育发展至今,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在于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实现[4]。受传统的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惯性影响,当前的高职院校在制订、研讨课程目标时,考虑更多的往往是高等教育的“高等性”,而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同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 ,也常常以自身在高校所经历过的本科型授课方式为主,其讲授内容也多以学科式内容为主,忽略了高职院校对人才“应用性、实用型”的要求,其所培养的人才在与市场进行对接时,也必然出现了“不实用”的问题,未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渴求。

我国高尔夫专业办学缺乏资格准入制度,高尔夫教育市场较为混乱,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着办学层次不高,培养目标雷同的现象[5]。高职院校的高尔夫教育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打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年时间的学校培养,通过一个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一个升华。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的教学在教材选取随意、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体系结构性缺失、授课过程不规范等问题上表现的较为明显,对人才的培养未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2 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

从整体层面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发展前景较为理想,一方面来说,当前我国高尔夫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从事高尔夫专业的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亟需一大批从事高尔夫相关产业链的专业人员。随着高尔夫运动被列入奥运会项目,高尔夫产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之中,而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支撑,高尔夫产业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对高尔夫从业人员需求的增加,这无疑为当前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来看,当前职业教育的不断规范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为高职高尔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现阶段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对高职教育体系构建的科学指导,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均为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引领与参考,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必然会对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此外,由于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设置较为灵活,能够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的适应程度较高。现阶段,相对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的设置更加灵活,不但审批开放,且对人才的培养时间较短,一般采取“3+1”教学模式的院校,仅需在校培养2年即可进入企业边实习边工作,使得高职院校能充分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变化需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的教育设置与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之间的契合指数更高,对接更加紧密,也更符合其对人才的需求,更能够抓住高尔夫运动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3 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发展的具体趋势

3.1 多元化教育模式是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必要手段

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随着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快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但由于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导致相关专业的教学经验较少,与之匹配的专业教师不足,在人才培养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于此,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开展高尔夫专业的高职教育成为各人才培养机构与高职院校所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成为培养合格人才、开展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必要手段,通过外聘专家到校讲座、高尔夫行业领军人才外聘为学校兼职教师、与高尔夫相关企业行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对本校青年教师的外送学习来提高整体师资力量等等诸多手段均在高职院校当中迅速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3.2 合作化办学是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发展方向

合作化办学是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现在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摸索的办学模式。所谓合作化办学,一方面指的是在未来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教育合作关系会日益紧密,这种办学模式会成为很多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这种合作关系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高尔夫职业教育联盟等组织机构也会逐渐的成立,不断加深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来看,国际化办学也将是日后高职高尔夫教育所发展的主要方向,尽管有证据表明最早的高尔夫运动是由我国古代的“捶丸”活动演变而来,但高尔夫运动的完善与兴起,其蓬勃发展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所推广,仍得力于西方国家的不断推进,其高尔夫教育的开展时间、内容及形式等方面也明显的优于我国。从高职院校高尔夫教育角度来说,随着我国高尔夫运动项目的不断发展,引进西方发达国家高尔夫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将是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所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高尔夫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根据院校所在地域特性、院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其开设高尔夫相关专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定位,有选择性地将美国 PGA等世界领先的高尔夫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纳入其自有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3 针对性教学是高职高尔夫教育人才培养的突破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细致化的趋势,在高尔夫相关行业中,这一方面的需求将表现得更为突出,就要求高职高尔夫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要细致化、专业化,且具有针对性。这一点主要是从专业设置方面来体现的,在专业设置中,对人才的培养会围绕高尔夫球运动、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以及高尔夫场地维护这三个核心来开展,而一些当今备受人们所关注的高尔夫运动与养生、高尔夫旅游以及时尚高尔夫设计与管理等方向也将会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最后极有可能被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专业而存在。正是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高尔夫相关领域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

4 结论与建议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高尔夫教育已经从摸索期逐渐过渡到新模式的构建期,尽管目前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有一定的问题,但是可以看到当前高职院校在高尔夫教育方面所做出的改变与适应,其培养的人才也逐渐与社会的需求相接轨。但是高职院校高尔夫教育需要从战略视角去布局未来的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对其培养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对其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科学严谨,对其授课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慎重,并且要随着高尔夫相关领域热点的转移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1]朱晓东,张忠家,王利军.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4(2):82-86.

[2]孙永生,徐通.我国高尔夫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3):110-113.

[3]王明伟,张丹芳,吴香芝,等.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 36(6):41-47.

[4]湛杰.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高尔夫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郭戴林.对比中美高尔夫管理课程设置 浅谈改革构想[J].四川体育科学,2014(4):130-133.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Golf Education in China

ZHU Xiaodong
(Guangxi institute of sports and PE , Nanning 530012, Guangxi, China)

*项目来源: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就业形势下的广西高职高专院校〈高尔夫运动技术〉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JGB280。

朱晓东(1983-),黑龙江五大连池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全民健身。

猜你喜欢
高尔夫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高尔夫
休闲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