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

2017-11-27 03:15李小娟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艺术建设

李小娟

(湖北大学体操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62)

试论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

李小娟

(湖北大学体操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62)

文章从体育艺术文化特有的内涵入手,分析当今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途径。从宏观上把握高校体育艺术文化的内涵,同时从微观上对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对完善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推进体育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高校;体育艺术;文化

1 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和体育艺术文化建设多注重形式且停留在表面,学校体育艺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此外,高校体育工作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体育教学偏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对体育精神的培养,各项体育工作缺乏整合效应,严重制约了体育育人功能的发挥。要弥补这些不足,关键是要找到贯穿体育工作的主线,即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从广义上来说,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是指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艺术教学、运动竞赛、体育艺术宣传教育等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育教育的根本基础在于体育文化,没有文化就形成不了体育,没有文化也发展不了体育。因此,加强高校的体育艺术文化建设,构建适应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势在必行。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阅读大量体育文化和艺术方面的资料,对体育艺术文化的内涵进行归纳和总结,推理和演绎,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访谈法

走访了高校体育学科的带头人和文化名人,就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艺术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2.3 个案研究法

选择我国体育院校和非体育院校,就各种体育比赛、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中的体育艺术个案进行研究,从大量的艺术现象中总结规律,分析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的现状并提出建设途径。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内涵

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主席尼克·阿莱克塞博士主编的《体育运动词汇》(1974)给体育文化下了一个定义,基本含义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域),它是各种利用身体练习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的总和。”体育文化包含着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三个层面。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范围内,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亚文化, 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内涵一般分为三个层面:表面层的显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中介层的混形的制度文化,是学校体育的综合形态,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管理机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综合运动会等。核心层的隐形的精神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师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作风、体育道德,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作热情、协作精神等。然而,高校体育文化和体育艺术文化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文化的三个维度或者说是三个结构是我们研究体育文化和体育艺术文化的基础,但体育艺术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物质文化来看,高校体育艺术项目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即运动技能。比如近年来在高校盛行的啦啦操运动,它是艺术与体育完美结合的新兴运动项目,它将运动、激情、表演与难度融为一体,属于美感极强的难美项群类运动项目,而它的团队精神是其区别于同样表现美的竞技健美操、艺术体操和花样滑冰的最本质区别。从制度文化来看,体育艺术文化区别于一般文化的最主要的地方表现在项目竞赛规则、技术结构和要求以及编排原则上。精神文化在体育艺术文化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项目运动的发展方向以及它所表现出来内化的思想上。

3.2 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现状

3.2.1 环境文化现状

高校的体育艺术环境、体育场地及设施情况是保证体育艺术文化实施的物质基础。我国高校目前的体育艺术文化相关设施主要包括场馆建设、音响设备以及体育艺术雕塑、壁画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访谈高校体育学科带头人得知,全国大多数体育院校都配备了较齐全的操房、操场、体育馆和舞蹈房。非体育院校中,多数高校都建有体育馆和专门的操房,以综合性院校和重视体育艺术发展的高校居多。高校关于体育艺术教育文化的器材设备主要包括VCD/DVD、音响/组合音响、电视柜、地毯、比赛用地板和普通地板等。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拥有VCD/DVD和音响,有组合音响的也较多。大部分高校均没有比赛用地板,只有专业院校和某些综合性院校的体育系有比赛用地板。由此可见,一般高校均拥有与体育艺术教育文化有关的基本器材设备,只有专业院校和某些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文化情况较好的高校体育系拥有专业的器材设备。但由于场地器材使用维护费用较高,许多高校减少了学生和教师的日常使用,使其成为形象工程,成了校园里的摆设。此外,高校体育艺术环境文化建设除必备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还需善于利用一些体育艺术雕塑、壁画、景观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但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

3.2.2 制度文化现状

体育院校主管部门对于体育文化的意识较强,但他们常常忽视了体育与艺术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非体育院校主管部门对于体育文化的意识淡漠,尤其是在高校众多文化兼容并蓄的今天,体育艺术文化往往被遗忘,致使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但高校是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诞生或传播的主要源头,在这种环境孕育出的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只有学校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艺术文化的重要性,高校体育艺术文化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此外,体育和艺术类教师在高校体育艺术文化传承中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稳定的因素,体育艺术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校园体育艺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然而,目前体育院校和各地区重点院校中许多体育和艺术类教师对项目竞赛规则、技术结构和要求以及编排原则研究较浅,没有深层次钻研体育艺术的本质。一般高校体育师资建设更是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的不足和校园体育艺术文化缺乏人文性和创造性。就大学文化的教育功能而言,大学文化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化意识,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而要达成这一目的,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就必须强化人文性和营造人文环境,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艺术对此缺乏研究和探索。其次,在政府高度监控中运行的高校体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单纯领会上级文件意图,遵守规章制度使大学体育艺术千人一面,限制了高校体育艺术文化的健康发展。资料显示,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艺术相关知识较贫乏,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较差,没有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未形成良好的体育品质和体育习惯,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的现状亟待改善。

3.2.3 精神文化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主要指高校体育艺术文化的意识形态。由于长期以来的升学压力,我国许多中学并不重视体育课,甚至停止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虽然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提出阳光体育后,这种忽视体育运动的现象大有好转,但是长期的教育体制造成了现代一些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较肤浅,对许多常见体育运动项目的实际价值不甚了解。尤其是对一些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和体育艺术类项目不够重视且参与意识不积极,没有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终身体育观念。此外,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艺术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作风和品德是良好的,他们遵循体育道德,尊重体育伙伴。但由于体育教材的缺陷和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大学生的体育品德教育不够细化深入,使得一些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育道德倾向不够规范和稳定,出现在体育考试中舞弊,在体育艺术竞赛中侮辱对手等与体育精神相背离的不良行为。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艺术比赛活动,如三人篮球赛、街舞比赛、体育艺术节等等,学生的体育活动热情高涨,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精神文化在体育艺术文化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项目运动的发展方向以及它所表现出来内化的思想上。在体育院校中,大多数高校对运动项目的发展方向和内化思想有深入研究,但一般高校则更多的注重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对体育艺术精神文化的意识较淡薄。

3.3 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途径

3.3.1 提高重视程度,改善运动条件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有明显的“从众”和“从上”心理,即大家喜欢什么领导喜欢什么人们就追寻什么。在建设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中,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文化习惯来营造高校的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因此,高校的领导和教师要重视校园体育艺术文化建设并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如作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不仅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加之集娱乐竞技健身于一体,许多领导和教职员工都很爱好。因此很多高校把乒乓球比赛作为加强校园体艺术文化活动建设的切入点,为其他活动的开展提供铺垫。2007年,第一届浙江省“校长杯”乒乓球比赛非常成功,不仅参与者众多,而且得到了媒体、企业的高度关注,对高校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活动也是一大推动。其次,体育艺术类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感受体育艺术文化的最直接的媒介。体育艺术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师德,提高从事体育艺术教育与科研的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最真切的感受到美,无形中接受体育艺术文化的熏陶。此外,要想建设体育艺术文化,营造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就必须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参加体育艺术锻炼接受美的教育的环境和条件。高校不仅需建设体育场馆、开辟艺术长廊、增添运动器材,还应方便学生使用,满足学生的健身需要。比如美国的篮球文化和橄榄球文化,通过充足的资金来源并借助美国发达的体育经济市场,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把美国的体育艺术文化传播得如火如荼。

3.3.2 明确建设重点,推出特色品牌

如同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思想一样,在建设体育艺术文化的过程中,每所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色建设属于自己的体育艺术文化品牌。有些体育院校以竞技运动和理论研究为体育艺术文建设的切入点,有些普通院校则以大众体育艺术项目或特色运动项目为建设重点。如清华大学的跳水,华侨大学的男子篮球,北京理工大学的男子足球等都是名校的体育特色和品牌项目,这些运动在推动本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比如说美国体育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橄榄球项目,虽不是奥运会的正式项目,但在美国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第一运动。据记载,最早的橄榄球比赛就发生在大学,耶鲁、哈佛、普林斯顿及哥伦比亚大学在1876年组成了校际足球联盟。在后来不断的发展中,借助大学雄厚的资金,大部分大学都相继修建了高水平的橄榄球比赛场地,部分大学的球场甚至可以容纳10万名以上观众,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大部分大学比赛已经成为学校所在地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之一。而橄榄球比赛的胜利,也成为扩大学校声誉的活广告。美式橄榄球之所以在美国很受欢迎,就在于其独特的项目特点迎合了美国文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特点、人文环境等选择体育艺术文化建设重点,推出自己的特色品牌。

3.3.3 丰富活动内容,活跃文化氛围

高校体育艺术文化活动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的外在表现形式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但由于学校场地限制和个人喜好的差异,许多体育艺术项目不易普及且开展较难。而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原来流行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等不再有吸引力,倒是街舞、啦啦操、体育舞蹈、轮滑等成为高校的新宠。这就要求组织者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高校体育艺术活动内容,更新活动形式,活跃文化氛围。如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高校综合体育文化节”正逐步成为目前高校校园体育艺术文化的热点。“体育节”本着“重在参与,展示个性”的原则,以体育、艺术与健康为内容,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竞赛、表演、讲座等为形式,即鼓励个人表现又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使高校体育艺术文化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使体育在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方面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以满足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和群众体育的要求。再比如说同样是篮球赛,可以是五人参加的,也可以是三人参加的;可以是全场的,也可以是半场的;可以在室外开展,也可以在室内进行;可以是班级组队,也可以是自由组队;可以是纯男生或女生,也可以是男女混搭等等。在比赛间隙还可以把文艺活动融入比赛中,使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可插入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街舞表演等。活动内容越丰富,形式越丰富就越能吸引师生的眼球,从而为更好的建设高校体育艺术文化服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高校体育艺术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以文化的三个维度为基础,但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结构。

4.1.2 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现状:环境文化现状、制度文化现状和精神文化现状。虽然与过去相比,全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有较大的改善,但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加强和改善。

4.1.3 我国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途径:提高重视程度,改善运动条件;明确建设重点,推出特色品牌;丰富活动内容,活跃文化氛围。

4.2 建议

4.2.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机构,构建高校体育艺术文化的运行网络。

4.2.2 加强体育艺术文化环境硬件建设,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艺术锻炼需要。

4.2.3 加大体育艺术文化宣传力度,培养学生体育艺术文化意识。

4.2.4 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繁荣校园体育艺术文化市场。

[1]王建民,郭平.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538-539.

[2]杜放,张守伟. 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审视与考量[J].体育文化导刊,2014(7):141-144.

[3]杨艳,王向红.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3(12):86-89.

[4]李春荣.艺术体育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4):92-94.

[5]李卫东,李洪波. 高校体育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1):80-83.

[6]吕梅林. 艺术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7):99-101.

[7]苏华.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1(01).

[8]程利群.对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90-93.

[9]蒋明朗,栾小燕,薛宇.美式橄榄球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8,15(8):22-25.

[10]雷鹏程.试论高校体育节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体育教育与研究,2009(9):165.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Art Culture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Xiao-jua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Hubei, China)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Q010)。

李小娟(1985-),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艺术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纸的艺术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我们的“体育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体育一家人